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吃苦耐勞改變人生(3 / 3)

其實,人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裏,真正能拋開名利是很難的,畢竟隻有少數人能如此超脫。但是,對於那些因為從事的工作而給自己帶來自卑感的人來說,自卑的產生是因為名利心的唆使,驕傲也是因為名利心唆使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驕傲的人會因為別人的自卑更加得意。所以,你越自卑,你的對手越得意,反之,你如果能灑脫對待別人的評價,以一種平常並且帶有敬意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工作,久而久之,別人也就失去了調侃你的興趣,不會再因此津津樂道,相反,會對你和你的工作產生一份敬畏。

事情總是有幾個方麵的,既然有輕視自己工作的人,那當然也就有以自己工作為榮的人,這樣的人無疑也應該尊重自己的工作,因為你的工作給你帶來了自豪和驕傲,你沒有理由不尊重它。

另一種人看輕自己的工作是因為他們覺得工作就是給他們提供生活保障的依靠,認為工作是謀生的代價,是無可奈何的勞碌之舉,而不是把它看作創業的必由之路和獲取健全人格的手段。如果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既然你認為你工作隻是為了生存而已,那你人生的重點又在哪裏?是生活,是期望有一個快樂而富足的生活。那麼,快樂富足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工作恰恰是你生活裏物質基礎的來源。俗話說:飲水思源,你有理由不尊重自己的工作嗎?或許又有人說了,快樂富足的生活也不一定需要豐厚的物質基礎。你所追求的是精神世界的富足,那麼,我來告訴你:首先,不論你選擇的是什麼樣的生活狀態,生存是前提,所以問題又轉回到原來的地方,我們沒有理由輕視給我們的生存提供物質保障的工作。

當然,如果思想中充滿了名利,沒有正確的工作觀,隻為了名利而工作,這樣的態度是不能夠長久的,也很難在事業上有所成就。一個勤奮敬業的人也許暫時不能獲得上司的賞識,但可以獲得他人的尊重。這種精神就是人生的一筆財富,不管走到哪裏,從事什麼樣的工作,你都會為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和自豪,總有一天你會超越平凡。

一個對自己工作敬業的人,能麵對任何困難,在挫折麵前會認真總結教訓,永遠以積極的態度看待成功與失敗,就能不斷成長進步;不會去計較報酬和名譽,不受周圍環境的幹擾,不受誘惑,按照既定的目標,始終如一地做好工作,其結果名利雙收。

所以,尊重自己的工作也是尊重自己的一種表現。工作在人的一生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如何看待工作就是一個必然要麵對的問題,而這個問題的認識和處理是否得當,將對一個人的人生產生很大的影響。

尊重你的工作吧!不論是什麼性質的工作,都需要和值得尊重。

2. 切莫好高騖遠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些都形象地說明了世間那些大的東西無不是從細小的東西累積而來的。這同時也告誡人們,無論你現在做什麼事情,都必須要有堅強的毅力,從點滴做起,才有可能成就大事業。

誠然,你心性高傲、目標遠大固然沒有錯。但你也要知道目標猶如靶子,它必須要在你有效的射程之內才有意義。如果目標太偏離實際,這反而無益於你的進步。好高騖遠,終將是黃粱美夢一場。也許這場夢你做得很長很長,但你將不會有任何的改變。沒有真正的本領和能耐,隻能是誇誇其談和牛皮掀天,沒有確實可行的方案和措施,隻能是空空洞洞的胡思亂想。所以,此時開始,邁出你堅實的步伐,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吧!

那些好高騖遠者大多不切實際,他們的目標既脫離現實,又脫離自身。他們總是不屑於周圍的一切,這也看不慣,那也看不慣。他們成天牢騷滿腹,甚至以為周圍的一切都與自己為難,大有“天妒英才”之憾。他們總是不能正視自身,無自知之明。

好高騖遠者大多沾沾自喜於過去某方麵的那一點點成績,總是習慣於以己之長去比他人之短,於是心中唯美的自己愈顯得高大挺拔了。其實,那些好高騖遠者真該好好地掂量下自己的分量,否則脫離了現實便隻能生活在虛幻之中,脫離了自身便隻能見到一個無限誇大的變形金剛和美輪美奐的空中樓閣、海市蜃樓。

有了目標,還要有決心為你的目標付出代價,如果你空有大誌,而不願為理想的實現付出辛勤勞動,那麼你的“理想”其實隻是胡思亂想罷了,不會帶來一絲有價值的東西。好高騖遠者多是懶漢,他們害怕吃苦,情緒懶散,好逸惡勞,貪圖享受。他們甚至打心眼裏瞧不起那些吃苦耐勞者,認為那是愚蠢的。他們也打心眼裏瞧不起那些每天圍繞在自己身邊的所謂小事,不屑於去做好它。

在人際關係中,好高騖遠者也是最不受歡迎的一類人。對地位比他高的人或巴結奉承、奴顏卑膝,或不屑交往,認為別人沒有什麼了不起;而對地位比他低的人,則一律鄙視瞧不起。結果,地位比他高的人瞧不起他,地位比他低的人同樣也瞧不起他。結果當然是悲慘的,小事他瞧不來不願做,而大事本想做卻做不來。於是一事無成,眼看著別人碩果累累,他空有抱怨,空有妒嫉。

