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卷第十(3 / 3)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葉羽已反。儦儦表驕反俟俟葉於紀反,或羣或友葉羽已反。悉率左右葉羽已反,以燕天子葉奬履反[24]。

賦也。中原,原中也。祁,大也。趣則儦儦,行則俟俟。獸三曰羣,二曰友。燕,樂也。○言從王者視彼禽獸之多,於是率其同事之人,各共恭其事,以樂天子也。愚按:此言率左右以樂天子,猶《車攻》之射夫同而助舉也。

既張我弓,既挾子洽反我矢。發彼小豝音巴,殪於計反此大兕徐履反。以禦賓客,且以酌醴。

賦也。發,發矢也。豕牝曰豝。一矢而死曰殪。兕,野牛也。言能中微而製大也。孔氏曰:「小豝雲發,言發則中之;大兕言殪,言射著即死。」愚按:此言射者之善,猶《車攻》言「舍矢如破」也。禦,進也。醴,酒名。《周官》五齊去聲,二曰醴齊。《注》曰[25]:「醴成而汁滓相將,如今甜酒也。」○言射而獲禽,以為俎實,進於賓客而酌醴也。謝疊山曰:「田而得禽,天子不以自奉,故大庖不盈,命有司以進賓客,且以酌醴,燕諸侯及羣臣也。先王體羣臣,懷諸侯,常有恩惠,其用心公溥而均齊,常以一人養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也。」愚按:此言進禽於賓客,亦猶《車攻》言「大庖不盈」之意也。

《吉日》四章,章六句。輔氏曰:「一章言祭禱馬祖,以為田獵之備也;二章言取擇其地,以為田獵之所也;三章言相與悉力,以共田獵之事,為天子之樂也;四章言既獵而以其所得之獸供俎實,使天子得與賓客燕飲也。」

東萊呂氏曰:「《車攻》《吉日》所以為復古者何也?蓋蒐狩之禮,可以見王賦之復焉,可以見軍實之盛焉,可以見師律之嚴焉,可以見上下之情焉,可以見綜理之周焉。欲明文武之功業者,此亦足以觀矣。」輔氏曰:「東萊之説固善,而先生又改動數字,尤切。王賦,謂車馬之出。軍實,謂軍器之數。師律,謂進退之度。上下之情,諸侯及左右之人相率以共其事,而天子又與之燕飲以為樂也。綜理之周,祭禱必講,獵地必擇,車馬有備,射禦有法,終事嚴整,頒禽之均,酌醴之厚,無一不至也。」愚按:宣王所以復文武功業者,固不止於二詩所言蒐狩之事。然即二詩而觀之,則其車馬徒禦之所出,可見王賦之復也;旌旄車旆之備,決拾弓矢之精,可見軍實之盛也;選徒則囂囂,徒禦則不驚,行者有聞而無聲,又可見師律之嚴;會同有繹而助我舉,悉率左右而以燕天子,又可以見上下之情也;將用馬力而既伯既禱,頒禽之均而君庖不盈,又見其綜理之周密。蓋一事之間而五美具焉,即此推之,則其餘可知矣。

《序》:「美宣王田也[26]。能慎微接下,無不自盡以奉其上焉。」

《序》「謹微」以下,非詩本意。

鴻鴈於飛,肅肅其羽。之子於征,劬其俱反勞於野葉上與反。爰及矜棘冰反人,哀此鰥寡葉果五反。

興也。大曰鴻,小曰鴈。孔氏曰:「俱是水鳥,其形鴻大而鴈小。」肅肅,羽聲也。之子,流民自相謂也。征,行也。劬勞,病苦也。矜,憐也。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舊説:周室中衰,萬民離散,而宣王能勞澇來賚還旋定安集之,王介甫曰:「勞者勞之,來者來之,往者還之,擾者定之,危者安之,散者集之。」故流民喜之而作此詩。追敘其始而言曰:鴻鴈於飛,則肅肅其羽矣。之子於征,則劬勞於野矣。蘇氏曰[27]:「人民離散,譬如鴻鴈之飛四方,無所不往,徒聞其羽聲肅肅,未知所止也。」且其劬勞者,皆鰥寡可哀憐之人也。輔氏曰:「『爰及矜人,哀此鰥寡』,又言其所與行者,無非可憐之人,而就其中,又惟鰥寡之可哀也。」然今亦未有以見其為宣王之詩。後三篇放此。

