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意料之外,是因為袁軍的戰鬥力不至於如此不濟。袁紹的軍事力量崛起於反董戰爭,後來與公孫瓚交鋒多年,終於打垮強敵,同時還掃滅多支農民軍武裝,可謂是身經百戰之雄獅。以這樣的精銳部隊,在兵力上又有數倍的優勢,隻要不犯重大錯誤,不太可能被一舉殲滅。可是袁紹偏偏犯下重大錯誤,把謀臣們的建議完全當作耳邊風,而這又是由於他的性格使然,因此失敗也屬情理之中。
袁紹性格上的弱點,在此役中充分暴露。他能招攬人才,但隻是作為擺設,表麵上尊敬有加,實際上則是博取“愛賢”之美名。幾乎所有能明察秋毫的人都能觀察出袁紹謀略平平,智慧一般,隻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袁紹當然不會承認自己隻是低能兒。人都有打腫臉充胖子的天性,拒絕承認某些致命的弱點,甚至會把弱點當作優點來看待。這些在袁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甚至我有一種懷疑,他拒絕別人建議,與其說是對計謀的不滿,不如說是潛意識中對這些謀士的輕視,隻要是他們提出的,他勢必要唱反調,卻不理會反調到底有沒有理。
無論是曹操還是袁紹,都是帶著一副麵具生活。曹操極力要表現出自己的慷慨與大度,但是他的性格本身並非如此慷慨,他隻是能理智地意識到必須慷慨大度,善於克製自己。同樣,袁紹在世人麵前也裝出禮賢下士的低姿態,但是他並不能像曹操那樣克製自己的好惡之心,最終在智力角逐的舞台上敗下陣來,實在怪不得別人。
有一件事,最能說明袁紹的小肚雞腸。
當他敗回冀州後,大家都想起當初拚命反對開戰而被投入監獄的謀士田豐。據說曹操得知田豐沒有跟隨袁紹出征,便大喜說道:“袁紹這回肯定要失敗。”官渡一戰,袁紹大敗後,曹操又這樣說:“倘若袁紹一開始便用田豐之謀,勝負之局難料。”顯然,曹操對勝利還是深感僥幸。
在一些投機分子看來,這下袁紹一定會重用田豐,何不借此時機去巴結一下呢?於是他們紛紛跑到獄中看望田豐,祝賀道:“這次您一定會高升的。”
田豐卻苦笑道:“袁紹表麵上寬厚,實則猜忌心極重。他不能體諒我的一片忠心,反而認為我屢屢冒犯他。倘若他得勝而歸,心情舒暢,或許還會放我一條生路。如今戰敗回來,滿心恚憤,猜忌心更強,我恐怕是活不成了。”
果然不出田豐所料。袁紹回到冀州後,很快傳來七萬名將士被集體坑殺的消息,幸存的士卒們都捶胸頓足,淚眼汪汪地說:“若是田豐在軍中,我們肯定不會輸得這麼慘。”這些話傳到袁紹耳中,他覺得相當刺耳。
袁紹對逢紀說:“冀州百姓聽說我軍打了敗仗,都同情我。隻有別駕田豐與眾人不同,他曾勸諫、阻止我攻打曹操,想起這個,我就感到慚愧。”
袁紹感到慚愧了。
按理說,既然慚愧,就應該認錯吧。正所謂“迷途知反,往哲是與,不遠而複,先典攸高”,認錯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反而能彰顯人的胸襟。然而袁紹雖然慚愧,卻不認錯;非但不認錯,他甚至殺了田豐——逢紀故意在袁紹麵前說田豐的壞話:“田豐聽說將軍敗北的消息,拍手大笑,自以為有先見之明。”袁紹咬牙切齒道:“我不聽田豐的話,現在他果然嘲笑我了。”於是他派人前往獄中,把田豐處死。
田豐之死,完全暴露出袁紹的心胸狹窄、妒賢嫉能,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曹操能聚集許多謀士,由弱而強,而袁紹最終卻自毀長城,由盛而衰。沮授與田豐是袁紹麾下最有才華的謀臣,論其本領,原不在荀攸、郭嘉、賈詡之下,可惜跟錯人了,都落得個淒涼的下場,徒令人扼腕而歎。
為了怕聽到田豐的一聲冷笑,袁紹不惜殺人滅口。
田豐不笑,難道冀州百姓就不會嘲笑嗎?
冀州百姓不嘲笑,青州、幽州、並州百姓就不嘲笑嗎?
縱然轄下四州百姓不敢笑,袁紹能禁止天下人嘲笑嗎?
以十萬之眾擊不足兩萬之眾,以眾擊寡,以強淩弱,去的時候趾高氣揚,回來的時候失魂落魄。更令袁紹難堪、大失顏麵的是,他發現自己並沒有想象中的英明睿智,他的智力非但沒有天下第一,反倒平庸至極。他的智慧不僅遠遠不及曹操,也不及屬下的沮授、田豐等人,他隻配與郭圖這些毫無深謀遠慮者為伍而已。
他愚蠢地拒絕了謀士們所提出的每一項對自己有利的建議:
在皇帝東歸時,沮授建議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他置之不理。
在曹操討伐張繡時,田豐建議他出兵許都,控製天子,他置之不理。
在曹操討伐劉備時,田豐建議他與劉備聯手,斷曹軍後路,他置之不理。
在曹操收降張繡、打敗劉備後,田豐建議他以持久戰拖垮對手,他置之不理。
大舉南征後,沮授建議他先攻克官渡再全師渡河,他置之不理。
在官渡之戰時,沮授建議他派一支軍隊加強輜重車戒備,他置之不理。
雙方陷於相持戰後,許攸建議他派一支奇兵偷襲許都,他置之不理。
烏巢被襲後,張郃建議他派重兵馳援,他置之不理。
以上所羅列的種種,隻要袁紹能善擇其一,縱然不勝,亦不至於如此潰敗。
官渡之戰的慘淡結局,讓一向在意自己聲名的袁紹大受打擊,他總覺得別人的目光中有一種輕蔑的冷笑,就像田豐的嘴角邊浮出的冷笑,笑他鼠目寸光,笑他隻是跳梁小醜。這些嘲笑聲總在耳邊,如何驅趕都沒用。
憤恨與羞愧如影隨形,袁紹開始目光呆滯,舉止遲緩,失去了往日的神采與風姿。真正自信的人,敢於公開承認自己的缺點,讚美他人的優點,因為這些無損於自己的優點。而那些看起來過於自信的人,往往內心深埋著自卑,他們會極力掩飾自己的弱點,壓製他人的優點,生怕暴露自己的不足。當弱點曝光於天下後,他便會陷入極度恐慌之中,不可自拔。
袁紹最終病倒了。
在患得患失的內心煎熬中,他生命的燭火已是隨風搖曳,很快就要熄滅了。
就在曹操與袁紹縱橫於北方之時,另一位英雄正在南方開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