如果你願意一切從頭開始,要想度過人生的難關,要想成就你高遠弘大的事業,實現你的理想和追求,那麼你就必須從最細小最微不足道的地方做起,從最卑賤的事情開始。你必須要清楚,隻有自己首先麵對真實的社會和人生,社會和人生也才會真實地麵對你,你隻有付出攀登險峰的實踐,才能領略到那無限的風光。

3.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中國有句俗語:“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在工作中,麵對每一次困難與挫折都附帶著等值好處的種子。困難與結果是一對永遠對立的矛盾統一體。

在你麵對困難的時候,往往也是你增長見識、增加能力、加大成功幾率的良好時機。因為這種困難是達到結果的必經程序,沒有這樣的困難你就永遠不能富有。在某種意義上說,困難往往與機會同在,它會為你帶來你想要的結果。

正如溫斯頓?丘吉爾說過的一句話:“苦難就是機遇。”

猶太人自有史以來備受欺淩,甚至慘遭殺戮,每時每刻都可能麵臨妻離子散、背井離鄉。然而猶太人卻仿佛總是同巨額財富攜手而來。當今世界幾乎所有的金融領域都有猶太人的影子,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許多富有的人,在困難麵前總是愈挫愈勇,不戰栗,不退縮,胸膛直挺,意誌堅定,敢於蔑視任何厄運,嘲笑任何逆境;因為憂患、困苦不足以損他毫厘,反而會加強他的意誌、力量與品格,促使他堅定地向自己的目標結果進發。

日常工作中,也必然會出現一些困難。例如,忽然有一天,老板將一份非常棘手的工作交給你,你會有怎樣的感想?你可能會想:“老板真是不公平,把這麼麻煩的事情交給我,而同事博特卻每天清閑自得,他比我拿的薪水還多呢!”也許這樣想有你的道理,但是,你不如說服自己:“在老板的心目中,我比博特優秀。即使是老板有意優待博特,那麼如果我把問題解決了,老板也會心知肚明的。”如此,你的心態就會非常開闊,你的努力也不會白費。就像當年安德魯?羅文那樣,勇於承擔任務,戰勝重重困難,最後終於把信送給了加西亞將軍。困難承載的機會就是他可以借此獲得的一切,包括財富、榮譽、職位等等。

鬆下幸之助曾經說:“沒有永遠的失敗,隻有暫時的困難。失敗能提供給你以更聰明的方式獲取再次出發的機會。”遇到挫折時,記住,隻要你積極麵對,那隻是黎明前的黑夜。

“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充分地說明了在追求人生財富的路上,失敗幾乎是在所難免的。有一位社會學者說:“我對古今中外的科學家做了充分地探討,任何一項科研項目的成功都不是一次實驗就成功,其間都經曆了曲折與坎坷。”

那些偉大的科學家,在經曆了無數次失敗以後,依然不放棄對科學真理的追求,想必對失敗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心理學家在談及科學家的失敗時說:“對於他們來說,失敗就是成功的先期經曆,這是每一項科學研究必須經曆的。”

日本本田公司在全世界都有口皆碑,但是,人們對其創始人本田宗一郎的了解也許不是很多。本田宗一郎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裏。這個窮學生從來就不喜歡學校的正規教育,反而對機械研究情有獨鍾。可是,一個文化教育程度不高的人,想要製造摩托車、汽車,又談何容易呢?在本田的一生中,曾經失敗過多少次連他自己都不清楚,但是本田能夠記得清楚的是,他每次總是要仔細地探討失敗。

本田說:“每次失敗後,我都要灰心喪氣地消沉幾天,但是幾天過後,我又變得精神抖擻起來。我開始對前幾天的失敗進行思考,找出失敗的真正原因,然後再提醒自己該從什麼地方入手,避免失敗。”

本田的技術一天天地突破,後來他的公司也在一天天壯大,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成功打敗了幾百個競爭對手,立足於摩托車和汽車行業,並且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本田在回憶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時,說出了令很多人驚訝的話,他說:“感謝失敗!我成功的經驗完全來自失敗。”本田大膽地承認,自己的成功秘訣來自於自己對挫折失敗的反省。

在本田公司,如果有失敗發生,一定會將這次失敗作為公司的重點探討專案。公司董事會要針對這次失敗仔細探討,然後將探討結果向整個公司的每個成員發布。這樣的管理方式與模式,在全世界的知名企業裏也是很獨特的。

由此可見,本田宗一郎今天的成功幾乎是必然的。

反敗為勝,獲得成功,其實並不是什麼難事,隻要我們及時發現自己的錯誤,主動麵對失敗,積極探討失敗,並找到失敗的真正原因,並及時改正,就一定會取得成效。

事實上,大大小小的困難構成事業的全部,但它同時會給你帶來寶貴的閱曆。在每次解決困難和問題的過程中,總結、吸取經驗教訓,會使你的能力有所提高,在困難中得到曆練,業務得以精湛,從而在人生的道路上遊刃有餘。

有句話說得好:“苦藤結瓜瓜兒甜。”每一個人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難免會失敗受挫。每當這時,我們應該相信風雨過後,就是美麗的彩虹,做到不怕苦、不畏難,迎難而上,勇敢地接受挑戰,克服困難,達到理想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