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異端,還是“神”?(3 / 3)

“卒之前三日,兵部送柴薪,多耗七錢猶扣回”[8],兵部送的柴火多了一些,他如數退回。

“病不藥”,拒醫而死,“無一語及身後事”[9],不但沒有大臣們例有的遺疏,甚至連一句遺言也不留。他對這個世界,已經徹底無話可說。

像每個清官的身後一樣,史書照例要花些筆墨描寫一下他身後的清貧,“僉都禦史王用汲入視,葛幃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10]。

有更詳細的記載說:“檢篋內僅祿金一十餘兩,綾、紬、葛各一。”[11]消息傳出,整個大明官場都鬆了一口氣。這個“麻煩製造者”終於消失了,人們不必再繃緊神經。海瑞終於去了他應該去的地方:神龕。各種典禮隆重舉行,海瑞的屍體被塗上一層又一層金粉,製成金光燦燦的木乃伊。在忙忙碌碌中,大家有一種歡慶的意味。

皇帝聽聞,也為他輟朝悼傷,遣吏部左侍郎沈鯉諭祭。

祭詞之溢美,無以複加:

惟爾高標絕俗,直道褆身。視斯民由己饑寒,恥厥辟不為堯舜。矢孤忠而叩闕,抗言增日月之光;出百死以登朝,攬轡勵澄清之誌。迨起家於再廢,乃浹歲而三遷。岩石具瞻,卓爾舊京之望;素絲無染,褒然先進之風。……若金在冶,雖百煉之愈堅;俟河之清,奈九泉之莫及。[12]

禮部議諡,請賜“忠介”,贈“太子少保”。

諭江浙地方為海瑞建專祠,春秋享祀。在海瑞的家鄉,瓊州府城小北閡外建專祠,與宋蘇文忠公、明丘文莊公,稱“三公祠”。

無數官員在海瑞祠寫下了一篇篇紀念文章,把所有能想到的最美好的詞彙都給了海瑞:

公之秉節,素絲羔羊。歲寒鬆柏,烈日秋霜。公之豐儀,野鶴昂藏。明珠南海,翡翠越裳。……位祿名壽,公俱克全。千秋不朽,含笑九泉……(《南京同官公祭海公碑》)

慷慨片言,世爭傳其諫草,崎嶇百死,天亦監其精忠。……既升華於九列,旋建節於三吳。矢誌霜清,每為民而任怨,幾先介石,亦因毀而得名……(《贈官賜諡製碑》)

[1]高拱:《高文襄公集》卷一六《題都給事中光懋論巡撫海瑞疏》,轉引自趙世明:《高拱與隆慶政治》,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第200頁。

[2]高拱:《高文襄公集》卷一六《題都給事中光懋論巡撫海瑞疏》,轉引自趙世明:《高拱與隆慶政治》,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第200頁。

[3]梁雲龍:《梁中丞集·海忠介公行狀》,收入《北泉草堂遺稿等七種》,朱巧雲校點,海南出版社,2004,第45頁。

[4]梁雲龍:《梁中丞集·海忠介公行狀》,收入《北泉草堂遺稿等七種》,朱巧雲校點,海南出版社,2004,第45頁。

[5]海瑞:《海瑞集》(下冊),卷五《書簡·複汪渠瀛廣東巡按》,李錦全、陳憲猷校點,海南出版社,2003,第689—690頁。

[6]黃秉石:《海忠介公傳·留憲》,收入海瑞:《海瑞集》(上冊),李錦全、陳憲猷校點,海南出版社,2003,第64頁。

[7]梁雲龍:《梁中丞集·海忠介公行狀》,收入《北泉草堂遺稿等七種》,朱巧雲校點,海南出版社,2004,第47頁。

[8]梁雲龍:《梁中丞集·海忠介公行狀》,收入《北泉草堂遺稿等七種》,朱巧雲校點,海南出版社,2004,第47頁。

[9]梁雲龍:《梁中丞集·海忠介公行狀》,收入《北泉草堂遺稿等七種》,朱巧雲校點,海南出版社,2004,第47頁。

[10]張廷玉等:《明史(五)》卷二二六,列傳第一一四,《海瑞傳》,中華書局,2000,第3958頁。

[11]梁雲龍:《梁中丞集·海忠介公行狀》,收入《北泉草堂遺稿等七種》,朱巧雲校點,海南出版社,2004,第47頁。

[12]黃秉石:《海忠介公傳·留憲》,收入海瑞:《海瑞集》(上冊),李錦全、陳憲猷校點,海南出版社,2003,第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