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0門功課每門都是100分的優異成績取得美國公費留生資格;隻身前往,唯一一個從日本手中要回設備的愛國人士;撰寫《純堿製造》一書,第一次將製堿技術公布於世,打破帝國主義在製堿技術上的封鎖壟斷……他屬於民族化工業的奠基者侯德榜,這個為中外所共仰的著名科學家,傑出的化工專家以及中國近代民族化學工業的開拓者。侯德榜84年的人生經曆,特別是中後期對中國科學進步所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侯德榜科學技術思想以及高尚的愛國情操,激勵著一個又一個的科學技術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科技工作,努力實現科技興國的戰略。
1.勤奮努力,付出終有回報
侯德榜
侯德榜(1890~1974年),名啟榮,字致本,1890年8月9日生於福建省閩侯縣的一個普通農民家中。幼年家境貧寒,讀書十分刻苦,澆田車水和放牛時仍手不釋卷。半耕半讀的他,曾有“掛車攻讀”美名。
“幼年家貧不能上學,就在私塾外麵聽。那時,學堂裏麵還沒記住,我在外麵便能順利地背出來的。後來,教書先生了解我家的情況後,就免費收我這個學生了。”
13歲時,因得到姑媽的資助,侯德榜在福州英華書院學習,學習成績優異。在福州英華書院學習的三年中,他多次親眼目睹外國工頭蠻橫欺淩中國碼頭工人,多次耳聞美國的舊金山種族主義者大規模迫害華僑、驅逐華工等令人發指的消息,種種事件強烈地刺激著他幼小的心靈,使之產生強烈的愛國心。他曾積極參加反帝愛國的罷課示威。
畢業後,憑借優異的成績,他被保送到上海閩皖鐵路學堂學習。三年後,即1910年,他便到英資津浦鐵路當實習生。這期間,侯德榜進一步感受到帝國主義者憑技術經濟優勢對貧窮落後的中國及其人民進行殘酷剝削與壓迫,於是,他立誌要掌握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用科學和工業來拯救苦難而又親愛的中國。在他的勤奮努力下,1911年,侯德榜考入清華留美預備學堂。其實,他在1910年就考入此校,但是,世代務農的窮家庭實在拿不出足夠的錢供他上學。當時,有個“富清華、窮北大”的順口溜,侯德榜這個窮困且有點大的學生,想當然在清華這個美麗的校園是看不起的,再說許多學生都是在清華學習非常久才進入留學預備班的(清華學堂學製十年,第十年正常畢業就可以直接留學美國),然而,在第一學期
期未考試後,再也沒有人瞧不起他了,他以10門功課1000分的特優成績譽滿清華園,並取得公費留美學習的資格。
1913年,他再次被保送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科攻讀化學工程,1917年畢業時,獲得學士學位。而後進入普拉特專科學院學習製革,1918年,便獲得製革化學師的文憑。隨後便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研究製革,並於1919年獲得碩士學位,1921年獲得博士學位。他的博士畢業論文《鐵鹽鞣革》,圍繞鐵鹽的特性以大量數據深入論述了鐵鹽鞣製品易出現不耐溫、粗糙、粒麵發脆、易腐、易吸潮和起鹽斑等缺點的主要原因和對策,很有創見。《美國製革化學師協會會刊》特予連載,全文發表,成為製革界至今廣為引用的經典文獻之一。侯德榜優異的學習成績,吸引了美國SigmaXi科學會和PhiLambda Upsilon化學會的注意,並邀請他加入,成為其中的會員。
候德榜,作為中國現代工業化學家、中國製堿工業的先驅,沒有富裕的家庭作後盾,全是憑借自己的勤奮刻苦努力,才有如此一番成就。其實,他的成功經曆可以套用在每個人的身上,因為世界是公平的,人們隻有付出,才會有所收獲。
2.人生的華麗轉身
1921年,偉大的祖國正處於外有列強的侵略,內遭軍閥混戰,貧窮而混亂的時期。這時,身在美國準備博士論文答辯的侯德榜接到當時懷著“工業救國”理想的愛國實業家範旭東先生派專人送到美國的書信,在信中,範旭東先生坦誠書懷,邀請侯德榜“學成回國,共同創辦中國的製堿工業”。純堿工業的重要性、問題的緊迫性以及範旭東工業救國的抱負、膽識和熱誠,深深打動了侯德榜。他把邀請視為報效祖國的良機,毅然相許。
“範旭東所做這一切是為了什麼?搞製革又是為了什麼?不都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工業嗎?範先生這樣有膽有識、熱心事業的人,我怎能拒絕……”
1921年,侯德榜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獲博士學位,成為中國第一位製革博士。然而,正當侯德榜準備博士論文的答辯時,突然接到一封來自祖國塘沽的信。信是愛國實業家範旭東先生寫來的,目的是為了邀侯德榜畢業後到永利製堿公司工作。在這封信中,範旭東先生詳述了堿對中國的重要性,洋堿在中國的霸市行徑,帝國主義對索爾維技術的種種封鎖,塘沽所具備發展堿業得天獨厚的條件,以及範旭東本人“工業救國”的遠大理想和抱負等。
除此之外,信中還提到化工專家、化工實業家、油漆大王陳調甫先生對侯德榜的竭誠推薦及祖國的製堿事業和範旭東本人對侯德榜的熱切希望,歡迎他學成回來為創辦中國的堿業共同奮鬥……信中字字句句情深意切,範旭東先生真誠懇切的態度深深地打動著侯德榜的心。然而,這卻他左右為難。
的確如此,他一直熱心於中四的製革事業,四年的心血已為他將來從事製革事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尤其是他的那篇博士論文,使他在製革的學術研究方麵有了新的建樹,導師更是對他推崇備至。本來作為副業、幫幫忙倒沒什麼,但問題是需要放棄熟悉的製革,把還不太懂得的製堿作為終身事業,這可不是區區小事,侯德榜必須加以認真而謹慎的思考。
侯德榜不是一個容易衝動的人。人生的道路漫長,而關鍵的往往卻隻有幾步,現在的確又是一個關鍵時刻。侯德榜過去放棄鐵路工作,進了清華學堂;在選擇專業時,又放棄鐵路工程,改學化工;如今製革和製堿使他麵臨又一次的選擇。他對前兩次選擇感到滿意,至今不悔,這次又該如何選擇?
