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輯 做事有顆責任心(1 / 3)

�\u0007

���一個人要是能時時刻刻為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他就是一個可以信賴的人,一個可以托付重任的人,一個能做大事的人。窮不是命,富不靠運。所謂命好的人,就是時時刻刻都能記得自己肩上的責任和義務,在擔起責任的同時也獲取了財富。

案例品讀

鄭裕彤——從商鋪學徒到珠寶大亨

鄭裕彤是港澳珠寶業的大亨,他對祖國和家鄉的建設都給予很大的支持,像中山大學,廣州豪華的中國大酒店,廣州興建的發電廠和高速公路,這些他都曾投過大量的資金。在他的故鄉順德,鄭裕彤更是多次捐款建造醫院和學校……據統計,他在大陸的總投資已超過80億港元,占他的新世界集團總資產的20%左右。但是,這樣一個商界的富豪,並不是借著祖上的蔭功發家的,而是憑著自己的實幹,使自己成為珠寶業的天才。

鄭裕彤出生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自己的家鄉是廣東順德縣一個貧窮偏遠的小鎮。在廣東順德,他們一家人靠父親開一個小店糊口,雖然鄭裕彤家境貧窮,但父母對他卻有很高的期望,節衣縮食送他到學校念書。在鄭裕彤念剛上小學的時候,因為日本侵略廣州、香港,人民在戰火紛飛中衣食不穩,性命難保,紛紛出外投親靠友。家裏本來就不富裕,再加上戰火燒到廣東境內,一家人在順德很難生活。當時,澳門是葡萄牙殖民屬地,日本軍沒敢侵犯澳門,於是他們全家隻好去澳門謀生。

在澳門,他們並沒有能改變貧困的生活,鄭裕彤小學畢業後,他就沒有機會繼續上中學了。母親對他說:“不要再讀什麼書了,你也長大了,該去找點零活幹,掙點錢養家糊口了。”就這樣,14歲的鄭裕彤就開始養家了。那時的鄭裕彤個子不高,因為缺乏營養,身材顯得非常單薄,但繁重的打工生活並沒有壓垮這個瘦弱的少年,他看起來機靈而樂觀,在工作之餘還有說有笑的。鄭裕彤15歲時,他到周大福金鋪去當了學徒。

金店用人是很特殊的,不知底細的人老板是不會任用的。因為金鋪的老板是父親的朋友,再加上鄭裕彤很懂事,因此便接收了小鄭裕彤,讓他在店裏當了個學徒。

在舊社會鋪子裏的學徒就是一個雜役,鄭裕彤到鋪子後,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掃地、擦灰塵、洗廁所、倒痰盂等,在店裏做這些雜的工作。等到他把店裏打掃幹淨後,其他的夥計才來上班,自己隻有在空餘時間才在店麵學習接待點小生意。因此,他每天比任何人都要早到店鋪。這對於一個隻有十四五歲的孩子來說,每天的工作就會十分辛苦,但小鄭裕彤十分珍惜這份工作,他也很老實,沒有一句怨言,一直勤勤懇懇地工作著。

鄭裕彤雖然老實,但做事勤快、愛動腦筋,一心為老板著想。一天,老板派他去碼頭接人,忽然,他看見一位商人向人打聽哪裏可以兌換港幣,當時許多人知道這是一個好商機,年紀還小的鄭裕彤也和眾人一道搶奪這個商機,他對這個人說:“到周大福金鋪可兌換,價格公道。”因為他說話時口齒笨拙,這樣反倒在眾口之爭中贏得了商人的信任,這個商人就隨他來到了“周大福”,他就這樣為鋪子開創了一筆新的生意。

在店裏做夥計的人,為了將來能有出人頭地的機會,所以他們之間總存在著明爭暗鬥,他們每個人所掌握的生意訣竅是不會告訴別人的。因此,鄭裕彤很難從同事中學到本領,於是,年少的鄭裕彤暗察同事做生意時候的表現,一有機會還到其他店鋪偷著去觀摩。

有一段時間,鄭裕彤早晨總是小跑著來上班,還常常遲到,老板覺得鄭裕彤有些反常。一天早晨,老板發現夥計們都上班好一會兒了,才見鄭裕彤滿頭大汗跑來。老板板起臉,嚴厲地責問他說:“你從哪裏來?為什麼遲到?”鄭裕彤解釋說:“我路過人家珠寶行時看人家做生意去了。”

老板惱火地說:“自己家的都沒有看透,別人家的有什麼看的?”

