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小學,是在七十年代的後期,學校門口有個集市,雖然老師一再關照,放了學馬上回家,不要茌攤子上逗留,但那些稀奇百怪的東西,畢竟是誘人的,它們講著小孩子還不能完全都懂的話,至少那種花花綠綠,更襯出了我們身上的灰白。
校園很小,操場西麵有個石頭砌的小平台,我們叫它司令台,全校開會的時候,大家就站在司令台下,聽校長訓話。台邊的花團裏種了一些花,有一種是紫色的,中間深紫,邊上就漸漸淡下來,還泛著一點藍,形狀是蝴蝶的樣子,好像能飛起來,那衝花是校園裏最好看的顏色。
小學裏,大家最盼望的是過兒童節。每年春暖花開後,就心照不宣地,等著那一天的到來,並且開始準備那天晚上要表演的節目,心裏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快樂。晚會上燒火用的柴,是每個小朋友從家裏帶來的,堆在大操場的中間。女孩子們,因為可以穿很漂亮的衣服,個個興高采烈。有一次,班裏一個叫曉蘭的女孩子,平曰裏不聲不響,每次回家也是孤零零一個人的,說她能借到街上剛剛有的那種紗一樣的白裙子。女孩子們忽然都和她要好起來,大家都說穿上了就像白雪公主一樣,兒童節那天一超坐在公園草地上,那該有多好。大家每天催她早點帶來,兒童節很快就到了,白裙子卻一次也沒看見。那個晩上曉蘭穿了襯衫、藍褲子,很晩了才來,從頭到尾,躲在火準邊上,沒有入理她。
還有一個叫晏的,她母親在一個評彈團裏唱評彈,我們幾個下了課經常去她家玩,她家裏有個小院子,開著些不知道名字的花,顏色暗暗的,房裏也是暗暗的,她母親很美,走起路來總給人一種穿旗抱的感覺,她老是坐在房裏,不大和我們說話。隻是有一次兒童節,大家表演海外華僑回國,那天下午,換好衣服,我們聚在晏的家裏,等她母親給我們化妝。晏的母親拿出個小盒子,還有口紅什麼的,她說,來,過來。我們就一個個到她那邊去,張著嘴巴,讓她畫口紅和胭脂。
晏是最後一個到操場的。我們正在和幾個老師講話,她們手裏拿著戲劇用的油彩,說:你們化得太淡了,燈光一照,死白死白的,一點血色也沒有。我們都堅持著不讓改,正說著,晏進來了,她穿了件粉色的旗抱,出現在灰沉沉的操場上,旗抱是緞子的,泛著閃光,又長長地蓋過腳背,她慢慢走進來,就那樣慢慢的,從灰沉沉的操場那邊走過來。我們一下子都呆住了,張大了塗得鮮紅的嘴巴。
晏唱了一段評彈,又是說又是唱,講老實話,唱、做都不是很佳,但那件旗抱無疑是驚人的美麗,她後來告訴我們,那件旗抱是她母親的演出服,而兒童節過後不久,她母親那個劇團就解散了。
學校已經多年未去,街上穿著旗抱的女人,也曰漸多起來,不是很稀奇的了,這樣一點東鱗西爪的回憶,倒有些像那衝紫色的蝴蝶花,邊上早已淡去了,但中間畢竟有些顏色,不曾褪去,甚至有時還是飛起來的感覺,應該不是單單關於花與抱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