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朋友的流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彼此失去信任。沒了信任,當然也就再懶得交往下去。當心中充滿著被出賣被利用的感覺時,哪怕對方曾經是自己最親密無間的朋友,此刻都會變成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存在,這是人之常情。
所以,從古到今,自詡為君子式的人物,都挺注重這麼一句話:君子之德,一諾千金。他們認為要加強修養,要對得起朋友,嚴守朋友的隱私,別做失信的小人等等。
雖然人人都很想讓自己是個德品兼優的君子,但紛雜的社會,多如牛毛的雜事,你哪能樁樁件件理得清,數得順呢。升學、評職稱、調職、就業,各方麵的壓力壓得你頭腦發脹,稍一不留神,就有可能出紕漏,成了罪大惡極的出賣朋友的凶手。這樣的“出賣”貌似有點冤,不過說得現實一點,還是自身修養欠缺。
有許多人就因為這樣小小的失誤或無意識的出賣,成了殺害友情的利刃,不但讓他們心生芥蒂,還會發展到麵合心不合,甚至心中彼此怨恨,成為陌路。
就這麼一次小小的疏忽和失意,就失去了一段彌足珍貴的友情,不管從哪方麵說都真是不值得。不得不承認,朋友間的承諾和守信,是多麼的重要。也難怪,來自生活的壓力隨處可見,再讓失信的友情來不停地麻煩自己,這種煩亂的感覺,擱誰身上都會感覺不舒服。
“我怎麼這麼倒黴呀?攤上這種爛朋友……”那天,一個叫小季的朋友打電話給我,不停地訴苦說,他一個相當鐵的哥們,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出賣他,讓他真惱火,真想狠狠地抽這哥們一頓。
小季說,這位哥們叫王飛。要說也不是什麼大事,不過就是心裏不爽。小事都這樣守不住自己的口,那要真是大事,還不要了自己的命?這樣的德性,怎麼讓人再對他有好感! 原來小季這朋友,和他是鄰居,兩人從小一起長大,關係鐵得不分彼此。那天下班,小季剛走進家門,王飛就走了進來,約他一起去喝酒。小季說,改天吧,已經約了人了。王飛嘿嘿笑著問他是和誰約會,把哥們都推了?小季就說,當然是和美女了。
其實也還真是美女,是小季的同事。這美女平時對小季挺有好感的,小季雖然早有老婆,但男子都花心,覺得曖昧一下也沒啥,就時不時地會和美女去約個會,一起去喝杯茶,唱唱歌啥的。因為是鐵哥們,小季也沒在意。但沒想到,沒出幾天,那美女就不高興地對他說,怎麼把這事也到處亂講呢?!小季這才知道自己被王飛賣了。這家夥和別人喝酒喝到興頭上,順勢就把自己的秘密給兜了出來,還七拐八拐地又傳到了美女的耳朵裏。
被美女狠狠說了一頓,小季這才想起,其實王飛一直有這惡心人的壞習慣的。自己的私密事,隻要王飛知道的,保準別人也都知道。有些事還是特意交待過他別亂說的,但他照樣亂說。從前,小季性格寬厚,不覺得怎麼樣。現在被美女搶白了,不由把舊賬也都提了出來,越想越認為王飛讓人厭惡,越想越覺得自己真是發暈了,交上這樣的朋友。
“既然知道他愛出賣,那就別再對他說什麼事情了。”我安慰小季說。
生活中,像王飛這樣的人的確有很多,他們隨意地散布朋友的秘密,一點遮掩也沒有。這倒也不是為了出賣隱私而利已,不過向一些人表明自己同某人的關係如何如何親密,再就是向人家顯示自己真的關係廣,知道的多。
這種事情壓不死人,但卻讓人心裏足夠惡心。你說人家把你當成鐵哥們,自己人,才會給你說那些小秘密。人家隻告訴你,是因為覺得沒必要讓其他人知道。如果想嚷嚷的人人皆知,人家也不用再麻煩你來倒口,自己去傳播不更省事。
所以,當朋友告訴你人家的事情,或者就算是你無意中得到的朋友隱私,總之,最好讓自己留點口德,別什麼都一鍋往外端。這樣做,自己得不到任何好處,除了讓朋友覺得自己厭惡之外,再就是讓聽到的人也會覺得你這人真是碎嘴,閑話簍,沒準從此也開始悄悄提防你,免得被傷害。
