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之子:雷鋒》把雷鋒薦介到更廣泛的國際社會(2 / 2)

胡世宗告訴記者,這本書裏自己挖掘了很多雷鋒身上新的故事。例如在《紅色園丁》一章,雷鋒鼓勵小學生王文閣學科技,影響了王文閣一生。胡世宗介紹:“我曾在湖北宜昌參加全國學雷鋒‘兩會’組織的‘雷鋒知情者話雷鋒’活動,見到發明家王文閣,他曾經是雷鋒輔導過的一個貧苦家庭的孩子。雷鋒知道他家生活困難,給他買方格本、算草本和鉛筆;知道他對世界充滿好奇,便送給他一套《十萬個為什麼》。那個年月,能有一套《十萬個為什麼》多麼難得!王文閣也沒有辜負雷鋒的期望,成為一位多項發明獲得國家專利的科學工作者。我把這個例子寫進書裏,希望讓讀者感受到雷鋒樂於助人的前瞻性、針對性和他巨大的人格魅力。”

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在書中,胡世宗通過一些細節描寫,使得雷鋒的形象更加立體、豐滿。例如雷鋒這個名字的由來,是他為了到鞍鋼參加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並爭取加入中國共產黨,將“正興”改為“鋒”,鞭策自己做一名無產階級的先鋒戰士。還有通過小學生的疑問闡明雷鋒堅持寫日記的初衷:“我很喜歡寫日記。心裏怎麼想就怎麼寫,比如學習或工作有了成績和收獲,都要寫在日記裏,有了缺點和錯誤也要寫在日記裏,經常看看,就能知道比以前進步了多少,找出差距,告訴自己應當怎麼改正,寫日記也是我的一種學習方法……”這些細節將這個平凡而偉大的雷鋒形象更清晰、更真實、更親切地展現在中國和世界的廣大讀者麵前。

書名稱雷鋒是“信念之子”,那麼雷鋒堅持的“信念”到底是什麼?胡世宗說,這一信念就印在書的封麵和各個章節題目的下麵,那就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胡世宗表示:“年輕人應該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是靠他心中的信念來引領和支撐的。雷鋒從很小就立下了這樣的誌願,他一直以這樣的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在他身上體現著忠誠擔當、勤奮刻苦、助人為樂、樂觀向上這些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品質。無論是中國讀者還是外國讀者,他們都可以從雷鋒身上看到我們中國人的一種精神麵貌。”

在胡世宗看來,雷鋒精神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雷鋒精神融入了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我們民族的優秀品格,又能充分顯示他的個人風格色彩。雷鋒精神是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著的一種革命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塊瑰寶,也是人類文明的一座豐碑,我們永遠懷念雷鋒並呼喚雷鋒精神永存”。

《信念之子:雷鋒》助推海內外傳播雷鋒精神

《信念之子:雷鋒》一經出版就備受海內外關注,業內人士認為胡世宗以詩人獨有的流暢筆風、嚴謹結構、新鮮故事和點睛總結,全新地呈現了雷鋒的光輝形象,既引人入勝,又催人思考。雷鋒基金會名譽會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原副政委、雷鋒生前戰友冷寬中將評價稱,這是繼《雷鋒的故事》之後,係統地向國外介紹雷鋒事跡的一部具有權威性和影響力的著作,“這本書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基因的傳承,使國外讀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和使命擔當,了解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堅強意誌和奉獻精神,加深理解中國精神、中國自信和中國力量,這對於在國外更廣範圍內傳播雷鋒精神,將起到積極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