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勤勞是最大的美德。“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窮不是命,富不靠運。富有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大量的財富就可以創造出來。
案例品讀
金宇中——從戰亂棄兒到金融財閥
很多人可能不會相信這樣一個神話:一個在戰爭中被父母遺棄,由富加公子淪為賣蘿卜的小販、報童,最後一躍而成為集“輸出大王”“速成財閥”“金融天才”於一身的世界級大企業家,但這並不是一個神話,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事實,其中的主人公就是振興韓國經濟的英雄金宇中。
金宇中生於大邱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金容河是一所師範學校的校長,並兼任漢城商業大學教授。母親也是一個準知識分子,還擔任過大韓婦女會副會長。金宇中兄弟姐妹六個,他排行第四。因為金容河是專業的教育者,十分注重孩子們的早期教育,並且根據自己5個兒子的不同特點,為他們分別立下人生目標:希望長子能成為教育家,二子成為政府要員或軍人,三子成為醫生或學者,四子宇中能成為商人,五子成為法律學家。但是,朝鮮戰爭的爆發,徹底打碎了金容河為孩子們編織的人生美夢。隨著戰爭的升級,金宇中的家境也日漸衰落,不久,父母要離開漢城外出避難,不知為什麼,父母外出避難,並沒有帶走金宇中,他就這樣和一個9歲的弟弟和7歲的妹妹,成了戰爭中父母的棄兒。
那時的金宇中是一個僅滿14歲的少年,在漢城京畿中學讀二年級。父母離開後,家裏就斷了經濟來源,不久他們就用光了父母留下的錢,他和弟妹的生活開始舉步維艱。金宇中為了不讓弟弟、妹妹挨餓,便想自己去掙錢來養活這個家。
於是,他就在街市上四處轉悠。這是一個炎熱的夏天,他看見農貿市場裏的人累得汗流浹背,很多人圍在自來水頭旁接涼水解渴。他環顧四周,竟沒有發現一個賣茶水的。金宇中心中暗喜,他似乎找到了一條很好的生財之道。他用家裏的冷飲機製冷飲到農貿市場裏去賣,可他賣了一天剛好夠成本,這種生意就沒有錢可賺,他沮喪極了。可是,他在賣冷飲時發現,因為戰爭,農貿市場裏的蔬菜價格很高,他想到自己家菜園裏的蘿卜長勢格外好,如果拿來賣的話一定會賺一些錢,於是他便決定轉行去賣蘿卜。他拔了些自家菜園裏的蘿卜,並把蘿卜捆成小捆拿到市場上去賣。出乎意料的是,不到一會兒工夫,幾十捆蘿卜就全部賣光了。看到賣蘿卜賺到了錢,他和兩個弟妹高興極了,弟弟告訴他,他看見在家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大片無主蘿卜地。因為戰亂,蘿卜地的主人一家逃難去了。從此,金宇中正式賣起了蘿卜。賣蘿卜生意雖小,金宇中卻從中學會了做生意的訣竅。金宇中做生意的技巧日益提高,更難得的是,商業意識在無形之中便一點一滴地融入了金宇中的腦海裏。
金宇中雖然一天能賣上百捆蘿卜,賺上一些錢,戰爭期間物價暴漲,兄妹3人也能夠糊口,可是,當他把地裏的蘿卜賣光了後,兄妹3人的生活又陷入了窘境。
突然有一天母親避難歸家,她告訴孩子們父親已經在戰亂中失蹤,十有八九死於戰亂之中。這時寒冬已經來臨,天空常常飄著大雪,家裏值錢的東西已經賣光,糧食也所剩無幾,貧困加上親人的離散,更讓這個家庭多了幾分淒涼。為了生存,母親隻好領著孩子離開漢城回老家大邱市,希望以此改變生活狀況。沒想到大邱的生活比漢城更艱難,全家徹底地陷入走投無路的境地。看著家裏人就要被餓死,金宇中心急如焚,他決定挑起家裏生活的重擔,去當報童賣報紙掙錢。
金宇中肩負著養家的重擔,因此他賣報時不僅腿勤口勤,而且善於動腦。他發現躲避戰火的北方難民比當地人更喜歡看報,因為他們希望從報紙中及時看到老家的消息。於是,他每天一大早取到報紙後,就最先把報紙送到難民居住區。因為一邊賣報一邊收錢很費時間,為了搶占客戶,他對難民采取了先看報後收錢的辦法。他把報紙迅速發給麵熟的老顧客,等閑暇時再回過頭來一一收錢。這樣,他有更多的時間去和其他報童搶占更多的市場。當金宇中賣完自己的報紙後,他會從別的報童手上低價買來報紙,拿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去賣。這樣一來,金宇中賣報紙的收入基本能維持全家的生活了。不久,金宇中成了報童中的領班,他每天取報分發給報童收領班費,再加上自己賣報紙的收入,他擁有雙份的收入,這足夠讓他養活自己這個四口之家了。在那個時候,金宇中就自豪地說自己是一個貧困而又不平凡的少年商人。