鴻鴈於飛,集於中澤葉徒洛反。之子於垣音袁,百堵丁古反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葉達各反。

興也。中澤,澤中也。一丈為板,五板為堵。孔氏曰:「版廣二尺,故《周禮》説一堵之牆,長丈,高一丈。」究,終也。○流民自言:鴻鴈集於澤中,以興己之得其所止而築室以居,今雖勞苦而終獲安定也。

鴻鴈於飛,哀鳴嗸嗸五刀反。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葉音高。

比也。流民以鴻鴈哀鳴自比而作此歌也。哲,知。宣,示也。知者聞我歌,知其出於劬勞,不知者謂我閒暇而宣驕也。《韓詩》雲:「勞者歌其事。」《魏風》亦雲:「我歌且謠,不知我者,謂我士也驕。」大抵歌多出於勞苦,而不知者常以為驕也。輔氏曰:「蓋非明知者真能體恤我前日之情,則亦焉能知其病苦之實哉?若但見其今日之安定,則必以我之此歌為閒暇而宣驕矣。」

《鴻鴈》三章,章六句。

《序》:「美宣王也。萬民離散,不安其居,而能勞來還定安集之。至於矜鰥寡,無不得其所焉。」

此以下時世,多不可考。

夜如何其音基?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七羊反。

賦也。其,語辭。央,中也。胡旦曰[28]:「《説文》雲:『央,中央也。』《廣雅》雲:『央,極中也。』《秦風》雲:『宛在水中央。』央亦中也。」庭燎,大燭也。諸侯將朝,則司烜毀以物百枚,並卑政反而束之,設於門內也。孔氏曰:「庭燎者,樹之於庭,燎之光明。司烜供之。樹於門外曰大燭,門內曰庭燎。《郊特牲》注曰:『庭燎之差,公五十,侯伯子男皆三十。』是天子用百,以物百枚並而纏束之。今則用鬆、韋、竹,灌以脂膏也。」君子,諸侯也。將將,鸞鑣聲。○王將起視朝,不安於寢而問夜之早晚曰:夜如何哉?夜雖未央,而庭燎光矣,朝者至而聞其鸞聲矣。

夜如何其?夜未艾音乂,又如字,庭燎晣晣之世反,與艾葉。君子至止,鸞聲噦噦呼會反。

賦也。艾,盡也。晣晣,小明也。王介甫曰:「其光衰也。」噦噦,近而聞其徐行聲有節也。愚按:首章述王初問,此章再問,恐亦如《齊風·雞鳴》之例也。

夜如何其?夜鄉許亮反晨,庭燎有煇許雲反。君子至止,言觀其旂葉渠斤反。

賦也。鄉晨,近曉也。胡旦曰:「從夜未中至未盡,從未盡至鄉明也。」煇,火氣也。天欲明而見其煙光相雜也。此是吳才老之説,説此一字有功。既至而觀其旂,則辨色矣。鄭氏曰:「見其旂,是朝之時也。朝禮,別色始入。」

《庭燎》三章,章五句。愚按:《列女傳》:「宣王嘗晏起,薑後脫簪珥,待罪於永巷。宣王感悟,於是勤於政事,早朝晏退,卒成中興之名。」以此証之,或果宣王詩也。

《序》:「美宣王也,因以箴之。」愚按:詩文恐無箴意。

沔綿善反彼流水,朝直遙反宗於海葉虎洧反。鴥惟必反彼飛隼息允反,載飛載止。嗟我兄弟,邦人諸友葉羽軌反。莫肯念亂,誰無父母葉滿洧反?

