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乞丐嚇得渾身哆嗦,撲通一聲跪倒:“大將軍,饒命啊!”
經審查,其真實身份是唐朝司農寺首席助理,因為在糧食積儲、倉廩管理及京朝官之祿米供應等事務中出現重大失誤,被皇帝問責,逃奔到吐蕃占領區,要求避難。
尚修羅萬分鄙夷,下令將耄耋乞丐五花大綁,扔上牛車,派勇士送還長安。
得知耄耋乞丐被遣返的消息,戶部度支郎中某某當即大小便失禁,突發腦血栓;工部屯田、虞部、水部三司郎中及殿中省食、藥、衣、舍、乘、輦六局奉禦、直長等相約集體自首。軍器監正監懷疑遭到監丞、主簿、錄事揭發,收拾金銀細軟,率領妻妾和都水監使者小妾連夜逃奔,去向不明。右散騎常侍飲鴆自殺,留下數十頁檢舉名單,希望給其家屬留下足夠五代人生活的資產。數位觀軍容使、護軍中尉、中護軍疑心被歌妓出賣,施以杖臀、掘芋艿、挖荸薺、剖葫蘆、剝菱角、騎木驢、破身、幽閉、霹靂車、除晦烙印、封陰、接銅陽、萬箭穿身、砧板拖、斷指等酷刑逼供。內侍省、掖廷局、宮闈局、奚官局、內仆局、內府局開展揭批內奸活動,揪出可疑分子三千三百三十三人,發配北漠,協助回紇發展農業生產……唐朝唐朝政要、大小官吏對尚修羅恨之入骨,大肆吐槽,嚷嚷著要活捉他,千刀萬剮。他們繪製尚修羅畫像,重金懸賞。
狡猾的唐人將少將軍歪曲為紮蝴蝶結的明豔少女形象。尚修羅不為所動,對唐使實行三不政策:不接觸、不說話、不評價。他將攻取戍堡、守捉、軍所、州城、哨卡作為修行的方式和手段。戰爭中俘獲唐朝士兵和百姓,立即進行易服辮發、嫠麵紋身、變屋為廬等一係列改革,並且通過強製手段讓他們學習蕃語版《寧布桑瓦》,以徹底消除與蕃人的分別。
每次獲得勝利,獎賞部屬、分配戰利品前,他都鄭重其事宣布:
高遠之國,淨土之鄉
他們直指吐蕃河穀
人之帝國,佛之經文
前途無限廣闊
數邦數族,吐蕃為京
很多部屬都沉醉在獲得名號和物質刺激的快感中,對這些話如秋風射耳。唐人雇傭的奸細則不明就裏,一頭霧水。唐使者接到密報,也抓耳撓腮,無可奈何。而嫉妒尚修羅戰功的將士們則譏笑他打醬油,唱兒歌。隻有尊崇漸門巴的將士清楚這些偈子意義很簡單,毋須費心闡釋,這僅僅是尚修羅成功攻克內心煩惱孽障時表達喜悅的方式。攻克隴右地區全境後,他不懼唐人誣蔑,不怕同行毀謗,對解脫煩惱越來越有信心。他的內心萌生偉大夢想,要讓河西所有軍民穿蕃衣,說蕃語,住穹廬。他巧施妙計,輕而易舉讓充當唐朝內奸的舍人搞到天寶年間河西人口統計的準確數目:涼州十二萬零二百八十一人,甘州二萬二千零九十二人,沙州一萬六千二百五十人,肅州八千四百七十六人,瓜州四千九百八十七人。五州領土上還駐紮著三萬七千名士兵(不包括敦煌城內駐紮著的享有唐朝特殊津貼的四千三百名豆盧軍士兵)。另外,大約有藝人、浪人、達人、商人、僧人、逃犯等流動人口十四萬零六百三十三人。尚修羅計劃將河西各州的商團、望族、軍所、戍堡、娛樂團體等都從原有機構直接轉化成部落編製。例如,白亭軍、赤水軍、建康軍、大鬥軍、玉門軍、墨離軍、豆盧軍、和戎城、休屠城、祁連城、白亭守捉、烏城守捉、張掖守捉、明威戍、白山戍、祁連戍等編為大小部落,軍使、城主、守捉將、戍將頭任命為大小部落使。節度使、刺史、判官等一律任命為部落使,將土著居民、商團主、藝人、浪人等配件綴到相應部落中,讓它們像沙漠裏的梭梭、戈壁裏的紅柳、水塘邊的蘆葦、荒原裏的胡楊樹那樣被牢牢控製,各守其土。如此,河西便是一個夾在雪山與荒山之間,無分別、無離異、無煩惱的大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