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佐川清是一個肯賣力的人,倒不如說他是一個肯吃苦的人更為貼切。事實也是這樣,正是因為佐川清肯吃苦,才使自己從一窮二白到億萬富豪。所以,一個人成功的法則,有時就像韋爾奇說的那樣:“肯吃苦就是財富。誰能珍惜點滴時間,就像一顆顆種子不斷地從大地母親那兒吸取營養一樣,惜分惜秒,點滴積累,誰就能成就大業,鑄造輝煌。”
很顯然,佐川清的成功就是來之於吃苦——佐川清的成功,也隻是他肯吃苦而已,並不是佐川清有什麼特殊的本領。事實上,人生的許多財富,都是平凡的人們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而取得的。就是一個極其貧窮的人,隻要他沿著已有的道路不斷開拓進取,永不停息,那麼,他也會像佐川清一樣是個成功的人。
很多有錢的富豪,不要看他們成功後春風得意,其實在他們創業之初,很多人都離不開自己肯吃苦的品質。比如“推銷之神”原一平和李嘉誠,他們都是肯吃苦的人。
當有人問原一平推銷成功的秘訣時,他當場讓提問者上前摸摸他的腳板。提問者摸了摸,感到十分驚訝地說:原一平腳底的老繭好厚哇!
原一平說:“因為我走的路比別人多,跑得比別人勤,所以腳繭特別厚。”
李嘉誠在一個公開場合也對他的崇拜者說:“我也可以告訴你,我腳底的老繭也很厚。”
李嘉誠的成功也是和肯吃苦分不開的,當年,李嘉誠每天都要背著一個裝有樣品的大包從堅尼地城出發,馬不停蹄地走遍香港的大街小巷,從西營盤到上環到中環,然後坐輪渡到九龍半島的尖沙咀、油麻地。李嘉誠之所以成功,也就是像他自己說得那樣:“別人做8個小時,我就做16個小時,最初別無他法,隻有將勤補拙。”
原一平、李嘉誠,特別是佐川清,他們的成功都離不開勤奮二個字。
可是,很多人認為,一個人從貧窮到富有,那需要有一定的天分。其實,這種認識是一個人對自己成功的最大誤導。因為就連愛因斯坦也認為:“所謂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加上百分之一的機會。”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也這樣說過:“我不否認人有天資的差別,但根本的問題是肯吃苦。我小時候念書時,家裏人說我笨,老師也說我沒有學數學的才能。這對我來說,不是壞事,反而是好事,我知道自己不行,就更加努力。經常反問自己:‘我努力得夠不夠?’”所以,沒有人能依靠天分成功。
很多人羨慕那些億萬富豪們的富有,殊不知他們在富有的背後所付出的艱辛。
西安海星集團總裁榮海每天的日程是以分秒來安排的,他一年四季沒有假期,甚至父親生病住院,也很難抽出時間到醫院陪護。
重慶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善,從41歲開始到64歲,他都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一次,他剛剛從醫院打完吊針,就連著接待了好幾撥記者,而最後一撥記者結束采訪時已是晚上12點了。
卓達集團董事長楊卓舒每天的工作時間更是驚人,早上8點多起床,巡查、接待、開會、晚上則集中處理文件,製定計劃,一直到淩晨3點。有一次,幾個媒體的記者聯合采訪他,晚上11點開始交談,采訪時間持續了3個小時。采訪完畢,記者們都已經疲倦得不行了,而楊卓舒居然還準備接待另一個客人。
很多富有的人總是把肯吃苦當作自己成功的法寶。
遠大集團總裁張躍不相信成功有捷徑,他隻相信吃苦。他常說:“這是好多人的願望,就是想找到捷徑。我簡直就不相信有機遇這個詞,我總相信,如果說有機遇的話,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為什麼你抓不到他抓得到?你可能不夠吃苦,導致感覺或直覺比較麻木,而肯吃苦的人會持續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素質,變得越來越敏銳。”
很顯然,很多人財富的取得,無一不是用汗水和畢生精力的結晶,他們為之拚搏於其中。人們應該知道天道酬勤的道理,明白財富是掌握在那些肯吃苦工作的人手中的。任何偉大的事業都不可能是唾手可得,任何光輝的背後都藏著不為人知的汗水和淚水,甚至血水。所以,如果你到現在還沒有成就,除了要找到客觀原因,更重要的是找到主觀原因,在心裏問自己到底付出過多少。一位作家說:“不願吃苦,不能吃苦,不敢吃苦的人,往往吃一輩子苦。”要有成就,就必然要耗費體力和精力去換取,那些遊手好閑、不肯吃苦的人因為不願意好好地工作勞動,所以也沒有富有的可能。
命運點撥
1.從尊重自己的工作開始
職業無貴賤,任何職業都會給我們帶來很多除了財富以外很多寶貴的東西。不論你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首先你要學會敬業。
梁啟超在他的《敬業與樂業》中是這樣精彩描述的:“敬字為古聖賢教人做人最簡易、直捷的法門,可惜被後來有些人說得太精微,倒變了不適實用了。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說:主一無適便是敬。用現在的話講: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