到處散布朋友的秘密,說得好聽點是有嘴無心,說得實際點就是你這個人素質不行,缺乏尊重人的心。你不尊重別人,別人如何能尊重你?而且,誰也不想自己有個品質如此爛的朋友吧,那等於是養隻虎麼,還不如早點散了大家落個清淨呢。
品行決定素質,素質決定人生。修養,是朋友間友誼長存與否的試金石。一個沒有品性,沒有道德心的人,肯定不會有人喜歡他,失去友情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秦朝末年時,楚國有一個叫季布的人,為人豪爽仗義。別看季布隻是一個窮老百姓,但人家隻要答應別人的事,就是難如登天,人家也要想辦法做到。人們都很欣賞季布的這點品德。不久,戰火紛起,季布到了項羽部中,獻計謀策,讓劉邦吃了好幾次敗仗。劉邦當上皇帝後,翻起舊賬,覺得有必要好好教訓一下季布這小子。於是,暗中派遣殺手,要殺了季布。
但季布的人緣好,人們紛紛向季布伸出緩助之手,幫他化裝,送他銀兩,讓他逃離險地。看到了吧,其實救季布的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的好品性。一個人擁有了好品德,先就迎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愛戴。
人家古人都能把品德做得這樣好,想你一個現代人,不會比古人更差勁吧。何況,你要做的隻需加強自身修養,管好自己這張嘴就行。比起上刀山,下火海,簡單得多了。如此簡單的修為都做不到的話,那失去朋友也就是活該了。
是朋友,就該接受逆耳的忠言
自古忠言逆耳,從殷商的比幹,到明朝的海瑞等等,因為進諍言而丟了腦袋的官員不在少數。為人家著想,反而丟了腦袋,這死得真讓人惋惜,也讓人不由不替他們難過。不過縱觀曆史,即進忠言又保腦袋的忠臣良將也並不少,這就不由讓人更對那些丟了腦袋的忠臣委屈了。忠言可進,但咋就不會學著人家委婉一些呢?稍微有點腦子,不就能免了皇帝老兒這一刀麼。
曆史上的忠臣並不少,但像比幹和海瑞這樣下場的,卻並不多。原因呢,就是人家會說話,話兒說得好聽,皇帝聽著舒服了,當然就不會跟人家動刀子了。不但不動刀子,還順帶接受了人家的建議和忠言。人家的目的達到了,還落得了功臣的美名,這生意賺得,缽盂滿傾,真是一舉兩得。
忠言很難聽,下場很慘烈,所以人人都知道忠言逆耳。為了不讓自己有一個四分五裂的下場,一般都不向別人進忠言,隻嘻嘻哈哈地裝好人。但對朋友,卻就不能嘻嘻哈哈地玩笑應付了。看到朋友明顯的錯誤和不足,這錯誤不但會影響朋友的生活,說不定還會顛翻朋友的人生之舟。如果不進忠言,第一對不起朋友,第二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想進忠言,又不想落個被撕碎的下場,那就得懂策略,像古代那些圓滑的忠良一樣,把忠言變成個軟溜溜、滑膩膩的美味蛋糕,讓朋友美滋滋地吞下去,這才算是最極致的忠言法。
但讓人鬱悶的是,能圓滑的人並不多,所以把忠言變成美味蛋糕的也並不多,自然因忠言而鬧崩的事情也就多得多了。
下麵這一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方明和趙宏是從穿開襠褲長大的朋友,這哥倆的關係還真鐵,凡方明在的地方,趙宏必定也在。平時方明家要是有個什麼事,一個電話,不出五分鍾,趙宏必到。而趙宏有了什麼事,一個眼神,方明就能辦得妥妥當當。
方明性格豪爽,愛抱打不平,為這點,趙宏就經常勸說他,別意氣用事,凡事多想後果。但方明總覺得沒事,有時候反而怪趙宏一張烏鴉嘴,淨巴望著自己出事。
那天,有個朋友約了他們一起去喝酒。酒桌上,朋友把方明的神通威猛海吹一通,然後說自己被人欺負了,想請方明去幫自己教訓那家夥一頓。一聽這話,趙宏就趕快給方明使眼色,讓他別答應。但方明被人家灌了幾杯酒,腦袋熱乎乎地脹,還真把自己當成了蓋世英雄。二話沒說,起身就跟著那人一起去找對手算賬。
