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雷鋒“同在”軍營41天(1 / 3)

我當兵之後,才知道“雷鋒”這個名字。在這以前,我少年讀書時寫的30多萬字的日記中,從未出現過“雷鋒”這兩個字,因為那時候我真的不知道世上有一個叫雷鋒的人。

當我走進軍營,成為我久已向往的人民解放軍隊伍中的一個兵,成為一名手持鋼槍的戰士的時候,時不時地會聽老兵講到雷鋒。

我入伍的時候,雷鋒還健在呢。隻不過,我們同在軍營的時間是那麼短暫!我算了一下,不算發給我入伍通知書,不算在沈陽新兵集合點發放軍衣,隻算我們乘坐火車從遼寧沈陽來到吉林東豐的軍營那天,一直到雷鋒去世那一天,一共隻有41天。但是無論我與雷鋒同在軍營的時間多麼短暫,我想,畢竟是在雷鋒活著的時候,我也穿上了軍裝,也走進了軍營,成為與雷鋒從未見過麵的戰友,這是讓我感到非常榮幸和驕傲的事情。

雷鋒比我早出生兩年零10個月,比我早入伍兩年半。在這個時期,太多的年輕人渴望參軍,都為自己能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隊列裏而倍感光榮和自豪。即使後來從這個隊伍退下來,成為共和國的退役軍人,也仍會感到光榮和自豪。

雷鋒

雷鋒在1960年1月8日的日記中這樣寫道:“這天是我永遠不能忘記的日子。這天是我最大的榮幸和光榮的日子。我走上了新的戰鬥崗位,穿上了黃軍裝,光榮地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我好幾年來的願望在今天已實現了。真感到萬分的高興和喜悅。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雷鋒表述的,也正是我入伍時的激動心情。

到部隊初始,我就聽說雷鋒是“自帶光芒”來到部隊的。所謂“自帶光芒”,就是說,雷鋒的身世和經曆不一般。他的父親、母親、哥哥、弟弟,都慘死在萬惡的舊社會,他懷著對黨對毛主席的感恩之心,走進了陽光燦爛的新中國。他在湖南省望城縣委當公務員,光榮地入團,被評為縣委機關工作模範;他在望城縣治溈工程指揮部當通信員,英勇地與洪水搏鬥,被評為治溈模範;他省吃儉用捐款為團山湖農場購買拖拉機,並入迷地學習開拖拉機,成為全縣第一批能單獨駕駛拖拉機的拖拉機手;他到了鞍山,在化工總廠洗煤車間當推土機手,積極學習,熱愛本職工作,取得優異成績,成為廠的先進生產者,並出席了鞍山市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他響應黨的號召,到艱苦的地方去,到弓長嶺礦山參加新建焦化廠的基本建設。在一天晚上,天潑大雨,他得知停在工地的火車上還露天放著7200多袋水泥,其中一部分沒有東西遮蓋,他毫不猶豫地回到宿舍,卷起自己床上的棉被,保住了最後剩下的幾袋水泥,受到老師傅們的稱讚。在鞍鋼一年多的時間裏,他3次被評為“先進生產者”、5次被評為“紅旗手”、18次被評為“標兵”,榮獲了“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的稱號。

一個個子不高的小青年,帶著這些榮譽來到部隊,這不是“自帶光芒”是什麼?這樣的青年到了部隊,怎麼能不被領導重視?怎麼能不被周圍的新老戰友所喜愛?

在我走入軍營之前,雷鋒就在人民軍隊這座大學校裏做出了優異的成績,贏得了非凡的榮譽。

我經常聽到連隊裏的老兵講起雷鋒,也經常在沈陽軍區政治部主辦的《前進報》上,看到關於雷鋒事跡的圖片和文字報道。

老兵們都說這個雷鋒幹得衝,他入伍僅僅8個多月,他所在的工程兵第十團黨委就決定樹立他為全團艱苦奮鬥的“節約標兵”。

有人說,雷鋒這個典型多好哇,怎麼開始樹立他的時候才是一個“節約標兵”呢?許多人不清楚當時我們國家處在三年困難時期,許多物資供不應求,極為缺少。當時力主宣傳雷鋒的工程兵第十團政治委員韓萬金,在1960年9月14日下發的文件上,以團政治處的名義加了一段按語:“最近,黨中央發出了增產節約的指示,1960年入伍的新戰士雷鋒同誌堅決響應黨的號召,處處省吃儉用,從不亂花一分錢,以積少成多、點滴成河的節約精神,把入伍前後積存的200元錢,分別支援了人民公社和災區人員,受到了撫順、遼陽人民和政府的讚揚,理應成為我們每個同誌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