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青木卷:桑耶寺第壹組問答5(2 / 2)

“不管現成品,還是複製品,都是聚沫。”摩訶衍和他的弟子們繼續玩圍脖。

尚修羅對“聚沫”很陌生,徐舍人詳細解釋這個名詞後,他忍俊不禁,笑道:“眼前所見,怎麼可能是幻象?哈哈哈,笑死我了,如果說某位俘虜從頭到腳的枷鎖和繩索乃是我心生妄想,產生虛幻之野馬塵埃、陽焰霧霾,那麼,一千多名俘虜都是如此,作何解釋?難道我與部下不約而同,能夠做到如此整齊協調、表裏如一?這也太雷人了吧?”

玩圍脖之外的人們齊聲高呼:“是啊,這也太雷人了吧?!”

摩訶衍神秘兮兮地說:“大元帥啊,這正是頓悟禪宗的玄妙之處,見為不見,不見為見。如果您能做到反思觀心,那麼,一切聚沫就會頓然消失。”

正當此時,讚普特使抵達玉門關。

他們宣讀詔令後,即帶摩訶衍及其弟子往邏娑。

高貴如太陽的聖王啊,以後的事情,正如您親眼所見,摩訶衍及其追隨者抵達邏娑後,對您及崇信佛法的王室成員百般提問都緘口不言,始終保持高深莫測姿態。如此半年。您忍無可忍,說:“本王渴慕佛法,誠心實意想了解漢地禪法,昔時唐朝所派高僧良鏽、文素語焉不詳,難以傳法。素聞您是敦煌高僧大德,特邀請,你卻一言不發,何故?如果禪法緊靠靜坐就能修得到,昆侖山、祁連山豈不是早就成了佛?不過,本王向來公正廉明,既不打壓誰,也不推崇誰,這樣吧,聽說訟割、章蹉和勃宕漫三地有三座著名的建築物,各地人慕名前往觀看。請你帶著弟子到那裏坐禪傳法,如何?”

摩訶衍點點頭,帶領弟子們走了。

公正廉明、象征人間正義的聖王啊,以後出現的奇怪局勢,乃是淨域蕃地亙古以來最為荒誕的現象。由於摩訶衍禪法教義與修習方法非常適合屌絲群體,短時間內竟然凝聚不少負能量,信奉頓門教人數遠遠超過漸門信徒,而某些原漸門教徒經不住別出心裁、獵奇搞怪的誘惑,舉棋不定,或見風使舵,改變教門,使頓門信徒如同虛火上升,好似腐屍腫脹,人數遠超漸門巴。

但這能說明什麼問題?頓門信徒中,除了少數像王室成員這類精英而外,大多數人原有身份敢公布嗎?阿嗜尼修習禪法的曆史到底有多久?有沒有資格傳播光明正大的佛法?

摩訶衍對信徒良莠不分,如此,殺人犯得以逃避刑罰,偷盜者免於賠償,窮屌絲因不勞而獲沾沾自喜,房姐明目張膽腐蝕律令與製度。佛法精義在於消滅分別,此分別乃是大境界,而非初級階段的混淆是非。修習佛法之初,必須分清類別,厘定層次,然後才能通過鍥而不舍的禪悟,逐布獲得真知灼見,最終求得解脫。倘若一開始就抹殺分別,隻能造成野馬陽焰、塵埃霧霾般的虛幻假象,並導致混亂。昔時,唐朝任命官員,視品級流外均給填寫在紙張上的告身。告身紙張根據官員級別大小有分別。實行過程中,官爵冗濫,當權任官者有意抹殺諸多分別,手握空白“告身”,卻視賄賂多少隨時填寫,豈不荒唐?而吐蕃先王鬆讚幹布英明睿智,以告身材質、章飾符號為分別,官之最上者飾瑟瑟,金次之,金塗銀又次之,銀次之,最下者為銅,差大小,綴臂前以辨貴賤。同時,吐蕃製度規定各類世俗管理,殺人者償命、鬥爭者罰款。偷盜者除追還原物外,加罰八倍。奸淫者斷肢,並流放異地。謊言者割舌或發誓。虔信佛、法、僧三寶。孝順父母、報父母恩。尊敬高德,以德報德。敦睦親族,敬事長上。勿與賢者貴胄相爭。出言忠信,等等。而在摩訶衍頓教禪法彌漫的訟割、章蹉和勃宕漫三地,卻混亂不堪。告身、製度和律令都失去了威嚴。大元帥、夫人、小姐、女主人及親屬的糧食被盜,重者不能被砍頭、解肢分屍、絞刑、活埋、剝皮,輕者也不處以斷肢、挖眼、割舌、劓刑、黥刑、笞刑、鞭刑。那些窮屌絲調戲了粟特雜耍團女主角後也不會罰沒財產或罰金。於是乎,凡是頓教風行的地區,殺生、不與取、邪淫、妄語、離間語、粗惡語、綺語、貪欲、嗔恚、邪見等屢見不鮮……而那些可憐的、正直善良的、具備分辨善惡能力的平民百姓,戶主姓名、人口、性別、年齡、授田數、牧場數、草山數等分別被抹殺,計量土地與糧食之“半突”、“ 突”、“步”、“畦”、“蕃斛”、“蕃升”、“漢斛”、“漢升”等不用換算而胡亂使用……倘若任其發展下去,蕃地非但難以保持純潔,恐怕連太陽、月亮、星辰這樣蒼穹中的寶貝都會被野馬塵埃和烏煙瘴氣所遮蔽,昔時唐朝的安史之亂就是這樣形成的。

唉,吐蕃前途堪憂啊。

陛下!對您提出的問題,卑臣可以如此總結:尚修羅本來就沒有箱子,沒有鎖子,當然也沒有鑰匙,一切疑惑、迷障及諸種假象都是摩訶衍教義所致。因此,請您下詔,令摩訶衍及其弟子立即停止傳播頓教。

頓門信徒紛紛起身,欲辯論,讚普搖動金聲玉鐸,淡然問:“情況真的有這麼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