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5章 一沙一世界(2)(1 / 2)

他挑眉向我看來,我微笑著邊品茶邊說:“《維摩詰所說經》中說:‘佛能納須彌於芥子,於芥子中現大千世界。’《涅槃經》上說:‘佛菩薩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入於芥子,其中眾生亦無迫窄及往來想,如本無異。’須彌是極大,芥子是極小。《華嚴經》裏也說到:‘小世界即是大世界,大世界即是小世界;廣世界即是狹世界,狹世界即是廣世界。一世界即是不可說世界,不可說世界即是一世界;不可說世界入一世界,一世界入不可說世界。’佛陀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世界無窮,宇宙無窮。”

他呆住了,思索片刻才點頭:“果真是的。整個宇宙都是由基本粒子組成,大小隻是不同的表現形式而已。所以極大的宇宙與極小的粒子並無不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想了想又說:“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不是有首很出名的詩麼,被徐誌摩翻譯成‘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無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

“很多人以為佛陀是在說大話,動不動就說這是不可思議、不可說。其實是因為那時的人對世界了解得太少。2500年前的佛陀就能參透宏觀與微觀世界,說出了現代天文學、物理學的知識,你說,佛法是否精妙?”

“現代科技雖然發達,可我們還遠沒有接近宇宙萬物的真相。知道得越多,越覺出自己的無知。”他感慨一聲,將茶一口喝下,衝我挑了挑眉:“再聽下去,我也要開始對佛法感興趣了。”

“這就叫‘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用你能接受的講科學的方式,讓你體會到佛法的玄妙。佛法中有四攝法,就是引導大家來學佛的四種方法,這是其中一種。‘攝’就是獲取對方信任,使之聽法入道。”

我感喟地淺笑。正是因為愛上羅什,所以我才對佛法有了更深的理解。這與我而言,何嚐不是同個道理?

“好吧,我承認我被你說服了。”他想了想,又皺起了濃眉,“可是,學佛不會讓人變得悲觀麼?四大皆空,什麼都是空的,那還奮鬥個什麼勁兒啊。所以你父母見你天天看佛經,都怕你想不開了。”

我搖頭:“這都是世人的誤解。‘空’不等於‘無’。佛法裏的空,指的是一切無常,都在變化之中。世間一切都要經曆成、住、壞、空,別說渺小的人類,連宇宙都逃不脫生老病死。所以,‘無常’無處不在,不必執著。但‘空’不是什麼都沒了,什麼都不要珍惜了。好比我,我最珍惜的就是與父母,與兒子,與你們的緣分。但我不會因此種下執念,甚至產生貪嗔癡的惡念。你不必擔心,我比大多數人都活得積極呢。”

他若有所悟:“那你的精神狀態會發生改變麼?”

“當然會!現代人都知道,物質和能量可以相互轉換。你想,那麼小的原子分裂開,就能釋放出極大的能量,原子彈就是這麼造出來的。佛法理論也是這麼認為:無論是誰,隻要能打破‘我執’,同樣可以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我想了想,又笑道,“隻不過物理上的力量大家可以看到,精神上的力量更難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