興也。沔,水流滿也。諸侯春見現天子曰朝,夏見曰宗。蔡九峯曰:「水勢橫趨於海[29],猶諸侯朝宗於王也。」○此憂亂之詩,言流水猶朝宗於海,飛隼猶或有所止,而我之兄弟諸友乃無肯念亂者,誰獨無父母乎?亂則憂或及之,是豈可以不念哉?謝疊山曰:「一身之遇亂不足惜,父母之遇亂深可憂!誰無父母,不為一身謀,獨不為父母謀乎?為父母謀,則當念亂,則必思所以救亂也[30]。」

沔彼流水,其流湯湯失羊反。鴥彼飛隼,載飛載揚。念彼不蹟井亦反,載起載行葉戶郎反。心之憂矣,不可弭忘。

興也。湯湯,波流盛貌。不蹟,不循道也。載起載行,言憂念之深,不遑寧處也。弭,止也。水盛隼揚,以興憂念之不能忘也。

鴥彼飛隼,率彼中陵。民之訛言,寧莫之懲。我友敬矣,讒言其興!

興也。率,循。訛,偽。懲,止也。隼之高飛猶循彼中陵,而民之訛言乃無懲止之者。然我之友誠能敬以自持矣,則讒言何自而興乎?始憂於人,而卒反諸己也。輔氏曰:「凡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此自修之事也。」

《沔水》三章,二章章八句,一章六句。陳壽翁曰:「始念亂而憂及父母,終憂讒而敬以反身。憂念之中不忘孝敬,詩人忠厚之意也。

疑當作三章,章八句。卒章脫前兩句耳。

《序》:「規宣王也。」鄭氏曰:「規者,正圓之器也。《春秋傳》曰:『近臣盡規。』」孔氏曰:「物有不圓匝者,規之使成圓。人行有不周者,規之使周備,是匡諫之名。」愚按:詩中但有規其親友止亂之意,恐非規王之詩也。

鶴鳴於九皋,聲聞音問於野葉上與反,魚潛在淵,或在於渚。樂音洛彼之園,爰有樹檀葉徒沿反,下同,其下維蘀音託。它山之石,可以為錯七落反。

比也。鶴,鳥名,長頸,竦身,高腳,頂赤,身白,頸尾黑,其鳴高亮,聞八九裏。皋,澤中水溢出所為坎,從外數至九,喻深遠也。《釋文》曰:「《韓詩》雲:『九皋,九折之澤。』」輔氏曰:「澤曲曰皋,見《楚辭注》。」蘀,落也。呂與叔曰:「落葉穢雜。」錯,礪石也。○此詩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陳善納誨之詞也。輔氏曰:「然不正言其事,而必比物而為言者,正所謂諷刺上者,皆不主於正事,而主於文詞;不以正諫,而託意以諫也。」蓋鶴鳴於九皋而聲聞於野,言誠之不可揜也。輔氏曰:「所以諷王之誠身也。」魚潛在淵,而或在於渚,言理之無定在也。輔氏曰:「所以諷王之明善也。」園有樹檀,而其下維蘀,言愛當知其惡也。他山之石,而可以為錯,言憎當知其善也。輔氏曰:「所以風王力去私欲之蔽也。夫必能去私欲之蔽,然後可以明善而誠身,此其序則由大以至小也。」由是四者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理,其庶幾乎?濮氏曰:「鶴鳴於九皋,其聲下聞於野,上聞於天,以比言有善惡而無遠近,以見言之不可不謹也。魚潛淵水之下,而知其或在於渚,或在於淵,以比行有顯晦而無淺深,以見行之不可不謹也。樂彼之園,以其有樹檀之美,而不知其下有不材之木,以比愛而忘其惡,喜而容其佞,信溺愛者,不可不明也。它山之石[31],以其有磽砇之惡,而不知其中有礛礪,可以為攻玉之錯,以比憎而忘其善,惡而昧其美,信偏惡者,不可不審也。」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葉鐵因反。魚在於渚,或潛在淵葉一均反。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比也。榖,一名楮,惡木也。孔氏曰:「陸氏雲:『幽州人謂之榖桑,荊揚交廣謂之榖[32],中州人謂之楮。殷中宗時,榖桑共生是也[33]。今江南人績其皮以為布,又擣以為紙。』」樹皮斑者是楮,白者是榖。攻,錯也。○程子曰:「玉之溫潤,天下之至美也。石之粗厲,天下之至惡也。然兩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後玉之為器得以成焉。猶君子之與小人處也,橫逆侵加,然後修省畏避,動心忍性,增益預防,而義理生焉,道德成焉。吾聞諸邵子雲。」邵子雲:「有才之正者,有才之不正者。它山之石,其小人之才乎?」謝疊山曰:「邪類與善類非同氣,猶玉石不同山石,而攻玉猶小人謗君子之無德,所以儆君子而進於德;欺君子之無才,所以儆君子而勉為全才也。」

