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一個普通士兵成為全國軍民學習的榜樣(1 / 1)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報》發表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誌學習”,之後的一些年裏,是全國軍民“向雷鋒同誌學習”的黃金歲月。伴隨著全國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階段的到來,全國性的學雷鋒活動蓬勃興起、熱潮澎湃,成為那個年代一道亮麗的社會風景。各地陸續建立雷鋒紀念館,創建雷鋒小學、雷鋒車隊等,為學雷鋒活動提供平台和資源,為學雷鋒活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也為開展社會化的群眾性教育活動提供了經驗和借鑒。

我就是在全國學雷鋒初始年代全身心投入其中,以一個戰士的身份、戰士的角度,在連隊裏自覺地、熱情地學習雷鋒、宣傳雷鋒。從1963年2月開始,我在軍內外報刊上發表了《雷鋒活著》《雷鋒的方向盤》《一麵鮮豔的紅旗》《小樹苗已經長高》《火紅的青春》等較多的雷鋒題材的詩歌和散文等文學作品。我也有幸與寫出著名長詩《雷鋒之歌》的大詩人賀敬之結識。這一時期創作的主要特點是對雷鋒這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出現的典型人物熱烈的讚美和歌頌。

與此同時,全國報刊上湧現大量歌頌雷鋒的文學作品,首先是詩歌,我黨一大代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在1963年2月發表了題為《歌詠雷鋒同誌》的詩:“有眾讀毛選,雷鋒特認真。不惟明字句,而且得精神。”中國共產黨“黨內五老”中的謝覺哉,也發表了題為《學雷鋒》的詩。郭沫若在毛主席題詞之前就發表了新詩《一把劈斷昆侖的寶劍》,陳毅、張愛萍、魏傳統、蕭向榮等將帥,賀敬之、臧克家、趙樸初、公劉、方冰、柯岩、鄒荻帆、張永枚、李鬆濤、石祥等知名人士都獻出了自己真摯熱誠的詩作。賀敬之的《雷鋒之歌》等詩作引發了全國軍民特別是青年一代深入了解雷鋒精神的實質,把學雷鋒活動引向更深層次的熱潮。隨之而來的有歌頌雷鋒的戲劇、電影、音樂、曲藝、美術作品紛紛問世,特別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攝製的電影《雷鋒》和由洪源、生茂合作的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深入人心,到處傳唱,朱光鬥的對口快板《學雷鋒》也受到歡迎。更有歐陽海、王傑、劉英俊、趙春娥等眾多的雷鋒式的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湧現在中國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