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赤貧”劉光第和“巨富”那桐(3 / 3)

所以,雖然國難重重,但那桐因經濟實力雄厚,人際關係廣泛,性格開朗樂觀,在晚清社會政治灰暗沉鬱的大背景下,他的生活卻是一派陽光、熱鬧和快活。看《那桐日記》的九十萬言中,最頻繁的記載是家居生活、飲宴應酬、禮尚往來的繁忙和享受。不論年歲如何,每逢年節,那家肯定會頻繁舉辦各種奢華的飲宴聚會。甚至國難臨頭之際,遇到紅白喜事也從未草率行事,各種喜分、奠分一絲不苟。“1890—1925年間,那家的娛樂活動多得不可勝計。如果外出聽戲(包括入宮聽戲)、看花燈……出遊不計算在內的話,那桐及家人最鍾愛的文娛活動是堂會,內容包括‘什不閑’‘八角鼓’‘大鼓書’‘說書’‘影戲’(含皮影、幻燈)、洋傀儡戲(木偶戲)和京劇。‘雙處評書’‘抓髻趙什不閑’‘子弟什不閑’‘馬老什不閑’‘馬老八角鼓’,多是那家固定邀請的演員,甚至成為門客。日記裏常提到這些演員的名字,有時還進行評論和比較。什不閑很受那家老少的歡迎,隔三差五就會被請到那家來娛樂一番。……家庭祝壽,友朋拜壽多以演戲為樂,甚至把京劇當成‘賀禮’相互送來送去。1903年,那桐的二女兒19歲生日,‘在新西花廳唱安慶高腔戲一天,倫貝子、誠玉如、三祝、小川、彭子嘉、陶杏南送昆戲六出,來客甚多,午正開戲,子初散’。”[55]“對這些活動,那桐總是興致勃勃,樂此不疲,偶爾才會感慨兩句‘忙累’‘倦極’。”[56]“幾乎未間斷記日記的晚清到民國的35年裏,那桐絕少出現失望、煩躁、不安、不如意、心灰意懶等負麵情緒。相反,倒是興奮、昂揚、興味盎然、興致勃勃、心滿意足表現得淋漓盡致。”[57]

綜上所述,那桐是京官中優裕派的典型。清代優待滿族的特殊政策,內務府出身的背景和屢署肥缺,使他擁有了雄厚的家底。而善於理財投資的天賦和開朗圓滑的個性,推動他在動蕩的政治大背景下斂財投資,成為京城巨富,其生活水平是曾國藩等普通漢族京官無論如何都難以達到的。

[1]高楷:《劉光第傳》,收入《劉光第集》編輯組:《劉光第集》,中華書局,1986,第440頁。

[2]《光緒朝東華錄》,光緒十八年十二月。

[3]何剛德:《春明夢錄》卷下《京官俸銀及其他收入》,張國寧校點,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第101頁。

