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輯 找準自己的位置(3 / 3)

沒想到,一盒子的螺母,竟沒有一個能與螺釘的尺寸、型號相吻合的。

維修工陷入了尷尬的沉默之中。

老板見狀又急又氣,說道:“對於這台機器而言,隻有那個與螺釘吻合得天衣無縫的,才能叫做螺母,其他的隻能叫做廢鐵。現在你盒子裏全是一塊一塊的廢鐵,沒有一個‘螺母’。”

這個老板雖然說的是氣話,但其中蘊含著的道理卻發人深思。隻有合適的螺母才可以讓機器運轉起來。由物及人,在工作中,隻有合適的位置才可以讓一個人充分發揮能力。因此,某管理大師說:“如果你在一個位子上努力工作,卻仍然無法按期完成任務,那麼,你就要自我反省一下:是否是‘錯誤的定位’讓你成為了‘不合格的螺母’。”

衡量一個人的定位是否準確,不在於他做了多少工作,而在於對於這個位置上的各項任務,他是否能夠高質量地按期完成。

羅勇是廣東某大型家電公司的技術人員。他技術過硬且經驗豐富,再棘手的技術難題到了他那兒也會被迅速解決。公司的人都稱他 “技術神聖”。但羅勇心裏卻不這麼想,他總覺得自己更適合做管理工作。

一天,羅勇得知人力資源部門的主管另謀高就了,興奮異常。為了爭得這個職位,他用盡心機,最後他如願以償,被上級任命為新的部門主管。上任後羅勇才發現,自己根本不是這塊料。每天,他坐在辦公室裏,望著桌上的一大堆文件發呆,不知從何處下手。而他的下屬卻正等著他發號施令,人力資源部的工作幾乎陷入了停滯狀態。

如果你不想讓自己重蹈羅勇的覆轍,那麼,你一定要找準自己的位置。而要做到定位準確,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認清自己。

到希臘中部帕爾納索斯山的阿波羅神廟朝覲和膜拜的人們,並不是對古老的“德爾斐神諭”有什麼奢望,真正令求知者心儀、讓旅行者仰慕的,是傳說中阿波羅神廟門楣上的那句話——“人啊,認識你自己吧。”數千年來,這句話如黃中大呂,穿越時空,一直在給人類以理性的昭示和警醒,包括現代那些正忙於給自己定位的人們。

然而知人難,知己更難。哲學家亞裏士多德說過:“對自己的了解不僅僅是困難的事情,而且也是最殘酷的事情。”

由於“認清現實”的殘酷性,很多人選擇了逃避。這是正確定位堅決不允許的。事實表明,定位的準確度是高還是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對自身的認識程度。你對自己認識越清楚,了解得越透徹,定位就會越準確。定位越準確,工作時才能越發得心應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缺陷,都有不足,同樣也都有優點,都有特長。要想進一步加快工作進度,了解自己的主要特長和優勢是必需的。在知道自己的特長是什麼的同時,你還要了解發揮這些特長需要什麼樣的條件。這是你找準自己位置的根本依據。

一個人隻有去從事與自己的特長相符合的工作時,才能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特長在哪兒,不從自己的長處著眼定位,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從自己的短處出發,久而久之,你就難以擺脫“高智商低績效”的命運。

在現實中,你給自己定位時,是以社會地位、威望、體麵、金錢等元素作為定位標準,還是根據自身實際,以最能充分發揮自身特長為標準?

如果答案是前者,那麼很抱歉,你正在犯一個愚蠢的錯誤。這個定位標準隻會蒙蔽你的心智,阻礙你的特長的發揮。到頭來,你隻能被動地應付工作,根本無法高質量地完成任務。如果是後者,在工作中,你就能調動起自身的全部才能,出色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把工作做得更加完美。

打個比方說,讓你手中拿著一本自己很感興趣的書站在牆根,一隻腳踏地,一隻腳向後蹬在牆上,你很可能可以持續幾個小時保持這種姿態,絲毫不會感覺累。相反,你還會其樂融融。但假設你的手中沒有了那本令你著迷的書,再讓你以相同的姿態站在牆根下,相信用不了幾分鍾,你就會心煩意亂,感到腰酸腿痛,堅持不下去了。對待工作的態度與其道理相同。

如果你很幸運,已經為自己找到了準確的位置,這的確可喜可賀。但需要提醒的是,即使現在你已為自己做出正確的定位,也要時刻防止再度成為“不合適的螺母”。

因為一個人的特長不是固定不變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這種變化軌跡多呈曲線,一般是開始向上增長,當增長到最高值的時候,特長便不再增長,經過一段時間的平台期後,就會向下衰退。所以,一定要根據自身特長的變化曲線,及時調整自己的職業位置,這樣你才會在工作的各個階段均能成就卓越。