《鶴鳴》二章,章九句。《鶴鳴》做得巧,含蓄,意思全不發露。李迂仲曰:「二章殊無一句露己意,其詩最為難曉。」

《序》:「誨宣王也。」

彤弓之什十篇,四十章,二百五十九句。

疑脫兩句,當爲二百六十一句[34]。

詩傳通釋第十

[1] 「受」,原無,據朱熹《詩集傳》卷十改。

[2] 「世」原作「之」,據朱熹《詩集傳》卷十改。

[3] 「又」原作「文」,據朱熹《詩集傳》卷十改。

[4] 此句,嚴粲《詩緝》卷十八原文作「鄭以醻為獻醻,但酬酢是燕禮」,此處節略致使文義難曉。

[5] 「甯」,原無,據朱熹《詩集傳》卷十補。

[6] 「於」上,《左傳·文公四年》有「王」字。

[7] 「比」,四部叢刊三編本朱熹《詩集傳》卷十作「興」,而元十卷本、明正統本、明嘉靖本、八卷本均作「比」。

[8] 「比」,四部叢刊三編本朱熹《詩集傳》卷十作「興」,而元十卷本、明正統本、明嘉靖本、八卷本均作「比」。

[9] 「敘」原作「序」,據朱熹《詩集傳》卷十改。

[10] 「履」原作「裏」,據朱熹《詩集傳》卷十改。

[11] 「恭」原作「共」,據朱熹《詩集傳》卷十改。

[12] 「於鴆反」原作「音蔭反」,據朱熹《詩集傳》卷十改。

[13] 「軝」原作「軧」,據朱熹《詩集傳》卷十改。

[14] 「軝」原作「軧」,據朱熹《詩集傳》卷十改。

[15] 「鉦」原作「征」,據朱熹《詩集傳》卷十改。

[16] 「丈」原作「文」,據明修本及《易經》改。

[17] 「善」,原無,據明修本及朱熹《詩集傳》卷十補。

[18] 「爻」原作「交」,據明修本及朱熹《詩集傳》卷十改。

[19] 「整」,明修本及《毛詩正義》卷十之三作「肅」。

[20] 「深」,明修本作「藩」。按《漢書·周亞夫傳》原文作「深」。

[21] 「而」原作「無」,據四庫本及輔廣《詩童子問》卷四改。

[22] 「馬」下原有「之」字,據《毛詩正義》卷十之三刪。

[23] 「夏官」以下,引孔疏省略太過,致意思不明。據《毛詩正義》卷十之三,此段是說「馬祖」即「天駟」,「天駟」即房星。

[24] 「履」原作「裏」,據朱熹《詩集傳》卷十改。

[25] 「注」原作「窪」,據朱熹《詩集傳》卷十改。

[26] 「田」,原無,據《毛詩正義》卷十之三補。

[27] 「蘇」原作「輔」,據明修本及蘇轍《詩集傳》卷十改。

[28] 「胡旦」,四庫本作「胡氏」。

[29] 「勢」原作「執」,據明修本、四庫本及蔡沈《書集傳》卷二改。

[30] 「救」原作「捄」,據謝枋得《詩傳注疏》卷中改。

[31] 「它」,明修本、四庫本作「他」,下同。

[32] 「交廣」,《毛詩正義》卷十一之一作「人」。按,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卷上作「交廣」。

[33] 「榖桑」,《毛詩正義》卷十一之一作「桑榖」。

[34] 「序」至「二百六十一句」三十二字,四庫本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