讓方明沒料到的是,人家早有防備,他們還沒站穩,就被人家磚頭瓦片一起上陣,打了個落花流水。方明吃虧最大,不但半邊臉被打得腫成了發麵饅頭,一條腿也被打成了鐵拐李。
方明哪吃過這虧,拖著傷腿回到家,越想心裏越窩囊,氣倒在病床上。一天,趙宏拎著水果來看望方明,看到方明痛得齜牙咧嘴,想到他這虧吃的真不值,就忍不住又說方明: “你這人就是沒腦子,都給你說凡事三思,你就是不聽!現在好了吧,嚐到苦果了吧……”方明正窩著一肚子的火氣沒處撒,一看趙宏這話難聽得,頓時又羞又恨,眼前直冒金星,抓起手旁的煙灰缸就砸了過去,不偏不倚,正砸在趙宏的腦袋上。
多年交情就此完結。
事隔多天,趙宏提起那天的事還氣得直罵娘,罵方明沒腦子,罵自己腦子也進了水,這樣的“朋友”竟然還交往了這麼長時間,真是邪門了。
方明是沒腦子,但趙宏也真是腦子進了水的。你罵方明凡事不三思的時候,咋就沒提醒自己說話要講方式?你以為你是人家朋友,就能在人家受傷的時候再戳上一刀?你認為你的是忠言,就可以不分場合不論形式地宣泄出來?你認為你的是忠言,沒準方明卻覺得你簡直就是在冷嘲熱諷呢。
忠言之所以逆耳,之所以讓人不甘心接受,一般情況下都是因為你進忠言的時候,正是人家出問題的時候。看到人家一意孤行而惹出的麻煩,你正好借機揪住人家的小辮子,大談特談。人家此時心裏正因為犯錯而心情不爽,頭腦發脹,正油煎似的難受著呢。沒想到你不但沒能安慰撫恤,反而揭人家的傷疤。句句忠言就如利箭穿心,讓人家心裏不好受,麵子上下不來。人家不反擊一下,那心裏能輕鬆麼?麵子上能下得來麼?雖然人家也明知道你是好意,但就如拉開弓的箭,不發都不行了。
在中國,自古就有一句話,叫做“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半句六月寒”。可見說話還真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就是忠言,你也得講究個說話藝術,把冷硬的話化成春風送進人家耳朵裏,讓他從裏到外都舒坦,他會不把你當朋友,會聽不進你的“忠言”?你向朋友進忠言,其實也就是出賣你的交際哲學和交友良方,既然想讓人家接受咱們的思想,為什麼還把自己當成老大,而低著眼看人家呢?
學學那些把語言的藝術用到極致的官臣們,人家不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掌握了讓人歎為觀止的說話的藝術麼。別笑人家沒骨氣,這隻是推銷自己策略的藝術而已。就是忠言,換上這金色的外套,你看看會是什麼後果。
別把自己當老大,朋友是肩膀相齊的,誰也不欠誰。就是忠言,也要讓自己委婉一些。你還是占了大便宜的,畢竟,他接受了你,而不是你接受了他。
幫了朋友,就以此邀功
朋友間交往,交是的心,交的是情。
情真意切的朋友,常把對方當成自己的手足、親人。當朋友有了困難,需要幫忙時,他們都會伸出援助的手,盡力相助。而當自己需要幫忙時,朋友當然也會盡心盡力地扶持。一般的朋友間,大都是這樣你來我往地交往著情意,用以維持著友情。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句話實在,因為有時候,朋友間的付出,甚至超過親人對你的付出。朋友間的付出,大多是不抱著什麼收益之類的心情的。他們覺得是朋友就該兩肋插刀,幫朋友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但其實,世上還有一種人,雖然朋友有難時,他們也盡力而為,但在他們內心深處,會把這筆賬記下來,裝在自己心裏。沒事的時候,說不定還會掏出來自我欣賞一番。這類人內心深處,總是覺得自己和朋友之間一不沾親,二不帶故的,隻不過是認識了,所以就成了朋友。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己對朋友的付出,雖然是心甘情願,但作為朋友來說,他們至少得記著自己對他們的付出,他們得明白他們欠了自己吧?這類人動輒會在朋友麵前邀功,時時把對朋友的幫助撈出來表白一番,恐怕人家會忘記,唯恐人家心裏不清楚,欠了自己。
