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3 / 3)

[124] 王少良.“投壺”與古代士人的禮樂文化精神[J]. 沈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79-82.

[125] 邱理,牛鈺. 邸報、小報與宋代新聞傳播的發展和繁榮[J].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3(1):91-94.

[126] 周光明. 關於中國古代新聞傳播活動的幾點看法[J]. 新聞與傳播評論,2007(Z1):40-45.

[127] 高臻. 論中國宋代小報[J]. 新聞傳播,2013(1):220-221.

[128] 程民生. 宋代社會自由度評估[J]. 史學月刊,2009(12):27-40.

[129] 趙貞. 唐代對外交往中的譯官[J]. 南都學壇(人文社會科學學報),2005.

[130] 張霞. 出版與近代文學現代化的發生[D]. 複旦大學,2011.

[131] 楊軍,楊華林. 論明代江南民間書坊的勃興及其社會意蘊[J]. 出版科學,2016,24(5):111-115.

[132] 孫文傑. 清代圖書市場研究[D]. 武漢大學,2010.

[133] 謝君. 明清書坊業與通俗小說銷售[J]. 江漢學術,2013,32(1):90-97.

[134] 謝彥卯. 中國古代書價研究[J]. 圖書與情報,2003(3):85-87.

[135] 李伯重. 挑戰與應對:明代出版業的發展[J]. 中國出版史研究,2017(3):5-29.

[136] 王賽時. 唐代的夜生活[J]. 東嶽論叢,2000,21(4):104-108.

[137] 劉誌遠. 雛議唐代“夜市”經濟的雛形——鬼市[J]. 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5(2):24-27.

[138] 駱彥寧. 宋代夜間治安管理研究[D]. 河南大學,2015.

[139] 張金花. 中國古代夜市研究綜述[J].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8(5):106-112.

[140] 生雲龍. 漢代官吏的休假製度[J]. 中國人事科學,2018(12):17-26.

[141] 史鈺嬌. 明代官員休假製度研究[D]. 西北師範大學,2014.

[142] 孟月. 宋代官員休假製度研究[D]. 河北大學,2016.

[143] 張介立. 李郃與唐代葉子戲[J].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8):197-203.

[144] 楊靜茜. 麻將源流考——從原形之娛到偽形之累[D]. 雲南大學,2011.

[145] 李曉春. 中國古代博戲文化研究[D]. 北京大學,2013.

[146] 李曉偉. 秦漢通行憑證研究[D]. 河南大學,2016.

[147] 杜鵬姣. 漢代通關文書研究[D]. 蘭州大學,2014.

[148] 李子賢. 明清中琉貿易中的勘合文書[J]. 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19(3).

[149] 何國鋒. 試論我國護照製度的完善[D]. 湘潭大學,2003.

[150] 馮兵. 草市:隋唐五代鄉村市鎮化的曆史典型[J]. 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5):146-152.

[151] 李瑞. 唐宋都城空間形態研究[D]. 陝西師範大學,2005.

[152] 牛曉丹. 唐宋時期廟會研究[D]. 河南大學,2012.

[153] 周安平. 中國古代市肆考略[J].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2):50-54.

[154] 王福鑫. 宋代旅遊研究[D]. 河北大學,2006.

[155] 秦開鳳. 消費視角下的宋代旅遊新發展[J].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6):98-104.

[156] 張藝. 明代旅遊文化初探[D]. 山東師範大學,2013.

司法篇

[157] 石泉. 正義的分歧——以清代“楊乃武”案為例分析中央與地方的司法博弈[J]. 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8,31(3):72-78.

[158] 曹強新. 清代監獄研究[D]. 武漢大學,2011.

[159] 張全仁,張鷗. 中國古代自由刑的表現形式和曆史沿革[J]. 中國刑事法雜誌,2012(11):114-118.

[160] 張行. 清代“慎刑”理念下的死刑製度[D]. 鄭州大學,2016.

[161] 蔣冬梅. 殺人者死的中國傳統觀念及其實踐研究[D]. 華東政法大學,2008.

[162] 周國均,鞏富文. 我國古代死刑複核製度的特點及其借鑒[J]. 中國法學,2005(1):157-168.

[163] 呂麗. 中國傳統的慎殺理念與死刑控製[J]. 當代法學,2016,30(4):37-47.

[164] 庚晉. 古代特權階層的“丹書鐵券”[J]. 檔案時空,2006(11):31-34.

[165] 洪海安. 論“丹書鐵券”的淵源與形製[J]. 社會科學家,2010(1):40-42.

[166] 王劍. 鐵券通論[J]. 史學集刊,1998(4):30-36.

[167] 朱子彥. 鐵券製度與皇權政治[J]. 學術月刊,2006(7):144-150.

[168] 韓樹峰. 秦漢徒刑散論[J]. 曆史研究,2005(3):37-52.

[169] 苑芳芳. 漢代刑徒的若幹問題研究[D]. 南京師範大學,2013.

[170] 連宏. 漢唐刑罰比較研究[D]. 東北師範大學,2012.

[171] 程維榮. 論秦漢城旦舂刑的變遷及其影響[J]. 政治與法律,2010(11):128-136.

[172] 程皓. 北宋配隸沙門島芻議[J].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S1):39-44.

[173] 吳豔紅. 明代流刑考[J]. 曆史研究,2000(6):33-43.

[174] 薄曉霞. 淺析中國古代流放製度[D]. 山東大學,2012.

[175] 朱瑞熙. 宋代的刺字和文身習俗[J]. 中國史研究,1998(1).

[176] 呂誌興. 宋代配刑製度探析[J]. 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30(1):101-108.

[177] 梁瑞. 唐代流貶官研究[D]. 浙江大學,2011.

[178] 虞雲國. 水滸尋宋[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179] 沈臻懿. 親子鑒定[J]. 檢察風雲,2016(20):36-38.

[180] 陳璽,馬俊. 滴血認親背後的法律故事[N]. 人民法院報,2019.

[181] 佚名. 古代親子鑒定四大手段[J]. 芳草:經典閱讀,2015(4):60-62.

[182] 閆曉君. 清代的司法檢驗[J]. 中國刑事法雜誌,2005(5):110-121.

[183] 茆巍. 清代司法檢驗製度中的洗冤與檢骨[J]. 中國社會科學,2013(7):181-203.

[184] 俞榮根,呂誌興. 中國古代法醫學:宋(慈)學——宋慈及其《洗冤集錄》[J]. 中國司法鑒定,2006(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