[4]高楷:《劉光第傳》,收入《劉光第集》編輯組,《自京師與自流井劉安懷堂手劄》,第215、280頁。

[5]胡思敬:《劉光第傳》,收入《劉光第集》編輯組:《劉光第集》,中華書局,1986,第443頁。

[6]胡思敬:《劉光第傳》,收入《劉光第集》編輯組,《自京師與自流井劉安懷堂手劄》,第248頁。

[7]胡思敬:《劉光第傳》,收入《劉光第集》編輯組,高楷:《劉光第傳》,第440頁。

[8]胡思敬:《劉光第傳》,收入《劉光第集》編輯組,《子長安壙銘》,第70頁。

[9]胡思敬:《劉光第傳》,收入《劉光第集》編輯組,《劉光第年譜簡編》,第451頁。

[10]胡思敬:《劉光第傳》,收入《劉光第集》編輯組,高楷:《劉光第傳》,第439頁。

[11]《劉光第集》編輯組:《劉光第集》,《先大父家傳》,中華書局,1986,第35—36頁。

[12]胡思敬:《劉光第傳》,收入《劉光第集》編輯組,《先妣述略》,第44頁。

[13]《劉光第集》編輯組:《劉光第集》,《劉光第年譜簡編》,中華書局,1986,第451頁。

[14]《劉光第集》編輯組:《先妣述略》,第44頁。

[15]《劉光第集》編輯組,《劉光第年譜簡編》,第451頁。

[16]《劉光第集》編輯組,《自京師與自流井劉安懷堂手劄》,第193頁。

[17]《劉光第集》編輯組,《自京師與自流井劉安懷堂手劄》,第196頁。

[18]《劉光第集》編輯組,《自京師與自流井劉安懷堂手劄》,第217頁。

[19]《劉光第集》編輯組:《劉光第集》,《劉光第年譜簡編》,中華書局,1986,第450頁。

[20]《劉光第集》編輯組:《劉光第集》,《劉光第年譜簡編》,中華書局,1986,第452頁。

[21]《劉光第集》編輯組,《上張安圃師書》,第291頁。

[22]《劉光第集》編輯組,胡思敬:《劉光第傳》,第443頁。

[23]《劉光第集》編輯組,《上張安圃師書》,第291頁。

[24]鄒元標:《答方鳳軒民部書》,見上書《都門偶學記》,第175頁。

[25]《劉光第集》編輯組:《劉光第集》,《自京師與自流井劉安懷堂手劄》,中華書局,1986,第200頁。

[26]《劉光第集》編輯組,《京師與厚弟書》,第287頁。

[27]《劉光第集》編輯組,《自京師與自流井劉安懷堂手劄》,第233頁。

[28]梁啟超:《劉光第傳》,收入《劉光第集》編輯組:《劉光第集》,中華書局,1986,第436頁。

[29]梁啟超:《劉光第傳》,收入《劉光第集》編輯組,高楷:《劉光第傳》,第439頁。

[30]梁啟超:《劉光第傳》,收入《劉光第集》編輯組,《京師與厚弟書》,第287頁。

[31]梁啟超:《劉光第傳》,收入《劉光第集》編輯組,《自京師與自流井劉安懷堂手劄》,第207頁。

[32]《劉光第集》編輯組:《劉光第集》,《自京師與自流井劉安懷堂手劄》,中華書局,1986,第247頁。

[33]《劉光第集》編輯組,《劉光第年譜簡編》,第457頁。

[34]王誌明:《雍正朝官僚人事探析》,華東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3,第16頁。

[35]見賈珺:《台榭富麗水石含趣——記清末京城名園那家花園》,《中國園林》2002年第4期,第71、73頁。

[36]見北京市檔案館編:《那桐日記》(上冊),新華出版社,2006,第203—206頁。

[37]孫燕京:《從〈那桐日記〉看清末權貴心態》,《史學月刊》2009年第2期,第124頁。

[38]孫燕京:《從〈那桐日記〉看清末權貴心態》,《史學月刊》2009年第2期,第123頁。

[39]見北京市檔案館編:《那桐日記》(上冊),新華出版社,2006,第207頁。

[40]見北京市檔案館編:《那桐日記》(上冊),新華出版社,2006,第300頁。

[41]見北京市檔案館編:《那桐日記》(上冊),新華出版社,2006,第324頁。

[42]見北京市檔案館編:《那桐日記》(上冊),新華出版社,2006,第281頁。

[43]北京市檔案館編:《那桐日記》(下冊),附錄《那桐親書履曆本》,新華出版社,2006,第1079—1080頁。

[44]北京市檔案館編:《那桐日記》(上冊),新華出版社,2006,第327頁。

[45]何剛德:《春明夢錄》卷下《俗語以富貴貧賤威武六字分配六部》,張國寧校點,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第84頁。

[46]載濤:《載灃與袁世凱的矛盾》,載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晚清宮廷生活見聞》,中國文史出版社,2000,第75頁。

[47]見北京市檔案館編:《那桐日記》(下冊),附錄《那桐親書履曆本》,新華出版社,2006,第1080頁。

[48]北京市檔案館編:《那桐日記》(上冊),新華出版社,2006,第252頁。

[49]北京市檔案館編:《那桐日記》(上冊),新華出版社,2006,第293頁。

[50]北京市檔案館編:《那桐日記》(下冊),附錄《那桐親書履曆本》,新華出版社,2006,第1080、1082頁。

[51]見萬依:《供宮廷及稅官染指的“崇文門”》,《故宮博物院院刊》1987年第2期,第29頁。

[52]孫燕京:《從〈那桐日記〉看清末權貴心態》,《史學月刊》2009年第2期,第126—127頁。

[53]夏仁虎:《枝巢四述·舊京瑣記》卷九《市肆》,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第128頁。

[54]見孫燕京:《從〈那桐日記〉看清末權貴心態》,《史學月刊》2009年第2期,第122頁。

[55]孫燕京:《從〈那桐日記〉看清末權貴心態》,《史學月刊》2009年第2期,124頁。

[56]孫燕京:《從〈那桐日記〉看清末權貴心態》,《史學月刊》2009年第2期,第123頁。

[57]孫燕京:《從〈那桐日記〉看清末權貴心態》,《史學月刊》2009年第2期,第122頁。此段直接引文以外部分也主要參考了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