雖然生活比較艱難,但讀書一直是金宇中不變的嗜好。在他賣報期間也還在堅持讀書,家境好轉後,他返回漢城又讀完了中學,幸運的是,他隨後也考入了大學。由於家庭生活困難,金宇中在大學讀書期間,得到了漢城實業株式會社社長、父親的摯友金容順的幫助,在金容順的資助下,金宇中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大學學業。畢業後不久,金宇中加盟漢城實業株式會社。可以說,如果小販、報童以及大學的學業是金宇中自身才智積累的過程的話,那麼加入漢城實業株式會社則是他利用自己才智的積累,使自己事業蓬勃發展的開始。
漢城實業株式會社是韓國化纖製品進出口業最好的企業之一。金宇中在漢城實業株式會社要負責纖維製品進出口業務,而這時的株式會社在市場的競爭中已麵臨生死關頭。上任後,他首先到世界各國了解市場行情,經過周密考慮,他確信向新加坡出口紡織品是樁大有可為的買賣。他運用嫻熟的推銷技巧,很快就與新加坡商人簽訂了總額為34萬美元的出口合同,就這樣,他使漢城實業株式會社起死回生。接著,他不斷開拓在東南亞的外貿生意,從而使他在東南亞一帶名聲大噪,被譽為“紡織出口大王”,並把企業帶入全盛時期
1966年,金宇中辭去了在漢城實業株式會社的一切職務,在第二年,與人合夥創辦了大宇實業株式會社,主要從事外貿生意。從此,金宇中開始青雲直上。
正如他父親設計的那樣,金宇中後來果然成為了一個商人,並在短短的8年時間裏,就成為韓國聞名的大財閥,這震驚了整個韓國的財界和商界。這神話般的突變,使人們把金宇中稱作“速成財閥”。今天,如果你鳥瞰漢城,就會看見一幢氣派的摩天大廈,這就是金宇中公司總部所在地,它是韓國最具實力的三大企業集團之一。經過短短20年的奮鬥,金宇中集團總資產高達80億美元,年銷售額也達200億美元以上,堪稱韓國現代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而這個奇跡的創始人金宇中,更是創造這個奇跡的天才。
人們不禁要問:大宇成功的秘訣究竟是什麼?對此,金宇中總是用一句話回答:“奧秘在於努力工作。”事實也是如此。自創業以來,金宇中從來沒有休息一天、休假一次。他一年的工作日是365天。每天早晨5點起床,深夜12點才睡覺。為提高工作效率,金宇中規定在工作時間內不準召開任何會議。大宇的工作會議都是在每天早晨6點準時召集,被稱為“黎明會議”。會議由金宇中親自主持,大宇的重要決策大都是在這個會議上作出的。每天早上7點,他準時走進辦公室,連續工作十六七個小時,直到夜裏11點鍾以後,才拖著沉重疲憊的步履回到家裏。為洞察國際市場動向,金宇中經常到國外出差,且時間安排得非常緊湊。他甚至一天在三大洲用餐,即早晨在北美洲的美國,中午就在歐洲的英國,而晚上則到了非洲的利比亞。正是由於金宇中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汗水和對事業的精誠,才使他由一個賣蘿卜的小販、報童,最終成為一個聞名世界的大財閥。
成功法則
財富離不開勤勞
很多人隻會看到事物的表麵現象,看到別人獲得了財富,他會認為這不過是別人比自己更幸運罷了,他們不明白,沒有個人勤勞是難以成功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事實上,每一個富有者所獲得的財富都離不開自己那勤勞的雙手。
應該說金宇中創造了兩個奇跡,一個是在14歲時,在戰亂中養活兩個弟妹,一個就是他在短短的時間內成為韓國聞名的大財閥。在這裏,先不說金宇中如何成為世界級的大財閥,而是先看看他的經曆,這或許就能為意欲成功的貧窮者找到成功的模式。
一個僅滿14歲的少年,要養活兩個弟妹,而且還在戰亂之中,在今天的人看來那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很多人對這件事的解釋,往往都認為金宇中本就是一個富豪的命,自然不同於一般。其實,世界上所有的富豪都不是天生的,也就是說,金宇中在生活中是先用自己勤勞的雙手,不斷地去拚搏,才使他這樣的一個富豪誕生。很顯然,生活奇跡的創造,有時並不需要什麼高深的東西。從這個“速成財閥”的經曆看,他並沒有多少神秘的地方,他之所以能在小小的年紀養活弟妹,關鍵就在於兩個字:“勤快”,這可能就是他以後成為富豪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