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六年正月,天降大雪,覆地三尺,牛羊凍死無數。苯教師提議開鑿“混沌”,取共命鳥作為犧牲,禳災祈福。鬆讚幹布猶豫不決,文成公主則爽快答應。祭天日,苯教師跳神祝禱,以刀猛砍“混沌”數下,“混沌”巋然不動,卻發出悅耳聲音:“明智‘德嘉沐’!種羊領群,秩序製之。”鬆讚幹布決定改變吐蕃以苯教治國傳統,將中央高官分為兩類:第一類為大相,稱大論,設副相一人,稱小論。另設兵馬都元帥正副各一人,執掌兵權;第二類為宰相僚屬,其中有內大相一人,掌管國內事務,整事大相一人,管司法訴訟。另有外交、財政等官。所有條文由“三身”鑿刻在巨大白石上,立於大小部落衙帳前。六月,祿東讚往吐穀渾,獻十二件粟特聯珠對羊紋織錦、十二件食草天馬紋織錦和十二件鍍金銀器為聘禮,為貢鬆貢讚請婚。諾曷缽大喜,同意聯盟,將公主蒙傑墀嘎嫁與。九月,大將郭孝恪出任安西都護兼西州刺史,多次挫敗乙毗咄陸,組織突厥俘虜參觀“混沌”。十月,西突厥大將泥熟啜經不住誘惑,擅往西州觀看“混沌”,被乙毗咄陸察知,誘捕斬殺。十一月,泥熟啜部將胡祿屋率眾攻擊乙毗咄陸,驅逐其至白水胡城。莫賀咄五弩失畢及乙毗咄陸所部代表至長安,請唐廢黜乙毗咄陸,另立可汗。太宗冊立前可汗莫賀咄之子乙毗射匱作可汗,為幽都王·乙毗射匱。乙毗咄陸派使招降胡祿屋等原部人馬。胡祿屋說:即便你擁有一千個“混沌”和一萬個“倏忽”,我們也不會跟從你。十二月,乙毗咄陸任命室點密五世孫、曳步利設、特勤劫越之子賀魯為葉護,轉賜”倏忽鼠號”,令其駐額爾齊斯河,統轄處密、處月、哥舒、葛邏祿、弩失畢等部。然後,率領侍從及大祭司前往吐火羅。
貞觀十七年五月,布達拉山上空三隻色彩豔麗之大鳥盤旋飛舞。讚普以為此乃傳說中之羲和、常羲與娥凰,欲下令捕捉,大鳥卻化作彩虹消失。其後,“混沌”有聲傳出:“吉祥‘德嘉沐’!善惡清濁,理應分明。”於是,鬆讚幹布根據佛教戒律製定 “十善法律”,命“三身”鑿刻於巨大白石上,昭示人們。六月,貢鬆貢讚突發恐懼症,不治而亡。苯教師告曰:此乃《寧布桑瓦》及佛像招惹吐蕃神靈憤怒所致,應該徹底銷毀所有刻字石頭,否則,王族也將遭受災難。讚普如此答複:漠北突厥信奉摩尼,將人分為善惡兩類,混戰不休,而吐蕃虔信佛、法、僧三寶以來,境內和平,百事安順,豈非眾望所歸?苯教師及部分大臣反駁道:佛教止殺,實乃妨礙吐蕃發展。長期以往,雪域部眾皆如病羊孱弱,群獅來犯,如之奈何?讚普回答:以聖哲為模範,心性忠直,尊敬高德,有何不可?於是,不顧眾人激烈激烈反對,堅持修建十二座佛殿,弘揚佛法,為百姓祈福。十月,蒙傑墀嘎生遺腹子芒鬆芒讚。
貞觀十八年正月,“混沌”再次鳴響:“如意‘德嘉沐’!日月輪回,貴賤有別!”讚普仿唐朝典章確定官階品位製度,向各級官員頒發不同質料之“告身”:一等瑟瑟,二等金,三等銀鍍金,四等銀,五等熟銅,六等鐵。“告身”釘在方圓三寸粗毛布上懸於臂前。此類規定由“三身”鑿刻於巨大白石上,昭示各部。四月,玄奘法師取經回國,駐留敦煌莫高窟。五月,鬆讚幹布派祿東讚入長安獻黃金鑄成七尺高“金鵝”一隻,上奉表文,重申子婿關係,發誓永遠修好。六月,高句麗王請賜“混沌”,遭拒,謀反。十一月,太宗詔命刑部尚書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水、陸大軍分道進擊高句麗。
貞觀十九年正月,玄奘法師回到長安。二月,太宗命執失思力統領突厥兵駐紮夏州以北,防備薛延陀部多彌可汗。然後親率六軍從洛陽出發,征討高句麗,李勣、射貳奉命出征。其部攻占遼東等十城,獲七萬餘戶,斬殺高句麗兵四萬餘人,唐軍陣亡數千人,損失馬十之七八。前軍總管契苾何力攻城時被長矛刺中,傷勢嚴重,太宗親自敷藥。回京後,射貳兼授鴻臚卿。其時,多彌聽從阿史德建議,數次發兵夏州,提出用劫掠人口交換“混沌”。唐朝斷然拒絕。八月,四川資州德純寺禪師智詵到長安宏福寺拜玄奘為師,研習《唯識論》。十月,邏娑之“混沌”忽然亮似太陽,有鳴聲如雷:“莊嚴‘德嘉沐’!眾星拱月,有茹始成!”於是,鬆讚幹布仿照唐朝府兵製度,將吐蕃分為千“茹”,“衛茹”轄以邏娑為中心的雅魯藏布江北之地;“約茹”(左茹)轄以雅礱河穀為中心的江南之地;“葉茹”(右茹)轄雅魯藏布江上遊南北之地;“藏茹”(後茹)轄雅魯藏布江中遊南北之地。每茹分上下分茹,共八分茹。“衛茹”設七個千戶府和一個下千戶府,其餘三茹各設八個千戶府和一個下千戶府,合計三十一個千戶府與四個下千戶府。每分茹設統管大將一人,副將一人,判官一人。每個千戶府有兵一萬人,由百戶長、千戶長、萬戶長統帥。官員既是軍隊統帥,又是地方行政最高長官、大小領主。各分茹馬匹和旗幟以不同顏色相區別。茹之編製設元帥、副帥,位與王朝宰相平列,直接聽命讚普,出征前委派。各茹元帥、副元帥以及掌握兵權之萬戶長、千戶長須經王朝任命,據其功過獎懲,所有士兵登記造冊,由政府掌管,不得更改或擴充;所有軍隊調動必須以讚普下發金箭為憑。軍隊征戰,另派監軍監督元帥、萬戶長、千戶長等。這些規定由“三身”鑿刻巨大白石上,昭示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