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誰是名垂青史的天才發明家(1 / 3)

瓦特

瓦特,英國大發明國,得到了世界上很多人的高度讚揚,是工業革命時期的重要人物。瓦特最重要的貢獻就是發明了蒸汽機,被世人稱為“蒸汽機之父”。他的這一發明,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1.倔強,讓他擁有了成功的潛質

1736年1月19日,瓦特出生於英國格拉斯哥附近的一個小鎮上。從小,瓦特的性格就十分倔強。

與很多孩子一樣,他也十分喜歡玩玩具,但不同於其他孩子的是,玩具一旦到了他手中,上麵的零件就勢必會被他卸下來。等到他看清楚弄明白之後,再按照原來的模樣,經安裝、組合,使玩具恢複原狀。有一次,鄰居家孩子的玩具小車壞了,看起來十分著急,瓦特見狀,便將其拿過來,經過一番鼓搗,小車被他修好了。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

瓦特的父親是一個木匠,每天都負重地勞作,母親管理家務,兩人共同肩負著這個困難的家庭,但盡管父母每天都不得清閑,家裏還是充滿著痛苦和憂愁。由於條件艱苦,因此瓦特從不便沒有一個結實、健康的身體。童年時期,瓦特骨瘦如柴,貧病交加,身體特別虛弱,再加上家境貧困,因此他失去了上學讀書的機會。時間長了,其他孩子還總是嘲笑他,在他麵前說風涼話,有時甚至還當麵叫他“懶孩子”、“病包子”,瓦特聽後很不高興。

事實上,瓦特又何嚐不想上學呢?他也有很強的求學心,後來他不斷地央求父母讓他上學,父母拗不過他,隻好答應他:不管是春夏秋冬,不管有多辛苦,都要抽空教他讀書、寫字。就這樣,童年時的瓦特在貧苦的家中過著他那聊以自慰的學習生活。雖然學的知識並不多,但他卻記得非常牢固,有時還能舉一反三。正是這種百折不撓、如饑似渴地學習知識的精神,成就了瓦特一生最可貴的品質。

大約在瓦特六、七歲的時候,有一天,有位客人來看望他的父親。閑聊時,那位客人見瓦特一直拿著粉筆在地板上、火爐上畫直線和圓圈,便關切地對瓦特的父親說:“孩子在家裏亂畫,豈不是白白浪費這大好時光嗎?你為什麼不將他送到學校,學一些有用的功課呢?”父親聽後,馬上哈哈大笑,回答說:“先生,你可以仔細看一下,看我的孩子究竟是在畫什麼。”客人很納悶,便好奇地走了過去,仔細看了一會兒才恍然大悟,忙說道:“啊,原來是這樣啊。你的孩子畫的是方形和圓形的平麵圖,是在演算一個幾何學上的問題,這絕不是浪費。”說完還讚許地拍了拍瓦特的肩膀。

瓦特倔強的性格就表現在他對科學文化知識的追求:孜孜不倦,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事實證明,倔強的性格並沒有給他帶來什麼損失,相反卻成為了他最寶貴的東西。

很多人都認為,瓦特能夠發明蒸汽機,是因為他有著過人的天賦和智慧。其實不然,瓦特的成功就在於他對任何事物都懷有一顆好奇心,在於他對所有事物都能問一個“為什麼”,在於他能夠如饑似渴地汲取前人的理論和技術。這些也正是他有別於別人的地方。可以說,瓦特就是在一個又一個“為什麼”中成長起來的。

小時候,他經常跟隨父親到廠裏學習機械技術,還總是會進行一些化學和電學等方麵的實驗。15歲那年,靠著刻苦鑽研的精神,瓦特學完了《物理學原理》,同時也繼承父親的專長,學會了精細的木模技術、金屬工藝技術和機械維修等各門手藝。在那裏,瓦特也很快結識了許多有技術、懂理論科學的前輩們。1753年,瓦特結識了美國很有名的機械式摩爾根先生。摩爾根先生對於精密儀器的原理與結構非常精通,這對於渴求知識的瓦特來說,是一個學習的大好機會。經過幾年的刻苦學習和努力實踐,瓦特掌握了難度較高的羅盤、象限儀、經緯儀等精密儀器的結構原理和製造技術。

此外,瓦特經常都會麵對他不認識、不熟悉的現象而長時間默默觀察,因而很多人都說他是個“懶孩子”。其實,正是這種好奇心和尋根問底的精神,才引導他努力探索世界的種種奧秘,引導他走向了科學的高峰。

多問幾個“為什麼”,這便是瓦特成功的法寶之一。他的尋根問底,終究讓他走向了成功之路。這一點是值得每個人學習的。

2.坎坷造就了一個天才

一直以來,瓦特在學習上就非常勤奮刻苦。15歲那年,他開始閱讀一些物理和工藝方麵的書籍,從而懂得了一些自然科學知識。他也喜歡研究天文學,總是會一個人靜靜地躺在草地上,細心觀察天上的星星。當然,他那驚人的發明天賦也在當時體現了出來,如小抽氣筒、小起重機以及船上使用的各種物件,他幾乎都嚐試做過。慢慢地,父親便被兒子的好學精神感動了,於是他就將自己使用多年的一套木工工具送給了瓦特,以表示對他的支持。利用父親送的工具,再加上自己所學的知識,瓦特很快就創造了一台發電機器。這種機器轉動時,不僅能夠放射出燦爛耀眼的火花,還可以產生一種電流,一旦觸到身體,就會有一種強烈的刺激感。其他孩子看到這一發明,感覺既新奇又神秘,他們都覺得瓦特很了不起。就連身邊的一些成年人,也忍不住說瓦特將來一定很有出息。

在很多人看來,瓦特的學習生活是很有趣的,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現實生活中常常會發生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在瓦特18歲那年,家庭生活更加淒苦,幾乎到了斷糧的地步。為生活所迫,他不得不離開家鄉,到外地謀生。離開的時候,隻背了一個衣箱,箱子中除了僅有的一件背心和一雙襪子之外,就是工具和一件破圍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