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全麵施展政治理想(3 / 3)

公告中涉及“閣老尚書”四字,是海瑞政治生涯的一大關鍵,不可不解釋幾句。明朝,由於廢除丞相製,人們一般尊稱內閣成員及各部尚書為“相”,又稱內閣首輔為“閣老”。海瑞公告中的“閣老”,指的就是他政治上的恩人徐階。

原來,就在把海瑞派出任巡撫不久,徐階就在中央高級政治鬥爭中失利,被迫退休,回到了江南老家,成為海瑞管轄下的一名鄉紳。鬥爭的勝利者高拱,繼任為內閣首輔,掌握了朝廷大權。

仕途中人最重提拔之恩,最重編織關係網。按官場邏輯判斷,徐階對海瑞恩重如山,海瑞對徐階應該唯命是從才是。可是海瑞是個從來不按官場規則出牌的另類選手,他從來不承認什麼“人之常情”“理之必然”,什麼潛規則、不成文法。他隻認聖人的教條。他覺得徐階當初提拔他,是為國選材,並不是對他個人有什麼私恩。所以,既然在他的治下,他就必然一視同仁。別人退田,你徐階也得退,而且要帶頭退。所以海瑞在公告裏特意加了一句“不知其為閣老尚書家也”,就是為了打消那些指望徐階為他們出頭的觀望派的希望。

海瑞覺得徐階出身詞林,為國家重臣,應該有著高度的政治修養,應該能理解他的做法。

然而徐階不能理解。

公告發到之日,徐階大吃一驚。自認為對海瑞有相當了解的徐階沒想到這個結果。海瑞竟然是“白眼狼”,不但不念舊恩,反而先拿他開刀。雖然性格耿介吧,雖然清廉脫俗吧,有恩當報這個道理還不懂嗎?到現在,徐階才知道自己看錯了人。

生氣歸生氣,然而徐階是何等人物?他知道海瑞背後有人,這個人就是高拱。勒令富戶退田,這樣大的舉動,海瑞是不可能做主的,必須得高拱批準。以高拱的世事洞明,他不可能不知道這個舉動必然失敗。因為你禁止大吃大喝,禁止樓堂館所,這些都行得通,有阻力也好排除。但土地是人的命根子,想在這上麵動刀,簡直是癡人說夢!涉及人們的根本利益,被逼到絕路上的人們迸發出的力量是驚人的,應天大戶在朝中都有根子,舉朝反對,這種力量遲早會使退田令失敗。既然事實如此清楚,高拱為什麼還要批準推行呢?原來應天一地,他徐階田地最廣,這是盡人皆知的事實。高拱此舉,就是要借海瑞之手,收拾他徐階,讓他在退休之後也逃不過這個巨大的難堪。高拱這個算盤打得實在是太精了。如果海瑞念舊情,放徐階一馬,人們攀附徐階,退田令必然失敗,徐階必然成為眾矢之的,成為眾議的目標;如果海瑞對徐階動了真格的,那麼昔日徐閣老現在就得忍受切膚之痛,損失大半田產。而且,退田令最終會在應天激起巨大的反對力量,足以把海瑞掀翻。這樣,也就順帶收拾了這個難以對付的政治麻煩——海瑞。因為畢竟海瑞當初是徐階提起來的,不是他高拱的人。

好陰毒的一箭雙雕之計!不過他徐階是不會上當的。識時務者為俊傑,當今之計,隻有咬牙割肉,退掉一部分田地,使風頭不要集中到自己這裏,讓別人去出頭反對海瑞。

於是,與眾豪強大戶的期望相反,徐階並沒有抵製海瑞,而是主動退出了全部地產的十分之一,一萬兩千兩百畝。

消息一出,全區震動。誰也沒想到海瑞有這樣大的威力,也沒想到徐閣老這樣軟弱。一萬多畝地呀,徐家多少年的世代積累,一朝被海瑞砍下。這下,許多原本指望徐閣老為他們出頭的人沒了指望,而貧民受此消息鼓舞,紛紛到衙門要求退田。海瑞的巡撫衙門一開,狀紙動盈千紙,一時之間,整個應天地麵天翻地覆,各地都有大戶開始退田。看來,海瑞拿徐階開刀開對了,第三把火開了個好頭。

然而,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啟動了退田程序後,海瑞仍然不買徐閣老的賬。他公然下文,要徐閣老至少退掉“過半”的地,就是說最少得退掉六萬畝土地。

本以為隻為了敲山震虎,誰也沒想到海瑞會走出這一步,包括徐階。誰也沒想到海瑞會這樣得寸進尺,這樣說到做到,這樣不留後路。所有人都驚呆了,看事態怎麼樣發展。

[1]張廷玉等:《明史(五)》卷二二六,列傳第一一四,《海瑞傳》,中華書局,2000,第3957頁。

[2]黃秉石:《海忠介公傳·撫吳》,收入海瑞:《海瑞集》(上冊),李錦全、陳憲猷校點,海南出版社,2003,第49頁。

[3]張廷玉等:《明史(五)》卷二二六,列傳第一一四,《海瑞傳》,中華書局,2000,第3958頁。

[4]海瑞:《海瑞集》(上冊),卷二《條例·督撫條約》,李錦全、陳憲猷校點,海南出版社,2003,第396頁。

[5]海瑞:《海瑞集》(上冊),卷一《奏疏·乞治黨邪言官疏》,李錦全、陳憲猷校點,海南出版社,2003,第145頁。

[6]海瑞:《海瑞集》(下冊),卷五《書簡·複李石麓閣老》,李錦全、陳憲猷校點,海南出版社,2003,第662—663頁。

[7]《大明律》附錄《大明令》第三六,懷效鋒校點,遼沈書社,1990,第241頁。

[8]《禦製大誥·詭寄田糧第三十九》。

[9]海瑞:《海瑞集》(上冊),卷二《條例·督撫條約》,李錦全、陳憲猷校點,海南出版社,2003,第400頁。

[10]海瑞:《海瑞集》(上冊),黃秉石:《海忠介公傳·撫吳》,第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