當大總統是一件事,拉黃包車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稱,從俗人眼裏看來,有高下;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並沒有高下。隻要當大總統的人,信得過我可以當大總統才去當,實實在在把總統當作一件正經事來做;拉黃包車的人,信得過我可以拉黃包車才去拉,實實在在把拉車當作一件正經事來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這叫做職業的神聖。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唯其如此,所以我們對於各種職業,沒有什麼分別揀擇。總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勞作的。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至於我該做那一種勞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便是天地間第一等人。”
在2006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18名農民工格外引人注意。在這18人中,有7人來自建築業,4人來自采掘業和製造業,7人來自服務業和其他行業。管道工、澆注工、木工、鋼筋工、爐前工、搬運工、清潔工、飯店服務員、保安等等,他們都從事著一些城裏人不願意幹的職業,但是都是在平凡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為什麼?他們中間的每一個人都極其熱愛和尊重自己的工作,不覺得自己的工作給自己丟臉,相反地,正是因為這種精神,他們努力工作,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和理解。
一個人想要富有,那就要敬業,敬業的前提就是尊重自己的職業,因為一個看輕自己的職業的人,心裏的蔑視讓他不可能全心全意地去對待工作,隻有尊重並對自己的職業引以為豪的人才能迸發出高度的工作熱情。那怎樣尊重自己的工作呢?
尊重就是要拋棄一切世俗的成見,無所謂貴賤,任何工作都有其雙麵性,既可以是偉大的,也可以是平凡的。我們說它偉大是因為這個世界需要有各種各樣職業組成,精彩是由每一個人創造的,說它平凡是因為工作是每個人生存的一種手段,不管是為了溫飽而工作,還是為了抱負而工作,生存狀態的不同不能改變它本來的性質。如此說來,心裏是不是坦然了很多,工作本身對於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不平等的是人心。
有一個發生在美國紐約曼哈頓的故事:
在美國著名企業巨象集團總部大廈樓下的花園裏,有一位40多歲的中年女人領著一個小男孩坐在了長椅上。她看起來似乎對那個男孩很生氣,不停地在說著什麼。
離他們不遠的地方有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正在修剪灌木。突然,中年女人從挎包裏揪出一團衛生紙,一甩手將它拋到老人剛剪過的灌木上。老人詫異地看了一眼中年女人,什麼話也沒說走過去把紙扔進了垃圾筐。而中年女人卻看起來滿不在乎的樣子。
過了一會兒,中年女人又揪出一團衛生紙扔了過來。老人再次把紙扔進垃圾筐,然而,老人剛回到原位拿起剪刀,第三團衛生紙又落在了他眼前的灌木上……一會功夫,老人一連撿了那中年女人扔的六七團紙,但他始終沒有露出不滿和厭煩的神情。
“你看見了吧!”中年女人指了指修剪灌木的老人對男孩說:“我希望你明白,你如果現在不好好上學,將來就跟他一樣沒出息,隻能做這些卑微低賤的工作!”
老人聽見這話,放下剪刀走過來,對中年女人說:“夫人,這裏是集團的私家花園,按規定隻有集團員工才能進來。”
“那當然,我是巨象集團所屬一家公司的部門經理,就在這座大廈裏工作!”中年女人驕傲地說並掏出一張證件朝老人晃了晃。
“我能借用一下你的電話嗎?”
中年女人非常不情願地把手機遞給老人,同時對男孩說:“你看這些窮人,這麼大年紀了連手機也買不起。你今後一定要努力啊!”
老人很快打完電話後一名男子匆匆走過來,女人認識那個男子,他是巨象集團主管任免各級員工的一個高級職員。男子恭敬地站在老人麵前,老人對他說:“我現在提議免去這位女士在巨象集團的職務!”“好的。”男子答道。
老人說完走向那個男孩說:“我希望你明白,在這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尊重每一個人和每一份工作……”說完,老人撇下三人緩緩而去。
中年女人大惑不解地問那位男子老人是誰。
男子說:“他是集團總裁詹姆斯先生。”
這個故事表麵上看是教育人們要尊重人,可是,我要告訴你的是有時候輕視人是因為輕視他的工作。其實,每一個人,每一份工作都是我們必須尊敬的,不能因為所在的工作崗位平凡,就可以隨意地踐踏別人,對自己也是一樣,不要以為你的職業比別人高貴多少,或者比別人低賤多少。因為你覺得你的工作高貴,那你就是在踐踏別人,這樣的人會遭到別人的輕視,不是輕視你的工作,那是輕視你的為人。如果你覺得你的工作比別人低賤,那就是你自己在踐踏自己,連自己都輕視自己,這樣的人,別人會更輕視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