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寶卷殺人殺瘋了,這些被殺的,有該殺的,有不該殺的,但不管是該殺的還是不該殺的,都被他一刀剁了。父親生前對他有過無數教誨,他大多左耳進,右耳出了,隻有一句話他記得牢牢的:殺人要狠,下手要快。
“六貴”全被蕭寶卷殺了,“八要”也死得差不離了。現在,又一份死亡名單擺在蕭寶卷麵前,那上麵有一長串名字,排頭的四個人的名字分別是:江州刺史陳顯達、豫州刺史裴叔業、建康守軍將軍崔慧景、雍州刺史蕭衍。蕭寶卷在那份死亡名單上瞄了兩眼,毫不猶豫地在前兩個人的名字上劃了勾。他想了一想,又提筆在第三個人的名字下麵劃了兩條杠。當他的筆正要落在第四個名字上時,他猶豫了一下,終於還是落下筆來,劃了一條猶猶疑疑的杠杠。
這份死亡名單在京城不脛而走,很快,京城謠言四起,弄得人人自危,不知道蕭寶卷那把快刀什麼時候會突然斬到自己頭上。現在,擺在他們麵前的隻有兩條路,一條是死,一條是不死。不死,就得揭竿,就得造反,“造反有理”。
江州(今江西九江西南)刺史陳顯達聽說蕭寶卷第一個目標就是自己,嚇得再也不敢出門,整天躲在府內數著日子過,一邊叮囑自己的子孫:“天下大亂,唯有明哲保身,千萬不要惹禍,免得讓朝廷捉到把柄,托以罪名。”陳顯達出自寒門,早年憑讀書進階,能把官做到這個份上,太不容易了。他是個很本分的人,在官場上一向以清廉自許。當年明帝蕭鸞開始濫殺舊臣時,陳顯達就嚇得夜夜惡夢,曾再三請求告老還鄉,做一個賤民。蕭鸞未答應他,也未殺他。後來蕭寶卷繼位,不僅沒有殺他,還將他派到富庶之地江州任刺史,他既覺僥幸,又誠惶誠恐。現在,當流言傳入他耳時,他排了排位置,在徐孝嗣後,的確臨到自己了。
陳顯達的幾個兒子可不像老子那樣老實怕事,如其等著被滿門抄斬,不如揭竿起義,搏個魚死網破,或許就有一條生路。也是被兒子們逼急了,陳顯達心一橫:奶奶的,反了。陳顯達真的造反了,造反前,陳顯達擬了一份討伐書,內容無非是指責蕭寶卷濫殺無辜,昏庸誤國等等。同時又抬出皇室的另一位王子蕭寶寅,以示正宗,無非都是當年王敬則玩過的老把戲。
陳顯達說反就反,帶領他的江州兵順江而下,不到半個月時間就到達采石磯對麵的江麵上。
建康那邊,聽說陳顯達已打到家門口了,蕭寶卷對驚慌失措的心腹們說:“老棺材瓤子黃土都淹半截了,他這是找死!”蕭寶卷雖這麼說著,但還是沒敢大意,當即派後軍將軍胡鬆以及左衛將軍左興盛前往采石攔截。
遠在北邊,豫州刺史裴叔業也心懷忐忑。同陳顯達一樣,裴叔業一開始還心存僥幸,寄希望於蕭寶卷能網開一麵。雖然他的部屬都在做他的工作,希望他在北邊易幟,呼應江州的陳顯達,但裴叔業就是按兵不動,繼續觀望。裴叔業隻看重一個人,如果這個人能夠同時呼應,成功的把握或許更大些。這個人就是雍州刺史蕭衍。裴叔業想探探蕭衍的態度,於是修書一封,派人送到雍州。
派去雍州的人回來了,蕭衍回了他八個字:“遣家還鄉,自然無虞。”
蕭衍都要告老還鄉,真的還是假的?但不管怎麼說,蕭衍似乎並沒有打算采取什麼行動。蕭衍那邊沒有動靜,裴叔業對起義一事也就沒有了信心。他哪裏知道,這實在是蕭衍為怕暴露自己而向他虛晃的一槍?直到有一天,裴叔業的兩個侄子從建康倉皇出逃到壽陽城,侄兒們說:“叔啊,丟掉幻想,準備戰鬥,下一個就是你了啊。”然而裴叔業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家底,知道自己區區方鎮,不足二萬人馬,真打起來,決不是官兵的對手。他在等待著,等待陳顯達的結果,等待蕭衍的動向。
裴叔業的動身,早就被蕭寶卷看在眼裏。蕭寶卷一邊忙著調郢州刺史蕭懿率領重兵迎擊打到采石的陳顯達,一邊派五兵尚書崔慧景火速開赴壽陽,以對付在北方隨時易幟的裴叔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