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行為受夢想支配,我們想要做出什麼樣的成績,關鍵在於我們的夢想。窮不是命,富不靠運。夢想是對於某種事情的意義感到確定不疑,夢想讓一切不可能變成可能,夢想可以扭轉命運的方向,夢想推動我們不斷進取,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的殿堂。
案例品讀
喬布斯——從無名少年到矽穀狂夫
1955年2月,喬布斯出生於美國舊金山,他是個由養父母撫育大的孤兒。他小時候雖然聰明,但更是一個淘氣的孩子,他一刻也閑不住,好像對世界上一切東西都充滿著好奇。在他6歲那年,他隨養父搬到矽穀附近的山景鎮。從此,喬布斯就生活在這世界上最新、最高的科技環境之中。在矽穀這片狹小的空間裏,雲集了7000多名博士,並湧現出15000多名百萬富翁。看見矽穀裏忙忙碌碌的人們,喬布斯暗暗地下決心:有一天自己一定要成為這裏最厲害的人。
他家的鄰舍賴瑞是惠普電子公司的工程師,在周末休假時,他看見很多人在賴瑞的家裏,手持烙鐵把各種各樣的電子器械組裝在一起,之後隻要通上電就會發生一些奇異的現象。漸漸地,隻有10歲的喬布斯就迷上了電子,這個東西對他有著無窮的吸引力。有一天,賴瑞工程師帶了一隻麥克風回家,他接上電源後,在喇叭裏就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這可把喬布斯給迷住了,不停地向賴瑞問這問那,好心的賴瑞後來幹脆就把麥克風送給了喬布斯,讓他自己去仔細研究。此後,喬布斯每天晚上都到賴瑞的家中,他一邊在賴瑞家裏給手持烙鐵的人打下手,一邊一點一滴地汲取有關電子的知識。每天晚上他早早地就來到賴瑞的家裏,一直到深夜他才依依不舍地離開,因為回家太晚,他沒少挨父母的責罵。不久,喬布斯掌握了很多電子知識,甚至能抵得上半個電子工程師了。賴瑞看見這個孩子這麼聰明好學,於是就推薦他參加自己公司的“發現者俱樂部”。這是個專門為年輕工程師舉辦的聚會,每星期二晚上在公司的餐廳舉行,主要是以當時先進電子產品為主題。在一次聚會中,12歲的喬布斯第一次見到了電腦,這是俱樂部展示一種新式桌上電腦,盡管這個東西看起來過於肥大和笨重,但大家都還是爭先恐後地搶著玩,盡管喬布斯也想親手擺弄一下,但他在俱樂部裏還沒有資格玩這種高級的東西。但從那以後,喬布斯就又產生一個奢侈的夢想:他要擁有這樣的電腦。
不久,喬布斯上了高中,經人介紹,他加入了學校的電子俱樂部,在學校的俱樂部裏,他成了一個超級電子迷。高二時,為了接觸更多的電子產品,他利用課餘時間到一家電子商店打工。不久,他把各種電子零組件的價格都熟記在心中,成了一位電子零組件的定價專家。喬布斯因為過於迷戀電子,以至於學習成績一塌糊塗,他的父母常罵他是個不務正業的家夥,後悔當初不該收養這個逆子。但喬布斯卻對養父母承諾說不會讓他們失望的,他是一個要幹大事的人。在這家電子商店,他遇見了另一個電子發燒友渥茲尼克,因為他經常到這家商店買電子零件,所以喬布斯就和他成為了好朋友。渥茲尼克還自己裝配了自創的電腦,這增添了喬布斯對渥茲尼克的幾分敬重。
1972年,年僅17歲的喬布斯考上了俄勒岡州的瑞德學院。但他在大學隻念了一學期的書。為了夢想,喬布斯棄學回到矽穀。後來喬布斯回憶說:“17歲的時候,我進了大學。當時我很天真,選了一所學費幾乎和斯坦福大學一樣昂貴的學校,當工人的養父母傾其所有的積蓄為我支付了大學學費。讀了6個月後,我卻看不出上學有什麼意義。我既不知道自己這一生想幹什麼,也不確定大學能幫我弄明白自己想幹什麼。所以,我決定退學。當年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心裏還有點打鼓,但現在往回看,那卻是我有生以來做出的最好的決定之一。”退學後,他和朋友渥茲尼克一起參加了“土產電腦俱樂部”,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就是擁有一台自己的電腦。可是,市場上的一台微型機要幾千美元,他們根本買不起,於是,他們決定自己去裝一台。今天,很多人能使用價廉物美的個人電腦,就得益於這兩個年輕人的強烈願望。1976年初,兩個人決定成立自己的公司,喬布斯賣掉了自己的汽車,渥茲尼克也賣掉了心愛的計算器,就這樣,他們籌到1300美元。那時,喬布斯僅21歲,渥茲尼克26歲。