夜深了,侯德榜依然無法人眠,他久久凝視窗外,望著如水的月華,思緒卻在製堿與製革兩個方向不停地來回跑動,它們像拔河比賽的雙方把侯德榜拉來扯去。這時,他想起那次在紐約與陳調甫先生會麵時的情景,陳調甫先生的話時時回蕩在他的腦海:由於缺堿,祖國的親人隻能穿著沒有染色的土布,北方的人民還在吃著帶酸味的饅頭,民族工業缺原料、遭摧殘;為了學習製堿技術,陳調甫冒著風雪在美國塞勒求斯堿廠的圍牆外轉圈,根本進不了廠門;杜瓦爾的狡詐,孟德的傲慢……尤其是陳調甫重提在塘沽鹽場散步時和範旭東的一段對話,重重地敲打著侯德榜的心。當時,範旭東要陳調甫負起製堿的技術責任,陳調甫說:“我能力有限,要我擔起如此重大責任,等於要孩子當家。”範旭東說:“誰都是孩子,隻要有決心,就能成功。為了這件大事,雖粉身碎骨,我也要硬幹出來。”當經過一堆堆形如小山、席蓋泥封、數不盡的鹽坨時,範旭東又說:“一個化學家,看見這樣豐富的資源而不起雄心者,非丈夫也。我死後還願意葬在這個地方。”
想到這裏,侯德榜再次打開範旭東先生寫給他的信,再次感受著其懇切的言辭、真誠動人的感情,頓時渾身熱血沸騰。“範旭東所做這一切是為了什麼?搞製革又是為了什麼?不都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工業嗎?範先生這樣有膽有識、熱心事業的人,我怎能拒絕……”就這樣,侯德榜懷著工業救國的遠大抱負,毅然放棄自己熱愛的製革專業和美國優越的生活與科研條件,回到了自己的祖國。
“為打破洋人的封鎖,決心創辦中國自己的製堿工業。”它不僅是範旭東先生的夢想和抱負,還是侯德榜為之不停的奮鬥目標。其實,作為任何一個愛國的中國人,在那種情況下,相信他的選擇都和侯德榜一樣。正是由於擁有像侯德榜一樣的青年,中國才能夠如此繁榮;正是由於擁有為了祖國而不斷貢獻自身力量的仁人誌士,中國才能夠如此富強。
3.反複研究,將製堿秘方公諸於世
侯氏製堿法
說到侯德榜,那不可能不說“侯氏製堿法”。侯氏製堿法是如何研究出來的呢?和諸多技術一樣,它是被別人卡著脖子逼出來的。
那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不久,歐洲經濟還處於一片蕭條時期,中國進口洋堿來源不濟。然而,這時候的製堿工業流行技術,是1862年由比利時化學家蘇爾維發明的,並為英國卜內門公司所壟斷。因為隻有一家,它可以隨意定價,最高的時候甚至達到一盎司黃金一磅純堿,這簡直就是把純堿當銀子賣。然而,堿作為製造肥皂、玻璃、紙張、冶金、炸藥等不可缺少的工業原料,再加上日常生活的烤麵包、做饅頭也都少不了它,所以,即使再貴,也不得不買。這種受製於人的現象,牽動著許多愛國人士的心。他們中的許多化學家們也曾經使盡渾身解數,想要破解采取嚴格的保密措施“蘇爾維製堿法”,然而,結果卻依然以失敗而告終。
這時,侯德榜暗暗地想:發展中國製堿工業,卻苦於沒有人才的愛國實業家範旭東的極力邀請,雖然專業和原來的愛好是製革,但是卻毅然懷著“工業救國、科學救國”的抱負回國,出任永利堿業公司的技師長。
一到永利堿廠,侯德榜就全身心撲在工作上。當時,堿廠設備安裝已全麵展開,侯德榜從邊幹邊學入手,逐步熟悉情況,探索問題,解決問題。1924年8月,由侯德榜負責的永利堿廠正式投產。然而,在第一次試車的過程中,研製而成的純堿竟然是紅的,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基本失敗了。不過侯德榜畢竟是學化學的人,他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從一閃而過的現象去探求本質,並意識到紅色必定來源於設備中的鐵,而中國人的原料純度太高了,不像英國人用的那麼差。於是他就在原料裏麵添加了一點點雜質,沒想到雪白的純堿便出來了,從此,純堿便成為變通的原料。後來,他把這個秘密傳給印度阿三,即塔塔集團的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