4.利用自己的特點賺錢

一些有聲譽的老店和一些名牌商店,消費者對它產生了信任感,價格可以定高一些。這樣既提高了商品的價格,也提高了商品的聲望。

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峽穀沙漠中有一家麥當勞的分號,遊人都喜歡在此解決肚子問題,其實這兒的價格比其他地方的麥當勞連鎖店高出一大截,正如店家標榜的“本店價格最貴”,但人們並不在乎,因為此“貴”非彼“貴”,其貴在有理,且看店堂裏醒目的“誠告顧客”:

由於本地常常缺水,所需用水需從60英裏以外運來,其費用是常規的25倍,為吸引顧客,我們需支付較其他地方高得多的工資,為了在旅遊淡季亦能正常營業,本店還有季節性虧損,又由於遠離城市,地處偏僻,本店的原料運輸昂貴,所有這些因素使本店的價格昂貴,但我們為的是向您提供服務,相信您會理解這一點。

話說到這個份上,理由再明白不過了。遊人盡管吃著“最貴”的漢堡包、熱咖啡、土豆條,但沒有被“宰”的感覺,反之覺的錢花得“值”,其實,這裏定價的貴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麥當勞本身的魅力。

1996年美國十大商標中麥當勞超過了可口可樂得第一位。本來以麥當勞“世界各地一模一樣”的宗旨,它不應該因在地理位置較差的地方提供同樣服務而收取更高的價格,這個例外最根本之處是它本身的聲譽,這也體現了美國人的精明之處,也是麥當勞之所以敢於宣稱“有教堂的地方就有麥當勞”的原因。

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人的消費意識和消費品味也日趨於從大眾化走向個性化。以自己獨具個性的產品適合消費者的個性消費,這已是擺在新世紀經商者麵前回避不了的課題。所謂個性產品,就是要為自己的產品製造“人無我有”的營銷氛圍。

在“人無我有”的意識上,再往下引申,那就是為賺錢敢於為他人不為,做他人不做。

現在的商戰,就是快魚吃慢魚,隻要你想得比別人早,動作比別人快,你就能夠獲得成功!

機會處處都在,隻是有些人不敢去想,有些人不敢去做。因此,有的人去想了,也去做了,所以他們成功了。

2002年韓日世界杯開戰前,當韓國商人指望賺中國球迷的錢時,有一個中國球迷卻異想天開,要賺韓元。2002年6月底,他攜女友從韓國看球歸來時,果真帶回1億多韓元,約合人民幣100餘萬元。看“世界杯”,竟然讓他成了百萬富翁!

這個不同尋常的小夥子名叫蔣超。

剛滿30歲的蔣超是湖南長沙一家電腦公司的銷售員。蔣超想,世界杯召開之際,一定有很多商機,但是走許多人想到後發財之路,很難發財,一定要賺別人想不到的錢。

蔣超和女友隨旅行團來到了韓國。有心賺韓元的蔣超,果斷決定不同女友一起去西歸浦看中國隊的比賽,而是選擇了韓國隊首場比賽的地點——釜山。

蔣超獨自來到釜山。他發現當地商人在出售價格便宜的銅製“大力神杯”。蔣超心中一動:這種銅製品又貴又沉,自己何不用塑料泡沫仿製呢?這樣,又便宜又能帶入賽場,球迷們肯定更喜歡。

說幹就幹,第二天一大早,蔣超就買回了原料和工具,在賓館裏做起了他的“大力神杯”,做完後用金粉一刷,嘿,還真像那麼回事!興奮之下,他沒日沒夜地趕工,韓國隊與波蘭隊的比賽開始前,他已經趕製出了152隻漂亮的“大力神杯”。

比賽當天,蔣超雇人將這些“大力神杯”拉到了釜山體育場的入口處叫賣,每隻1萬韓元。但無人問津,蔣超在心裏默默祈禱:韓國隊,隻有你們贏了,我的這些產品才賣得出去啊!