把自己對朋友的幫助看成了對朋友的恩賜,覺得朋友欠了自己無限的人情。既然欠了,那他肯定得想法回報自己,或者得有所表示吧。把對朋友的幫助,定位在“欠”上,這友情可就是變味的開始了。
這類人功利心太大,不願承認朋友間的相互幫助、惠贈,其實是一種純潔的內心交往,是人和人精神之間的相融,和施舍是兩回事。而如果把自己幫了朋友,當成對朋友的施舍,覺得自己在朋友麵前勞苦功高,覺得朋友應該對自己的付出有所固報和行動,甚至會借此要挾朋友為自己做某些事情。這樣做的結果,要麼就是失去朋友,友誼毀滅,要麼就是搞得讓地球人都知道,自己品性實在不行。
朋友是路,朋友會幫助你走向成功,但朋友也會讓你顏麵掃盡,無地自容。這句話是朋友小周說的。說這話時,小周顯得非常疲憊和無奈,他說他真是吃盡了朋友的苦頭,早知今日,悔不當初呀!
原來,幾年前,小周大學畢業後,就來到這個城市打拚。初到這裏,人生地不熟,小周也一無所有。幸好小周肯幹,能吃苦耐勞,再加上心眼活絡,嘴巴也甜,到這個城市沒多久,就結交上了幾個甚是親密的朋友。朋友中有一個叫阿威的,是個手眼通天的人物,各方麵資源廣闊得很。
拚了一年多後,小周扯開招兵旗,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公司剛起步那會兒,真是舉步維艱,沒錢、沒貨源、沒銷路……也多虧了阿威,需要錢他幫小周去籌款,訂貨他陪著小周親自上陣。帶著小周會朋友,打門路,一路過關斬將,總算是歪歪扭扭把公司支撐了下來。兩年後,小周的公司轉入正軌,各方麵情形好起來。小周總算長出了口氣,每每和朋友們聚會,阿威都會得意地說: “小弟,吃水不忘挖井人,你小子,別忘了你是咋起身的!”小周當然不會忘記阿威對自己的幫助,趕快又是倒酒又是叫大哥的,心裏對阿威充滿了感激。
經過多年運轉,小周的公司已經發展得相當具有規模,資產達上千萬。小周說,如果沒有朋友們,他也就沒有現在的成績和榮耀,但自己也真吃了“朋友”的苦!小周說,所有的鬱悶其實都來自於阿威。
這麼多年來,自己感念著阿威對自己的幫助,什麼事都看著阿威的麵子。但這阿威卻越來越過分,經常對自己指手劃腳的,那感覺就像自己是他的下人。更讓小周不爽的是,其他方麵倒也罷了,阿威竟然越來越多地幹涉起他對公司的管理來。上星期,阿威給他打電話,以命令的口吻告訴小周,他的侄子馬上大學畢業,讓小周給安排到業務科。說完,阿威還得意地說: “小周呀,看老哥支持你吧,連後代都交給你幹革命了……”
小周哭笑不得,因為他知道阿威的侄子,學的專業根本就和自己的公司不搭邊。另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現在的業務科主任做得相當棒,總不能因為看麵子,把一個優秀的管理人才擠跑吧。而把一個毫無經驗的人放到公司重要的崗位上去,除了讓同行笑話自己無能,還會給公司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
小周第一次謝絕了阿威的“好意”,但卻沒想到惹惱了阿威。有一次小周宴請朋友,也約了阿威。小周本想給阿威好好解釋一番的,沒想到阿威根本不給他開口的機會,當著許多朋友的麵,指責小周說: “我真沒想到,你如此忘恩負義!想想當年,如果不是我,你哪有現在的公司?!現在,竟然拒絕我侄子,你那是在扇我的耳光!”攪散了酒宴,憤憤而去。
多年的交情,就此冷落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