不久,他們在“土產電腦俱樂部”展示了他們自製的第一台微型電腦。喬布斯在展示會上這樣說道:“渥茲尼克和我創立了蘋果電腦,因為我們都希望擁有一台個人電腦,不僅是因為買不起眼下市場的大型電腦,而且也因為它不實用。我們需要一台像福斯金龜車式的個人電腦。誠然,福斯金龜車這種常見家庭用車比起大型車來,不見得有多麼愜意或舒適,但它價格低廉,車主照樣可以帶著一家人到任何地方去,其功能也足以供家庭使用。讓我們都擁有一台這樣的個人電腦吧。”就這樣,喬布斯創造了矽穀的天方夜譚:他以1300美元起家,在不到5年的時間裏,推出的蘋果個人電腦席卷了全球。到1980年,25歲的喬布斯已擁有數億美元的個人資產,成了曆史上最年輕的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他被人們稱為矽穀狂夫,還成為白宮的座上客,總統裏根對他更是十分賞識,稱他是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但在世人看來,他更是一個電腦天才。
成功法則
夢想成就卓越
沃爾特?迪斯尼家庭條件很差,他無法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但他卻用畫筆創造出了世界聞名的迪斯尼樂園;被譽為“經營之神”的鬆下幸之助隻受過4年小學教育,卻創造了蜚聲海內外的鬆下電器公司;石油大王洛克非勒中學畢業後,隻在商業學校上了幾個月的學,但他在16歲那年又放棄了學校的功課,卻成就了他世界石油霸主的地位;還有李嘉誠,他的童年家境貧寒,為了養活母親和三個弟弟妹妹,父親病逝後被迫輟學,後來卻成為世界十大富豪第一華人;華羅庚曾因為成績不好,隻得到一張小學修學證書,而他卻成了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這些天才沒有念過多少書,他們之所以能成為不同行業的佼佼者,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著自己的夢想。
很顯然,很多功成名就的人,他們心裏麵充滿著很多夢想,正是這樣的夢想引領著他們走向傑出。喬布斯成為一個天才的動力是什麼?其實很簡單,就是他想有一台自己的電腦。因此可以看出,夢想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一個人的潛能,從而使夢想變為現實,優秀的人就是這樣孕育而成的。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匈牙利作家凱爾泰斯?伊姆雷小時候生得呆笨,人們都喊他“木頭”。在他12歲的時候,偷偷地告訴媽媽:自己夢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國王給他頒獎。看著呆頭呆腦的兒子,母親在心裏麵對孩子沒有一絲嘲笑的意思,反而真誠地說:“孩子,假若這真是你的夢想,那麼你以後一定會有出息的!”
聽了母親的話,伊姆雷在以後的生活中就一直堅信自己能獲得國王的頒獎。雖然多少年過去了,他也沒有獲得國王的頒獎,但他在以後的歲月裏一直堅持寫作,就是被納粹關押期間也不例外,因為他相信母親說的那句話:“假若這真是你的夢想,那麼你以後一定會有出息的!”在2002年,伊姆雷終於如願以償。
記得有位哲人說過:“生活,就是一方沃土,你播下什麼,就會收獲什麼。播下一種心態,收獲一種思想;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動;播下一種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命運。播下你的夢想,無路也有希望。”夢想能夠激發人的潛能,使人們朝著一定的方向努力。
1967年,畢業於紐約大學法律係的基辛格在新人舉行聯歡會上,他對同是剛剛進入公司的同事說:“我將來一定要成為這個國家的國務卿。”大家沒有在意,認為那可能隻是他醉酒後的豪言壯語罷了。可是基辛格卻開始了長遠的計劃。憑其旺盛的鬥誌與驚人的體力,數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工作,後來遠遠超過了眾多資深的人們,在毫無派係背景之下,完全憑借本人實力,衝破險阻,終於在35年之後當上國務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