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香港、澳門、台灣電視史略(1 / 3)

f�B\t\/''''由於政治和曆史的原因,香港、澳門、台灣的廣播電視事業與中國內地是分離的,但體現出越來越強的合作趨勢。

(一)香港電視事業

1958年4月6日,“麗的”映聲有線電視正式開播,拉開了香港電視發展的帷幕。初期隻有黑白英文台,1963年9月增設中文台。

1967年11月19日,香港無線電視台(TVB)正式開播。該台不用線纜,不必交費,並很快開辦彩色電視,迅速吸引觀眾,廣告財源滾滾而來。1983年,無線電視台改組,成立香港電視有限公司,故又稱“港視”。

競爭迫使“麗的”改為彩色無線電視台,但無論播放質量還是節目內容都無法與“無線台”媲美。1982年,改名為亞洲電視有線公司,簡稱亞洲電視台(ATV)。港視和亞視的收視率與廣告收入比例長年保持在8∶2與7∶3之間。

1975年9月,佳藝電視台以華語節目參與競爭,推出的電視連續劇《射雕英雄傳》掀起了持續多年的香港電視界武俠熱。但佳藝電視台總體經營狀況不好,不到三年就倒閉了。

港視和亞視為了爭奪觀眾,黃金時間幾乎都播放娛樂節目。亞視擅長製作電視連續劇,如《大俠霍元甲》《陳真傳》《武則天》等,都取得了很高的收視率。港視則以娛樂節目見長,創辦於1967年的《歡樂今宵》非常受歡迎。

香港沒有官方電視台,但政府為了宣傳和教育,規定由官方的香港電台製作公共事務電視片,免費提供給商業電視台播放。

1991年5月15日,立足於香港的衛星電視公司開辦,最初設5個頻道:體育台、音樂台、中文台、新聞台、合家歡台,每天24小時播出,覆蓋廣大亞洲地區。除10月21日開播的中文台用普通話廣播外,其餘四個台都用英語播音。後來,傳媒大王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完全控股衛視,並將辦節目的方針定位為資訊和娛樂並重。2002年1月,衛視將中文品牌定為“星空傳媒集團”。

1996年3月,香港衛視與今日亞洲有限公司、華穎國際有限公司合資成立鳳凰衛視有限公司,開播鳳凰衛視中文台。1999年鳳凰衛視在香港擁有59萬戶觀眾,中文台在中國內地擁有4178萬戶觀眾,占全國電視家庭戶的13.1%。2001年初,鳳凰衛視在成功開辦中文台、電影台、歐洲台、美洲台之後又推出了資訊台。“9·11”事件發生後,鳳凰衛視立即對它進行了長達35小時的間斷性直播。鳳凰衛視的迅捷反應和全方位的直播報道震驚業界。

20世紀90年代,在香港中斷了20年的有線電視服務再次與觀眾見麵。1993年10月31日,九倉有線電視開播。九倉有線初期使用微波網絡傳送,開設了八個頻道,然後逐步使用光纖網絡並陸續開通更多的頻道。1998年6月,九倉有線改名為香港有線電視有限公司。2000年8月,香港有線電視大約有170萬戶觀眾。

(二)澳門電視事業

澳門電視業起步較晚,發展緩慢。因為毗鄰香港和珠海,澳門可以清晰地收到這兩地的電視節目。1984年以前,沒有本地電視台,有電視機的家庭幾乎都收看香港的電視節目。

1984年5月,澳門廣播電視公司經營的澳門電視台開播,主要播放葡萄牙語、英語進口影片、電視係列片和漢語影片。1989年,澳門電視台增大發射電力,開始向香港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