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邊抿著茶一邊說道:“《大方廣佛華嚴經疏》裏說:‘一一微塵中,各現無邊刹海。刹海之中,複有微塵。彼諸微塵內,複有刹海。如是重重,不可窮盡。’你看,這不就是我們的微觀世界麼?”
張熙點頭:“沒錯。一個原子如果是一個劇場那麼大的話,原子核就是一顆灰塵大小,可不就是無邊刹海與微塵麼。”
“所以,‘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我笑著抿一口茶,“《楞嚴經》說:‘當知虛空出生色相。’佛陀把物質分成微塵,再細分成‘鄰虛塵’,佛告訴我們,鄰虛塵再分下去就變成同時含有物質與虛空性質的東西,最後就是虛空而已。佛陀在2500年前提出的,與現代物理學不謀而合。”
他眼皮一抬,極有興趣地問:“你是說弦理論?”
我點頭:“宇宙由物質組成,物質由原子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和中子又由誇克組成。誇克裏麵又是什麼?一根細細的一維曲線在震動,就像吉他琴弦的震動一樣。這已經不是實體了,‘弦’隻是震動或波動的代名詞而已。最終,根本沒有實在的物質存在,這就是弦理論的核心。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最新的宇宙爆漲理論,都在支持一個看似難以理解的事實:物質可以無中生有憑空消亡。”
“果然是這樣!”他鼓掌,大為讚歎,“這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思啊。能翻譯出這句話的鳩摩羅什,該有怎樣高超的智慧。”
想起在1650年前翻譯出這句話的羅什,他能準確領會佛陀的意思,以精妙的漢文來詮釋如此深奧的道理,這智量實在難測。我歎息一聲:“所以《金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既見如來。’”
“原來這句經文是這意思。” 他若有所悟,片刻後閃著眼看向我,“你說的這些是微觀世界。那麼宏觀世界呢,佛陀有講到麼?”
“《長阿含經》中說:日月所照耀的地方叫做一個世界,世界的中心是須彌山,日月繞須彌山而行。一千個這樣的世界,就構成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就構成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就構成一個大千世界。這就是佛法中‘三千大千世界’的含義。”
他搖頭晃腦地說道:“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須彌山是太陽,行星圍著它轉。一千個太陽係構成一個銀河係,一千個銀河係構成了本星係團,一千個本星係團構成我們這個宇宙。”
“一千是虛指,不是實數。”我笑著告訴他,“最有意思的是,佛陀甚至還指出了大與小是共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