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卷第十四(3 / 3)

觱音必沸音弗檻胡覽反泉葉才勻反,言采其芹巨斤反。君子來朝,言觀其旂巨依反,葉巨斤反。其旂淠淠匹弊反,鸞聲嘒嘒呼惠反。載驂七南反載駟,君子所屆葉居氣反。

興也。觱沸,泉出貌。檻泉,正岀也。孔氏曰:「正出,湧泉也。」李迂仲曰:「水泉從下上出,曰湧泉。」芹,水草,可食。淠淠,動貌。嘒嘒,聲也。王介甫曰:「嘒嘒,言其聲之細,無敢馳驅故也。」屆,至也。○觱沸檻泉,則言采其芹;諸侯來朝,則言觀其旂。見其旂,聞其鸞聲,又見其馬,董氏曰:「載驂,則驂也;載駟,則騑也。」則知君子之至於是也。

赤芾音弗在股,邪幅在下葉後五反,彼交匪紓音舒,葉上與反,天子所予音與。樂音洛隻音止君子,天子命葉彌並反之。樂隻君子,福祿申之。

賦也。脛本曰股。邪幅,偪也。邪纏於足,如今行縢,所以束脛在股下也。孔氏曰:「縢,緘也。名行縢者,言行而緘束之也。」鄭氏曰:「偪束其脛,自足至膝,故曰在下。」彭氏曰:「陳氏雲:『帶裳幅舄,昭其度也。』幅雖微而有等差之度,故併觀之。」交,交際也。紓,緩也。○言諸侯服此芾偪見於天子,恭敬齊谘、齋二音遫,不敢紓緩,則為天子所予而申之以福祿也。鄭氏曰:「天子賜之,神則以福祿申重之。」董氏曰:「天子之命,則有命服,有命爵,有命車。其命之則,路車、乘馬、玄袞及黻是也。古者發大命、頒爵祿,必自其祖廟,示不敢專。則以德受命,其得於神也宜矣。」

維柞之枝,其葉蓬蓬。樂隻君子,殿多見反天子之邦葉卜工反。樂隻君子,萬福攸同。平平婢延反左右,亦是率從。

興也。柞,見《車舝》篇。蓬蓬,盛貌。殿,鎮也。孔氏曰:「軍行在後曰殿,取鎮重之義,故曰『殿,鎮也』。」平平,辯治也。左右,諸侯之臣也。率,循也。○維柞之枝,則其葉蓬蓬然;樂隻君子,則宜殿天子之邦,而為萬福之所[20]。又言其左右之臣亦從之而至此也。

汎汎芳劍反楊舟,紼音弗纚力馳反維之。樂隻君子,天子葵之。樂隻君子,福祿膍類屍反之。優哉遊哉,亦是戾葉郎之反矣。

興也。紼,繂音律,孔氏曰:「孫炎雲:『繂,大索也。』李巡曰:『所以維持舟者。』」纚、維,皆繫也。言以大索纚其舟而繫之也。葵,揆也,揆猶度也。膍,厚。戻,至也。○汎汎楊舟,則必以紼纚維之。樂隻君子,則天子必葵之,輔氏曰:「『天子葵之』,言天子能葵度諸侯之心而知其底藴也。」福祿必膍之。於是又歎其優遊而至於此也。

《采菽》五章,章八句。《國語》注曰:「此詩王賜諸侯命服之樂也。」輔氏曰:「首章之意至矣,言其寵錫之厚,而心猶以為不足也。二章則言其始來之時,見其車旂,而喜其至。三章則言其始見天子時恭敬齊遫,而為天子之所予。四章則言其德足以鎮天子之邦,為萬福之所聚,而又喜其左右之臣相從而至。五章則申言之而又歎其至也,優遊自適而無勉強不得已之意,一有勉強之心則怠矣。」

《序》:「刺幽王也。侮慢諸侯,諸侯來朝不能錫命以禮,數徵會之而無信義,君子見微而思古焉。」

同上。

騂騂息營反角弓,翩匹然反其反葉分邅反矣!兄弟昏姻,無胥遠葉於圓反矣!

