正文 第21章 走出心靈的困境——是什麼讓你的心靈變得狹隘(2)(1 / 2)

此外,其他如棋迷、球迷、網癮、追星等,也都是因為迷戀其中的快感,能夠從中獲得精神的滿足,彌補自身的某些缺陷或者心理的缺憾,而漸漸地投入的情感太深,以至於無法自拔。當然,這些心理的產生,也與人們的思想認知與自我控製力的較弱有很大的關係。

生活中,我們常見到這樣的人,他們對所做之事要求過於細致,從整體到細節都要求自己做到完美無瑕。例如有些學生在課堂上力求使自己的聽課筆記做到完美無缺,無論是字體,還是格式都要求做到整齊規範,如果做不好,就撕掉重新整理;還有些人早晨起床後,總是一遍遍疊被子,要把被子疊得像軍被一樣整齊……他們總是要求把事情做到最好,達到最完美。

想要出類拔萃

這些人都是有著完美主義思想的人,他們難以容忍生活上出現絲毫的雜亂和汙穢,他們講究一切都要整潔,要有秩序,他們決不允許生活中出現一點兒錯誤,力求事事達到完美。

一般來講,自戀易誘發完美心理。每個人在內心深處總希望自己能超過其他人,希望能得到別人羨慕的目光,得到別人的讚美和喜愛。為了這些,他們凡事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甚至到了神經質的程度。為了出類拔萃,“自戀”的人不允許自己在任何方麵出錯,也絕不放過每一個細節。

心理上的強迫

有強迫症的人在做事情時也有追求完美的傾向。不管做什麼事情,他們總是謹小慎微,過分注意細節;而且他們喜歡和別人進行比較,看到別人比自己做得好,就會強迫自己超過他們,觀念之中是永遠不能輸給別人。所以說,這種類型的人具有完美心理也就不足為怪了。

實事上,追求完美會給人帶來極大的焦慮、沮喪和壓抑。心理學家研究證明,試圖達到完美境界的人與他們可能獲得成功的機會,恰恰成反比。他們總是擔心失敗,生怕幹得不夠漂亮而輾轉不安,這就妨礙了他們全力以赴去取得成功。

生活中,人們明知世上沒有賣“後悔藥”的,卻時常為了一些已經發生了的事情感到懊悔,恨不得重來一回,以挽回自己因為失誤造成的損失或者不完美,進而使自己整日為昨日傷悲難過。

因不完美而遺憾

生活中,我們也總是常見到這樣一些人,似乎他們總是活在昨日的悲痛之中。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歎息:我要是早幾分鍾就不會遲到了;我要是早向她表白,就不會錯失機會了……然而,這樣的歎息是徒勞無益的,因為我們既不能回到過去,也不能改變現實。

人們總是對發生過的事情抱有很大的遺憾,覺得自己當時沒有盡力,以致沒有取得理想中的成績或結果,後悔不已。這主要是源於人們對事情結果的完美苛求。

那些精益求精,苛求完美的人,總是會對結果感到不滿意,心裏會想,如果當時更努力,更細心點,就會做得更好,就不會出現現在的瑕疵和遺憾,就會看到一個完美的結局。

因損失而感到愧疚

太在意結果給自己造成的損失也是造成懊悔的原因之一。如果結果給自己造成一定的損失,或者給別人帶來很大的傷害,很多人就會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愧疚,並為此自責、不安,讓自己一直沉湎在痛苦之中,不肯原諒自己,為此責備自己,使自己的心靈不得安寧。這種負疚感會一直在內心深處,而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心理都是難以平靜的,有更嚴重者,還會發展成一種心理疾病,影響正常的生活。麵對已經改變不了的事實,聰明的人會坦然處之,他們不會再心存懊悔,而是會想方設法把損失降低到最低。

生活中有很多人也會犯傻,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擔心、憂愁,為以後可能發生的事情焦慮不堪,甚至做出種種的猜測、打算,把生活搞得一團糟。對明天的擔憂往往是我們生活苦惱的根源之一。

過分注重結果

憂慮實際上是為將來發生的事情而擔憂。這種擔憂源自人們對結果的過分擔心和注重。而人們之所以過分擔心和注重結果,就在於人的欲望是無窮的,例如很多人現在的生活無憂無慮,但總是擔心未來的生活會煩惱不斷。對於未知結果的事情,人們就會產生一些無助,害怕失去原有的東西。於是就會不自覺地擔心事情會產生不好的結果,有的時候會對即將發生的事情進行種種猜測,而這些猜測,負麵的想象占很大比例,致使人們憑空地增加了自身的不安和惶恐,因此,猜測的結果隻會讓人的心理更加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