鄭裕彤自信地回答:“我看別人家的生意,比我們店裏做得精明,隻要客人一踏進店門,店裏老板、夥計總是笑臉相迎,有問必答;無論生意大小,一視同仁;即使這回生意做不成,人家留下一個好印象,下回還會光顧……待客禮貌、周到是非常重要的。”這一番話一下子把老板給怔住了,聽了也十分高興,因為老板明白,這些經商的訣竅很少有夥計能說出來。接著,他向老板提了很多合理建議。從那以後,鄭裕彤取得了老板的信任,老板也對他另眼相看,認定這小夥計將來會有前途。於是,老板總是有意識地培養鄭裕彤,提拔他當店裏的主管,使他能施展才華。後來,老板又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使他成為金鋪的半個主人。

既然鄭裕彤和老板成了一家人,在經營上,老板更放心地讓鄭裕彤去幹。很快,鄭裕彤已經掌管著周大福珠寶行的全部賬務,並且負責黃金交易和鑽石、珠寶生意。經過十幾年的苦心經營,鄭裕彤的經驗越來越豐富,業務也越來越廣。1956年,嶽父把大部分股份轉讓給了鄭裕彤,自己隻保留了部分股份,把經營權徹底地交給了鄭裕彤。

就這樣,鄭裕彤從一個學徒一下子當上了老板,當然,他也沒有令人失望,在他掌權周大福後,就立即大刀闊斧地放手大幹起來。首先,他要使自己的員工有歸屬感,於是他將一部分股份派分給那些多年以來為公司立下汗馬功勞的老職員,這樣,公司的效益就和員工的利益直接掛上了鉤,大家更努力地為公司賺錢了,他的這一舉措,使得公司當年就盈利達500萬港元。

一個外行可能不知道,一個珠寶商要想經營好生意,第一要經營好珠寶之王——鑽石。他首先從壟斷性組織戴比爾公司獲得了牌照,這樣他就可以從戴比爾公司購買鑽石。當時,這種牌照在全香港隻有1張,但後來鄭裕彤又設法弄到很多張戴比爾牌照,如今他已經擁有十幾張戴比爾牌照,每年進口鑽石的數量大約占香港總進口量的30%。同時,他還從比利時、英國、美國等國進口鑽石,成了香港最大的鑽石商。

鄭裕彤在經營珠寶業成功後,又投資房地產。在跑馬場建造藍擴別墅;在香港鬧市區建造香港大廈;並在後來建起了全世界超一流的豪華建築——新世界;直至後來在港島灣仔興建的香港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這些都成了鄭裕彤的財源。

後來,鄭裕彤成為香港超級富賈,個人資產達300億港元。他的新世界集團更是集酒店、房地產、黃金珠寶業等多元化全方位發展的跨國集團。成為億萬富豪的鄭裕彤,在別人問起他的致富之道時,回答了24個字:“守信用,重諾言,做事勤懇,處事謹慎,飲水思源,不應見利忘義。”鄭裕彤還深有感觸地說:“要辦好一項事業,最困難的是尋找人才。要找到真正有責任心的人,是最不容易的事!”人們常說鄭裕彤的運氣好,而鄭裕彤的母親卻說:“你們隻看到了幸運,卻沒有看到我兒子工作起來像拚命!”鄭裕彤自己也說:“一個人的一生,幸運碰上一兩次是可能的,但不可能永遠幸運。如果你希望永遠幸運,你一定要有責任心,那樣財富才會常伴你左右。”

成功法則

做事有顆責任心

在鄭裕彤的背後,我們看到了什麼?為什麼一個貧窮的學徒就能平步青雲,成為一個老板,最終成為一個富豪呢?很顯然,鄭裕彤給我們展現的成功模式,其核心就是“責任”二字。

按常理來說,一個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學徒,做一些初級的工作才是正常的,他往往不會做出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比如說鄭裕彤,他在店裏的地位很低微,很多事根本輪不到他去操心,但事實卻不然,鄭裕彤不僅用心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而且還盡最大的可能為店裏多擔一份自己的責任。

可以說,鄭裕彤之所以得到老板的賞識,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不是嗎?當他在做好掃地、擦灰塵、洗廁所、倒痰盂等這些本職工作的同時,更是把珠寶店的發展惦記於心:在碼頭上拉生意,研究珠寶經營策略……鄭裕彤不僅認真做好本職工作,也願意接受額外的工作,能夠主動為老板分憂解難。這就是一個人有責任心的有力體現,這更是一個普通學徒很難做到的。如果隻想自己工資不高,應負的責任也不大,何必為自己的老板去多操那份閑心的。但是,鄭裕彤則不同,他以超強的責任心麵對自己卑微的工作,這也為自己富有起來打下基礎:博得老板的信任,成為老板的佳婿。這樣,一個貧窮的“小學徒”,一下子就成為“大掌櫃”。

所以說,做一個有顆責任心的人,往往會是一個人成為富豪的開始。

一個人能承擔多少責任,就能承載多少成功,以高度的責任感對待自己的事業,對於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能勇敢地承擔,這是保證一個人能富有起來的基本條件。因此,責任是我們每個人所必須承擔的,無論一個人擔任何種職務,做什麼樣的工作,都有對他人的責任,這是社會法則,這是道德法則,這還是生存法則。那麼,誰賦予我們責任?為什麼我們必須承擔責任?如果你是社會上的一個個體,你就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對配偶的、父母的、兒女的、朋友的、社會的、工作的責任,總之,我們從有認知開始就有很多責任,因此,勇敢地承擔起你的責任,這是做人的一個標準,也是成就事業的基礎。

眼下,很多人認為自己是在為老板打工,是在跟老板做一種交易,他們認為我付出智力或體力,獲取一份報酬,老板付給我工資,那麼工作就是一種交易而已。事實上,這些人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工作的本質,沒有認識到這其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