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誰是“金海5號”的育成人(1 / 3)

翟延舉,一個平凡的人,普普通通的農民出身;翟延舉,一個不平凡的人,在極其低的起點一點點攀上國家最高科學獎獎台;翟延舉,一個“不合格”的女人,為農民謀福利而遠離摯愛親人;翟延舉,一個最合格的“女”人,用自己最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最會種玉米的農民女科學家”的頭銜。

多年來,翟延舉將“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貫徹心中,將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銘記心中,在最最艱苦的環境中不斷學習、積極探索、紮實工作、勇於創新……二十年如一日,她終於造就了中國夏玉米榮登世界夏玉米畝產第一巔峰的偉大成就。

1.培育出高產量良種

翟延舉獲得科研獎

2004年秋天,經過專家實打驗收,世界夏玉米畝產記錄又創新高——“金海5號”玉米畝產1146.74千克。而為這一“金海5號”玉米育種的竟然是一位農民,名叫翟延舉。

翟延舉,女,1961年5月出生於山東省萊州市三山島街道後鄧村一個窮苦農民家庭。一直以來,他都沒有上過大學,高中畢業後一直務農,是一個真真正正來自農村的農民科學家。然而,或許正是這樣,她才更懂得農民“豐收”的心聲。

“金海5號”玉米畝產1146.74千克,成功打破塵封15年的世界夏玉米最高記錄。

自從和“金海”牽手,翟延舉就兢兢業業、不分晝夜地奮鬥在培育良種的第一線上,而且每年都有新收獲。

1996年,翟延舉培育出了“金海1號”玉米良種,然後又相繼推出“金海2號”、“金海3號”、“金海4號”。9年以後,翟延舉培養出的“金海5號”畝產到達821.56千克,“金海6號”畝產達到822.36千克。接著,“金海5號”不斷變化攀升,在1999年的時候達到畝產963.08千克,2000年的時候下降到畝產951.67千克,後又上升到畝產1036.7千克,到2004年的時候攀升到了1146.74千克,榮登世界夏玉米畝產最高峰。

期間,翟延舉還引進、培養出了許多優良的小麥種子,比如說1999年,“萊州137”畝產773.8千克,創我國北方冬小麥最高紀錄;2003年,又培養出畝產656.56千克的“超級小麥濰麥8號”;2004年畝產662.3千克的“山農4133-2”等等。

熟能生巧,每日的接觸已經使她和玉米“不分你我”。

翟延舉在長期與玉米打交道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間練就了一身好本領,培育出的良種讓人不禁叫好,不僅如此,她還練出了讓人驚訝的好眼力。

在一次外出學術交流中,麵對一株玉米新品係,翟延舉隻是看了幾眼就馬上說出了該玉米種的親本組合,讓人不禁稱讚,而且她還說出了這株玉米的主要特性,令在場的教授驚歎叫絕。

其實,翟延舉擁有的好眼力完全是她無盡付出後所得到的回報。每天,翟延舉都要親自觀察、栽培、試驗玉米種,不管是炎熱的夏季還是寒冷的冬季,不管是普通日子還是喜慶節日。在翟延舉心中,每時每刻想的都是“良種”、“高產”、“豐收”。

2004年,翟延舉憑借“金海5號”榮獲了“最會種玉米的農民女科學家”的我國最高科學獎。當她走上人民大會堂領獎台的時候,翟延舉有許多話似要噴薄而出,然而當溫家寶總理將獎狀頒給她的時候:“你是‘金海5號’的育成人,是農民出身,幹得不錯,繼續努力,祝賀你。”她的千言萬語隻化作一句話:“謝謝總理。”

其實,在翟延舉心中,她更喜歡接受“農民”的稱號,她更喜歡人們叫他“農民”。就像她所說的那句話:“我是一個農民,不能夠被稱為科學家。”

或許正是這樣一種心態,才使翟延舉不斷地為農民付出、不斷地為農民挑戰新高。

2.放棄高考,迎接新的挑戰

大學是知識的殿堂,是大多數人夢寐以求的神殿,而高考則是通往大學校園的橋梁。所以,大多數人將其看作走上幸福生活的道路,為其奮鬥不息。翟延舉也是如此,她心中也有一個高考夢。

班中50個人共有3個人落榜,而她卻連‘落榜’的機會都沒有,因為不得不直接放棄高考。

1981年7月,20歲的翟延舉為自己的高考夢奮鬥拚搏,然而,卻不得不放棄,因為她患有嚴重的神經衰弱。

當時,翟延舉所在的掖縣一中(現萊州一中)共有10個畢業班,其中有6個是重點班。翟延舉就在這6個重點班中,班裏有50多個學生,她的成績屬於中上等,如果不出意外,考上大學應該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事情。

然而,老天就是這麼喜歡跟人開玩笑,翟延舉被檢查出來患有嚴重的神經衰弱,因而不能參加夢寐以求、付出奮鬥多年的高考。翟延舉心中無限痛苦,無限無奈,就如她所說的那樣:“當時感覺很不甘心。”

“我一生一共立過兩次誌。一次是在學生時代,一次是回鄉務農時期。”

1981年7月,翟延舉含淚放棄高考,回到家鄉務農。少女的情懷、年輕人的夢想一瞬間全部破滅,翟延舉什麼也不願意思考,隻覺得天黑地暗,沒有明天。但是,不能因為不參加高考,沒有上大學就放棄生活的夢想,更何況翟延舉是一個堅強倔強的人。很快,翟延舉就打起了精神,開始了對生命的挑戰。

回到家鄉後的翟延舉,在失落的同時,更多的是感到不甘心,她要讓自己重新站起來。一個夢想破滅了,另一個夢想升起來,打不倒的翟延舉將自己的心思放在了一些學以致用的事情上,在務農的同時,她也不斷地尋找著機遇,而這個機遇很快就被她找到了。

上進心強的翟延舉發現當時村中很多人都在為“掖單2號”製種,於是她就向別人打聽,很快問題就清晰了:普通的玉米種7毛錢/斤,而“掖單2號”玉米種竟然可以賣到每斤2塊多錢。

這讓翟延舉好像看到了些什麼,就像她所說的:“人生的目標一下子明朗了起來。”就這樣,她開始了人生的又一次奮鬥史!

翟延舉,一個懷著美好願望的少女,一個妙齡夢幻的少女,然而夢想慘遭破滅。可是,痛苦、傷心過後,堅強的翟延舉重新站了起來,她沒有被命運的不幸打倒,反而更快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3.在農活中重生

翟延舉在田間

命運弄人,也成人,上天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很可能也為你打開了另外一扇窗,隻看你是否可以擦幹眼淚,重新充滿勇氣地審視這個客觀環境。如果你這麼做了,你的命運之門很可能就再一次鮮亮登場了。

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你強它就弱。

發現了玉米良種可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新希望的翟延舉,更踏實地幹起了農活。作為一個女孩子,翟延舉並沒有被繁重苦累的農活打倒,相反她還做得非常認真,所以,農家地裏的活,她都能幹得非常不錯。

八十年代,正值農業集體化時期,人們都是集體耕作,本應該不辛苦,俗話說:“人多力量大。”但是,當時的情況是每個人都必須一起早出晚歸、晚歸早出。由於莊稼沒有好種子,每年收到的糧食極其有限。如此,隻能夠延長耕作、陪護時間,以增加收成。翟延舉也是其中痛苦、無奈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