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後不久,瓦特就在格拉斯哥城的一家數學儀器店裏,開始學習製造儀器。這份工作很合瓦特的意願,既順手,又能向長者學習一些技藝。唯一不好的就是,店老板太吝嗇,對瓦特非常刻薄。不過時間長了,瓦特覺得這份工作的收入太低,,並不能維持自己的生活,更別說解決家庭的困難了。於是,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又跟隨一位老船長去了倫敦。原以為到了那裏之後生活會好一些,可是誰知道他遇到了更大的困難,他這才知道原來在倫敦立足是很不容易的。此後的一段日子裏,瓦特幾乎每天都徘徊在街頭,尋找謀生的職業。可是許多天過去了,他卻一無所獲。
最終,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瓦特以不計報酬的特殊條件,終於在一家鍾表店落了腳。盡管寒酸的生活摧殘了瓦特那經不起折騰的身體,使他失去了青春的活力,但同時也磨練了他堅強的毅力。一段時間後,瓦特離開了這家鍾表店,返回了格拉斯哥城。
再回到格拉斯哥,瓦特就計劃要支撐一個門戶,開設一家製造數學儀器的小商店。可是就在他興致勃勃地開始自己的計劃時,卻又遭到了同行業主的阻攔和刁難,最終沒能實現。後來,就在危難之際,他幸運地得到了格拉斯哥城一位大學教授的幫助。在格拉斯哥大學校園裏,教授為瓦特借了一間房子,名義上是專門為大學製造數學儀器,其實隻是修理一些理科儀器。這所學校擁有著當時較為完善的教學儀器和試驗設備,圖書館內也藏有大量的技術理論書籍。所有這一切都為瓦特創造了良好的學習和試驗環境,使得他在修理儀器時認識了先進的技術,開闊了眼界,同時也閱讀了一些有意義的科學書籍,從而打開了科學知識寶庫的大門。更重要的是,在這期間瓦特還結識了一些著名學者、教授,瓦特經常會與他們討論改進蒸汽機的技術和理論。從他們那裏,瓦特學到了很多高深理論和尖端技術,這對他後來的發明奠定了牢固的理論基礎。在這裏,瓦特如饑似渴的求知欲很快得到了滿足;在這裏,瓦特恢複了身體,恢複了青春。當時,他剛剛20歲。
坎坷的道路,讓瓦特看到了人世間的辛酸和不平,但他並沒有氣餒,而是更有勇氣。最終,他通過自己那雙勤勞的雙手,通過高尚的勞動,迎來了新的光明和希望。
3.最初對蒸汽機的設想
“解決問題的途徑,必須要從保持汽筒的溫度開始考慮,可要怎麼保持呢?”
“如果在汽筒的外邊安裝一個分離凝結器,蒸汽就能夠在凝結器內化成水,汽筒也就不會冷卻,這樣也就不至於浪費熱量了。”
1764年,格拉斯哥大學請瓦特修理一台紐可門式蒸汽機,像那些熟練的機械工人一樣,瓦特也很細心地修理著。在修理的過程中,瓦特漸漸地對這台機器產生了十分濃厚的興趣,他決定要使這台機器複活,讓它完美無缺。修理完畢後,瓦特在汽鍋中倒了些水,機器很快發動起來,但幾分鍾後就又停了下來。瓦特腦子中閃過一個問號:為什麼呢?經過仔細觀察後,瓦特發現這台機器存在著很嚴重的缺點,即汽筒裸露在外,四周的冷空氣使其溫度逐漸下降,蒸汽放進去後,汽筒尚未熱透便有一部分變成水了。若要使汽筒再次變熱,就會消耗許多蒸汽,這樣一冷一熱、又一熱一冷地反複循環下去,隻能有1/4的蒸汽做功,而其餘3/4的蒸汽都會浪費掉。
發現這個缺點後,一向善於動腦筋刻苦鑽研的瓦特就開始認真思索改進的辦法。他心想:解決問題的途徑,必須要從保持汽筒的溫度開始考慮,可要怎麼保持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瓦特可以說是費盡了心血,有時會查閱一些書籍,有時會一個人呆在房間裏比劃著,有時也會找別人一起討論。
直到1765年春天,一天,他在格拉斯哥大學校園中的草坪上散步時,突然想出了一個解決的辦法:如果在汽筒的外邊安裝一個分離凝結器,蒸汽就能夠在凝結器內化成水,汽筒也就不會冷卻,這樣也就不至於浪費熱量了。就這樣,瓦特產生了采用分離冷凝器的最初設想。
產生這種設想以後,瓦特立即開始了行動,他廢寢忘食地研究,夜以繼日地試驗,排除了各種困難後,終於很快設計出了一種帶有分離冷凝器的蒸汽機。按照設計,冷凝器與汽缸之間有一個閥門相連,使它們既能很好地連通,又能立即分開。這樣一來,既能將做功後的蒸汽引入汽缸外的冷凝器,也能使汽缸內產生同樣的真空,這就很好地避免了汽缸在一冷一熱的過程中熱量的消耗。據瓦特理論計算,這種新的蒸汽機的熱效率將會是紐可門蒸汽機的三倍。
從理論上來說,瓦特的這種帶有分離冷凝器的蒸汽機很明顯地優於紐可門蒸汽機,但是,若要將理論上的東西變為實際上的,將圖紙上的蒸汽機變為實在的蒸汽機,仍需要時間。後來,瓦特辛辛苦苦地製造出了幾台蒸汽機,但發現效果還不如紐可門蒸汽機,甚至是四處漏氣,無法順利開動。盡管瓦特為了這項耗資巨大的試驗而債台高築,但這並沒有阻擋他前進的腳步,隨後,他仍然繼續進行試驗。
當布萊克知道了瓦特的奮鬥目標和艱難的處境時,便將其介紹給了自己一個非常富有的朋友——化工技師羅巴克。羅巴克曾在蘇格蘭的卡隆創建了一座規模較大的煉鐵廠,他本人對發明也有著極大的熱情,而瓦特的設想也讓他很感興趣,他決定幫助瓦特。當即便與他簽訂合同,讚助瓦特進行新式蒸汽機的試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