興也。騂騂,弓調和貌。角弓,以角飾弓也。孔氏曰:「弓人以六材為弓,謂幹、角、筋、膠、絲、漆也。」翩,反貌。弓之為物,張之則內向而來,弛之則外反而去,有似兄弟昏姻親疏遠近之意。胥,相也。○此刺王不親九族而好讒佞,使宗族相怨之詩。言騂騂角弓,既翩然而反矣,兄弟昏姻,則豈可以相遠哉?歐陽子曰:「弓之為物,其體往來,詩人以興九族之親。王若親之以恩,則內附,若不以仁恩結之,則亦離叛而去矣。」

爾之遠同上矣,民胥然矣。爾之教矣,民胥傚矣。

賦也。爾,王也。上之所為,下必有甚者。歐陽子曰:「王與骨肉如此,則下民亦將傚上之所為也。」輔氏曰:「王位在德元,風俗之樞機也。故爾遠則民然,爾教則民傚,其應甚[21],不可不謹也。『遠』字承上章而言。」

此令兄弟,綽綽有裕預、與二音。不令兄弟,交相為瘉同上。

賦也。令,善。綽,寬。裕,饒。瘉,病也。○言雖王化之不善,然此善兄弟,則綽綽有裕而不變;彼不善之兄弟,則由此而交相病矣。蓋指讒己之人而言也。

民之無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讓葉如羊反,至於己斯亡。

賦也。一方,彼一方也。相怨者各據其一方耳。若以責人之心責己,愛己之心愛人,使彼己之間交見而無蔽,輔氏曰:「即《大學》『絜矩之道』也。」則豈有相怨者哉?王介甫曰:「民喪其良心,不參彼己之曲直,則各相怨於一方。」況兄弟相怨相讒以取爵位,而不知遜讓,終亦必亡而已矣。輔氏曰:「此章始則詔之以相怨之由,終則戒之以不遜之禍,其曉之也切矣。」歐陽子曰:「貪爭不已,至於亡身也。」劉辰翁曰:「末句猶雲『至於亡斯己』也。」

老馬反為駒葉去聲,不顧其後葉下故反;如食音嗣宜饇於據反,如酌孔取葉音娶。

比也。饇,飽。孔,甚也。○言其但知讒害人以取爵位,而不知其不勝任。如老馬憊矣,而反自以為駒,不顧其後,將有不勝任之患也。又如食之已多而宜飽矣,酌之所取亦已甚矣。輔氏曰:「『老馬反為駒,不顧其後』,此必指當時實事而言。蓋時有讒己以取其爵位,而不度其己之不勝任者。『如食宜饇』,以比其貪黷之無厭;『如酌孔取』,以比其攫取之太甚。」

毋教猱升木,如塗塗附;君子有徽猷,小人與屬音蜀,葉殊遇反。

比也。猱,獮猴也,陸璣曰:「楚人謂之沐猴。老者為玃,長臂者為猿。」性善升木,不待教而能也。塗,泥。附,著。徽,美。猷,道。屬,附也。○言小人骨肉之恩本薄,王又好讒佞以來之,是教猱升木。又如於泥塗之[22],加以泥塗附之也。苟王有美道,則小人將反為善以附之,不至於如此矣。劉執中曰:「小人樂於不善,今王又疏薄骨肉以倡之,是教猱升木也;小人樂於不善,而王又益之以不善之教,是以塗塗附其塈,且相著不可脫矣,非所以為上之道也,故陳為上之道曰『君子有徽猷,小人與屬』也。先王有至德要道,民用和睦,正其五品,為之孝友,是之謂『徽猷』。」呂東萊曰:「上之化下速於影響,導之以惡既易如此,況於有善道以化之,小民其有不與屬者乎?」胡庭芳曰:「『毋教』雲者,申二章『爾教』之義而禁止之也。君子、小人,以位言。」輔氏曰:「君者,民之表;上者,下之倡。民之善惡,亦惟其上之所道,且罪不在於民也。望於上者切,而責於人者恕,詩人之情當理矣。」愚按:《大學傳》曰:「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上有徽猷而下之與屬者,其機蓋如此。

雨於付反雪瀌瀌符驕反,見晛乃見反曰音越,《韓詩》、劉向作「聿」,下章放此消;莫肯下遐稼反遺,式居婁力住[23],《荀子》作「屢」驕。

比也。瀌瀌,盛貌。晛,日氣也。張子曰:「讒言遇明者當自止,愚按:盛雪見日氣則自消,正如此也。而王甘信之,不肯貶下而遺棄之,更益以長慢也。」

雨雪浮浮,見晛曰流;如蠻如髦葉莫侯反,我是用憂。

比也。浮浮,猶瀌瀌也。流,流而去也。蠻,南蠻也。髦,夷髦也。《書》作髳。孔氏曰:「髦,西夷之別名。《牧誓》曰:『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彼髳此髦,音義同。」言其無禮義而相殘賊也。王介甫曰:「粲然有文以相接,驩然有恩以相愛,中國之道也。中國道盡,則如蠻如髦矣,是大亂之道[24],故我是用憂也。」

《角弓》八章,章四句。愚按:堯之協和萬邦,必以親九族為本;《中庸》之九經,必以親親為先。所係之大如此,而其道則惟在於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此先王所以有《常棣》《伐木》《頍弁》《行葦》諸詩之深仁厚澤也。今若此詩所刺,則喪其治國平天下之本矣。詩人所以於卒章深致其憂也。

