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誰是“金海5號”的育成人(2 / 3)

但是,她和許多青年人一樣,也都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他們紛紛參加了村裏組建的農業實驗站,以求可以改變辛苦勞作而收入無幾的狀況。

翟延舉認定了,這就是她一生的選擇。

1985年,翟延舉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加入了家鄉的實驗站,參加了培育玉米良種的試驗,從而開始了她培育良種的漫長、艱辛同時又充實、快樂的生命旅程。

在實驗站中,翟延舉做的是肥料實驗和玉米栽培技術,這是非常辛苦、勞人的工作,但是她從來都沒有叫過苦,因為不屈服於命運的她擁有戰勝一切的勇氣和信心。

在這裏,翟延舉虛心求學、積極鑽研,再加上她本身就聰慧能幹,很快她就被選為實驗站中的骨幹,開始了進行玉米良種開發、培育技術的探索。

工作艱苦,心不苦,翟延舉發現自己越做越有興趣,越做越有激情,越做越有成就感,她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得到了重生。

人生多坎坷,但是有轉變就有生機。麵對挫折,隻要敢於、勇於重新站起來,就可以永遠站起來。

就像翟延舉,勇敢地重生,勇敢地對抗命運,才讓她的人生有了更大的轉變。其實,萬物皆是如此,麵對無法改變的事實,不必傷心,驀然回首之時,你會發現人生生機處處有。

4.為了工作,遠赴海南

翟延舉在實驗站工作以後,經過辛勤工作、虛心好學,她的能力也快速增長。幾年以後,技術嫻熟的她參加了“掖單”係列玉米良種的培育工作,從此,她的事業走進了一個挑戰性的時刻。

“感覺隨時都有倒閉的可能。”

萊州是我國著名的玉米良種培育之鄉,鄉裏濃厚、積極的科研氛圍促使翟延舉在培育玉米良種的工作中越來越癡迷、陶醉。

由於聰慧好學、技術能力紮實,翟延舉在1991年參與了當時最核心的“掖單”係列玉米良種的培育工作;1995年,她從實驗站辭職,被聘任進入了金海種業有限公司。

當時,金海種業有限公司還是一個資金、技術和社會資源都很薄弱的小公司。就像翟延舉所說的那樣:“感覺隨時都有倒閉的可能。”

但是,翟延舉是下屬金海種業有限公司的萊州市金海作物研究所所長,全麵負責玉米新品種的研發和培育工作。所以,這個擔子無疑壓在了她的身上。考慮到公司隻靠培育銷售其他品牌的玉米品種來維持經營,翟延舉沉默了,經過認真沉思後,翟延舉做出了一個大決定——創建屬於自己公司的獨立知識產權的玉米品種。

“要想實現突破。我們必須有自己獨立的玉米品種。”

為了創建屬於自己獨立所有權的玉米品種,翟延舉開始了探索的道路。不久,她又做出了一個決定——到海南去。

翟延舉發現北方的氣候每年隻能育一季種,而南方卻能夠每年育種三季。所以,為了更快地對玉米生長進行探索、研究,她毅然選擇了遠下我國最南部海南。

此時,在翟延舉心裏,縮短研究周期,早日培育出屬於自己獨立知識產權的玉米良種比什麼都重要。為了這個目標,她寧願背井離鄉!

工作是什麼?有人認為工作是為了生存,有人認為工作是為了賺錢,但是翟延舉卻更多的是在實現自己的夢想,更多的是出於對事業的熱愛。熱愛的力量,是她遠下海南的動力和支撐力。

5.遠赴他鄉,育種良苦

育種是一種枯燥、艱苦的工作,需要一個人有足夠的忍耐力、意誌力和犧牲意識,才能夠做出一些成績。翟延舉就是這樣一個人。

雖然北方土生土長的她不太適應海南濕熱的氣候,但是她堅定了、堅持了。

遠下海南以後,翟延舉在海南的農村租種了17畝良田,開始了她培育、研究玉米良種的艱辛征程。

翟延舉的科研團隊隻有五六個人,但是卻要耕種十幾畝實驗田。所以,每天早上五、六點鍾的時候,翟延舉就起床,然後穿上雨衣踏著露水開始下地進行玉米良種的培育、研究,直到晚上。而晚上也不能夠輕鬆,她不得不忍受當地蚊蟲的襲擾。但是,第二天她依然如故。在翟延舉心裏,對待這些玉米,她必須要像照顧嬰兒那樣精心、細心、操心!

一年以後,翟延舉培育成功了“金海1號”,她終於擁有了屬於自己知識產權的玉米品種。這讓她欣喜不已,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她更加堅定了在這裏長久堅持下去的決心。雖然,海南氣候炎熱,並不太適宜她這個在北方出生長大的人生活,然而她無怨無悔。

為了縮短培育良種的周期,即使像一個隨氣候遷徙的候鳥,她也願意。

為了培育出更多的玉米良種,翟延舉就像一個不知疲憊的候鳥,每年在我國南北之間往返穿梭。然而這些並不能夠打倒堅強的翟延舉,相反對於加代培育法,她樂此不疲。因為她覺得:盡快培育出良種,比什麼都重要。

每年春秋時節,翟延舉都會返回家鄉,在本地進行玉米繁育;到了冬季,她就立馬啟程遷徙到海南,在那裏加緊時間在培育一代。

其實,辛苦、痛苦倒還能夠被常人接受,但是每年春節還不能夠回家就是常人所難以忍受的。每逢佳節倍思親,而這個時候正是海南玉米良種繁育的絕佳時機。事實總是這麼殘酷,許多與翟延舉一起到海南進行良種培育的人都不再來了,可是翟延舉卻將思親的痛苦和淚水硬生生地吞咽到肚子裏。她也想家,可是,她不能回。

成功的背後,總是犧牲。很多時候,犧牲與成功成正比,犧牲得越多,得到的越多。然而,有些犧牲容易些,有些犧牲卻殘忍些。所以,成功也分成了小有成就和大有作為。而翟延舉就屬於後者。

6.事業背後的無奈

翟延舉事業背後的辛苦

翟延舉獲得了最高科學獎,成為了國家著名的女科學家,但是她卻心存遺憾,甚至為這遺憾而痛苦、自責不已,那就是她的家庭。為了事業,翟延舉必須常年奔波在外,基本上與丈夫、女兒沒有什麼正常的接觸。

“我是一個女人,是一個女兒,一個妻子,一個母親。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我是非常不合格的。我感覺我對不起我的父母,我的丈夫,我的孩子。”

到海南進行育種後,翟延舉不斷地培養出玉米良種,“金海1號”、“金海2號”、“金海3號”……到翟延舉在海南育種的第9個年頭後,她培育的“金海5號”取得佳績,後終於登上世界夏玉米高產巔峰,可以說,她為事業獻身、犧牲得太多,是一個萬分合格的育種者,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科學家。然而她卻總覺得自己“極不合格”!

在翟延舉心中,她對親人充滿無盡的愧疚。多年來,她很少給自己的父母盡過該有的孝心;很少給自己的丈夫盡過該有的愛意;沒有給兩個女兒洗過一次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