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還要從漢獻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說起。
董卓死後,漢獻帝依然沒有擺脫傀儡的命運。董卓舊將李傕、郭汜等人攻陷長安,殺死司徒王允等人,控製了朝政。他們擁有“開府儀同三公”的特權,雖不在“三公”之列,卻等同於“三公”。至於朝廷“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完全被邊緣化了。
起初,李傕、郭汜等人煞有介事地任用趙謙為司徒,馬日磾為太傅,皇甫嵩為太尉。沒過多久,趙謙與皇甫嵩都被撤職,馬日磾則持節前往安撫關東。朝中“三公”又換了一批人,淳於嘉為司徒,楊彪為司空,周忠為太尉。之後幾年,“三公”又換了幾批人,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三公”原本是漢代職權最重的朝廷大臣,如今形同虛設,真正把持朝政的都是涼州將領。
涼州將領們紛紛粉墨登場。李傕為車騎將軍兼司隸校尉,封池侯;郭汜為後將軍,封美陽侯;樊稠為右將軍,封萬年侯;張濟為驃騎將軍,封平陽侯。這四人成為後董卓時代朝廷的四大巨頭,其中張濟出鎮弘農,沒在京城任職,李傕、郭汜、樊稠三人主持朝政。
這幾個人,無論在名望上或能力上,都與董卓無法相比,朝廷自然是亂哄哄一片。
倘若此時關東群雄聯手西進,要推翻董卓餘部,簡直是輕而易舉之事。隻是關東諸雄有幾個還掛念著皇帝呢?他們隻是忙著為搶地盤而大打出手。即便如曹操、劉表、陶謙等人假惺惺地做出朝貢的樣子,隻不過是想撈取些政治資本罷了。正因為如此,李傕、郭汜這一幫人才得以苟且偷安。
隨著小皇帝一天天長大,有關部門提出應該選立皇後。沒想到這麼一說,漢獻帝的眼淚竟然“嘩啦啦”地掉下來,他哽咽道:“我母親的安葬地尚未定,怎麼忍心說後宮的事呢?”大家一聽,頓時傻了眼,誰都沒把皇帝當回事,這件大事竟然沒人提起過。漢獻帝平常也不敢提,隻是借此機會才鬥膽說出。於是朝廷“三公”奏請把漢獻帝生母王美人遷葬於漢靈帝墓,才算了結皇帝心事,漢獻帝處境之窩囊令人唏噓。
這裏,我們還要提一提關西的另一支勢力,便是占據涼州叛亂的韓遂、馬騰。
自皇甫嵩西征,涼州叛亂集團內部又起內訌,韓遂與馬騰爭權奪利,勢力大衰。董卓遷都長安後,打算招撫韓遂與馬騰,企圖借助他們的力量,剿平關東義軍。在董卓的利誘下,韓遂與馬騰同意了,率著兵馬開赴長安。不想他們剛到長安,就發生董卓被殺之事。李傕、郭汜沒有董卓的能耐,擔心不能控製韓遂、馬騰,不敢讓他們的軍隊入城,隻拋給他們一些官銜。韓遂成了鎮西將軍,屯金城;馬騰成了征西將軍,屯郿縣。本來董卓要他倆去征東,結果一個成鎮西將軍,一個成征西將軍,這也算小小的嘲諷吧。
請神容易送神難。
既然來了,總得撈點好處。馬騰要求李傕幫他辦點私事,李傕隻是和稀泥,並沒有當回事。馬騰大怒,發兵要攻打李傕。
一時間,長安的形勢陡然變得緊張。
漢獻帝親自充當調停人,派使者前往勸說馬騰。馬騰完全不給皇帝麵子,拒絕接受調解。這時韓遂從金城趕來,本想充當和事佬,息事寧人。馬騰添油加醋地說了李傕的壞話,韓遂義憤填膺,於是改變立場,與馬騰聯手對付李傕。
就在李傕與馬騰、韓遂劍拔弩張時,朝中有一股勢力在暗流湧動。諫議大夫種邵、侍中馬宇、左中郎將劉範等人早已對李傕不滿,便暗中與馬騰聯係,隻要大軍開至長安,他們就舉事,裏應外合,誅殺李傕。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種邵等人的陰謀竟然敗露了。
當馬騰、韓遂殺到長安城下,城門是打開了,出來的人卻不是種邵等人,而是嚴陣以待的郭汜、樊稠。這跟預定的計劃完全不同,馬騰、韓遂還沒弄明白怎麼回事,郭汜的軍隊就掩殺過來,兩人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大敗而逃。至於種邵、馬宇、劉範等人,他們在陰謀敗露後匆匆出逃,被郭汜的軍隊追上,全部遇害。
盡管打了勝仗,但李傕心裏明白,馬騰、韓遂實力強大,應該要拉攏而不是對抗。於是他以皇帝的名義宣布赦免馬騰、韓遂,以馬騰為安狄將軍,韓遂為安降將軍,總算穩定住這兩位西北梟雄。
表麵上,李傕、郭汜、樊稠等幾個涼州將領共同把持長安小朝廷的大權,其實這幾個涼州巨頭之間也是貌合神離,今天你踢我一腿,明天我踹你一腳,鬧得不可開交。
第一個出局者是右將軍樊稠。
朝廷討伐馬騰、韓遂時,李傕派侄子李利出戰,樊稠嫌棄李利在戰場上不賣力,怒斥道:“人家想要你叔父的腦袋,你這樣消極避戰,信不信我殺了你?”被樊稠這麼一罵,李利內心窩火,想找機會報複。
馬騰、韓遂敗退後,樊稠一路尾隨追擊。韓遂衝著樊稠喊:“我們所爭的並不是私人恩怨,而是國家大事。你我同為涼州人,臨別前我有幾句知心話要說給你聽。”於是雙方軍隊都往後撤,韓遂與樊稠驅馬上前,麵對麵聊了許久,聊了什麼,沒有人知道,最後兩人握手而別。
回到長安後,李利馬上向叔父李傕告狀:“樊稠與韓遂在陣前聊了許久,看起來非常親密,您要提防一點。”李傕一聽,不禁滿腹狐疑。在涼州將領中,樊稠以英勇善戰而聞名,在士兵中威望頗高,這本來就令李傕大為猜忌。李利的告密更讓他感到樊稠肯定有不可告人的陰謀,決意除之而後快。
韓遂究竟跟樊稠聊了些什麼,我們也不知道,或許這隻是韓遂的伎倆,目的就是讓李傕起疑心,借其手除掉樊稠。
在朝廷“三巨頭”中,樊稠不僅最有軍事才幹,也最有雄心。他不滿足於蝸居長安,打算親自率領軍隊出關中,掃蕩關東各路割據武裝。樊稠向李傕提出要求,為了平定關東,必須撥給他更多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