《序》:「父兄刺幽王也。不親九族而好讒佞,骨肉相怨,故作是詩也。」孔氏曰:「骨肉,謂族親也。以其父祖上世同稟血氣而生,如骨內之相附。」

有菀音鬰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戰國策》作「上天甚神」,無自暱焉。俾予靖之,後予極焉。

比也。柳,茂木也。尚,庶幾也。上帝,指王也。蹈,當作神,言威靈可畏也。暱,近。靖,安。極,求之盡也。○王者暴虐,諸侯不朝,而作此詩。言彼有菀然茂盛之柳,行路之人,豈不庶幾欲就止息乎?以比人誰不欲朝事王者,而王甚威神,使人畏之而不敢近耳。使我朝而事之以靖王室,後必將極其所欲以求於我。蓋諸侯皆不朝而己獨至,則王必責之無已,如齊威王朝周而後反為所辱也。《史記》:魯仲連曰:「齊威王朝周。居歲餘,周烈王崩,齊後往,周怒於齊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東藩之臣因齊後至,則斮。』威王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為天下笑。故生則朝之,死則叱之,誠不忍其求也。」或曰興也。下章放此。輔氏曰:「前章隻是比體,以人願息於柳陰,以比人願庇於王者耳。若以為興,則『不尚息焉』、『無自暱焉』兩句意思各別。」

有菀者柳,不尚愒欺例反焉?上帝甚蹈見上,無自瘵例界反,葉子列反焉《戰國策》作「也」。俾予靖之,後予邁葉力製反焉。愚按:《戰國策》荀卿謝楚王書曰雲雲:「《詩》曰:『上天甚神,無自瘵也。』」

比也。愒,息。瘵,病也。邁,過也,求之過其分也。

有鳥高飛,亦傅音附於天葉鐵因反。彼人之心,於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興也。傅、臻,皆至也。彼人,斥王也。居,猶徒然也。凶矜,遭凶禍而可憐也。○鳥之高飛,極於天耳。彼王之心,於何所極乎?言其貪縱無極,求責無已,人不知其所至也。如此,則豈予能靖之乎?乃徒然自取凶矜耳。

《菀柳》三章,章六句。

《序》:「刺幽王也。暴虐無親,而刑罰不中,諸侯皆不欲朝。言王者之不可朝事也。」

桑扈之什,四十三章,二百八十二句。

詩傳通釋第十四

[1] 按,陸德明《經典釋文》卷六作「摧,采臥反,芻也」。「摧,莝也」見於《毛傳》而不見於《經典釋文》。

[2] 「穀」下,四庫本有「飼」字。

[3] 「極」原作「[img alt=\"\" src=\"..\/Images\/image562-1.jpg\" \/]」,據輔廣《詩童子問》卷十四改。

[4] 按,「賦而比」,四部叢刊三編本朱熹《詩集傳》卷十四作「賦而興又比」,此蓋劉瑾當時所見《詩集傳》「諸本」中有作「賦而比」者也。

[5] 「孔氏」原作「輔氏」,據《毛詩正義》卷十四之二改。

[6] 「韋弁」至「從禽」,《毛詩正義》卷十四之二作「韋弁則服以即戎,冠弁則服以從禽」。

[7] 「夫」原作「子」,據《爾雅注疏》卷四改。

[8] 「盛」原作「成」,據《毛詩正義》卷十四之二改。

[9] 「薄」原作「搏」,據《毛詩正義》卷十四之二改。

[10] 「美」原作「好」,據朱熹《詩集傳》卷十四改。

[11] 「得」原作「德」,據輔廣《詩童子問》卷五改。

[12] 「獻禮既成」,《儀禮注疏》卷四十五作「士大夫三獻而禮成」。

[13] 「明堂位」原作「玉藻」。按,「崇坫康圭」為《禮記·明堂位》文,據改。

[14] 「斯」原作「始」,據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卷二十三及下文「斯有備禮以成之」句改。

[15] 「治」原作「始」。按,「治」與下文「亂」對言,應作「治」。

[16] 「由」原作「從」,據經文改。

[17] 「章」下原有「則」字,據輔廣《詩童子問》卷十四刪。

[18] 「誥」原作「酷」,據《尚書》改。

[19] 「在」原作「怪」,據朱熹《詩集傳》卷十四改。

[20] 「福」原作「物」,據明修本及朱熹《詩集傳》卷十四改。

[21] 「速」原作「連」,據輔廣《詩童子問》卷五改。

[22] 「於」,原無,據明修本及朱熹《詩集傳》卷十四補。

[23] 「住」原作「往」,據明修本及朱熹《詩集傳》卷十四改。

[24] 此句,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卷二十三作「是謂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