開賽第25分鍾,韓國先入一球,體育場內頓時歡聲雷動,蔣超憑直覺感到韓國隊今天會大勝,便立刻叫雇來的那個人火速去收購商場裏的韓國國旗,一共買到了1000餘麵。蔣超決心放膽賭上一把。

比賽的結果韓國隊以2∶0幹脆利落地擊敗了波蘭隊,極度興奮的韓國球迷們衝出球場,大肆慶祝韓國隊的勝利。這時,蔣超擺放在那兒的韓國國旗和“大力神杯”頓時成了搶手貨,它們很快便被搶購一空。興奮的球迷們甚至連價格都不問,拿了東西丟下10萬、20萬韓元就走。當天夜裏,在韓國人排山倒海的歡呼聲中,疲憊不堪的蔣超開始盤算他的收益:扣除各項成本,他淨賺1000萬韓元(約合7萬元人民幣)。

首戰告捷,更堅定了蔣超“賺韓元”的信心。第二天,蔣超立馬趕赴韓國隊第二輪比賽的城市大丘。在他的鼓動下,女友也改變了原來的遊覽計劃,趕來大丘與他會合。兩人夜以繼日地趕製塑料泡沫“大力神杯”。眼見韓國隊荷蘭籍主教練希丁克在韓國的威信日升,精明的蔣超不僅定製了荷蘭國旗,還特意找當地人印製了希丁克的畫像。他的成本價才25韓元的“大力神杯”,最高甚至賣到了15萬韓元一隻。

蔣超和女友收獲最大的還是在仁川,這次他們多了個心眼,賽前僅出售了一半帶來的“大力神杯”和韓、荷兩國國旗。他們決定把另一半生意做到比賽現場。

這次比賽,韓國隊擊敗了奪冠大熱門葡萄牙隊。看台上的韓國人都瘋狂起來了。蔣超和女友僅在現場批發、零售希丁克的畫像就賺了2000萬韓元。

賽後,首次衝進16強的韓國人足足慶祝了三天三夜,而這三天三夜的慶祝又帶給了蔣超他們上千萬韓元的進賬!韓國隊八分之一決賽的對手,是曾三奪世界杯的老牌勁旅意大利隊。除了韓國人自己,幾乎沒有人相信韓國隊能過這一關。這一次連蔣超也猶豫了。他關在賓館裏反複觀看了兩隊在小組賽的錄像。最後,他得出一個讓女友都極力反對的結論:韓國隊很可能爆冷門戰勝意大利隊。蔣超決定再賭一把。他收購了賽場所在地大田市場所有商場的“大力神杯”仿製品,同時,自己雇用工人連夜趕製他的得意之作——塑料泡沫“大力神杯”。最後他又動起了腦筋,聯想到朝鮮隊曾經在1966年以1∶0擊敗過意大利隊,而韓朝統一的呼聲日盛,那麼1966again(意譯為“再現1966年的奇跡”),一定可以贏得韓、朝兩國人民的認可。蔣超當即跑去找人印製了印有1966again的旗幟。事實證明這一招非常成功!賽場裏,民族情緒空前高漲的韓國人手裏揮舞從蔣超那兒買來的巨幅旗幟和“大力神杯”,又跳又叫的場麵讓全世界的觀眾都為之動容。

當比賽進行到最後一分鍾,韓國隊奇跡般地打進扳平的一球時,全場觀眾山呼海嘯般地喊起了“1966again”,他們瘋狂地揮舞著“大力神杯”和“韓國國旗”,連在現場觀戰的韓國總統金大中,也忘情地揮舞著一隻仿製的“大力神杯”。讓蔣超倍感驕傲的是,這隻“金杯”正是金大中總統的侍從賽前臨時以12萬韓元的價錢,從他的手中購得的!

在韓國隊與德國隊進行半決賽時,蔣超又別出心裁地賣起了希丁克的塑像。賽場外,希丁克塑像遭到哄搶,最高賣到8萬韓元一隻。最讓蔣超吃驚的是,三四名決賽後,現場大屏幕上韓國總統金大中手中居然又拿著一件他的作品——希丁克石膏塑像!

2002年6月底,蔣超和女友回到湖南,帶回來的竟然是1億多韓元,折合成人民幣有100餘萬元。看球看成了百萬富翁,真是令人驚歎不已!

蔣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感歎:“其實世界杯為所有的人都提供了商業契機,隻是我們中間的絕大多數人不敢去想、不敢去做而已!”

許多人都認為,能否獲得機會,主要是看運氣的好壞。固然,運氣的基本要素是偶然性,但它對於任何人都是一視同仁的。也就是說,所有的人“交好運”的可能性一樣多,在機會麵前人人平等。關鍵在於有的人把握了,有的人沒有把握。如果說好運和機會有什麼偏愛的話,那就是愛因斯坦所說的,它隻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爭當第一個吃螃蟹的創業者,就是要敢於去嚐試創新,敢於利用自己的特點,找出適合自己或企業發展的路;而且還要敢為天下先,永爭第一。相反,如果不敢自己嚐試創新,等看到別人淘到金子後才步人後塵,企圖分一杯羹,許多情況下隻會有別人撿了西瓜我撿芝麻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