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陳輝過得不是很如意,工作因上司的打壓而時常出錯,戀情也因女友的前男友介入而走向終結。那段時期,陳輝過得很是低迷,幾乎每天都沉醉在酒精裏不可自拔,每每喝得爛醉如泥時就會給我打電話,把自己的痛苦和對前女友複雜的愛恨傾訴一遍。那段日子,我幾乎已經成了陳輝的“情緒垃圾桶”。
陳輝打電話似乎從來不會考慮時間,好幾次我都是在淩晨兩三點的時候被電話吵醒的,有時心裏很氣,但一聽到電話那頭傳來的陳輝痛苦而沮喪的聲音,我便隻能把火壓下去,然後不斷地告訴自己:我應該學會體諒朋友,他現在很痛苦,他需要我。
事實上,一直以來,我都是個樂於為朋友付出的人。我覺得那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使命。所謂朋友,不就是用來相互依靠的夥伴嗎?而在陪伴陳輝度過那段不愉快的時光之後,我一直覺得,我和他之間的距離似乎拉近了不少,彼此之間的關係也更加親密了。
有一次,我和幾個夥伴一起投資了一個小項目,傾注了很多心血,在努力有所回報的那一刻,我幾乎都樂瘋了。那天,我們一起去酒吧慶祝,偶然瞥到放在桌子上的手機時,在酒精的催化作用下,我突然生出給陳輝打個電話的想法,和他分享一下這種喜悅的心情。當時已經淩晨一點多了,如果是平時,我是絕對不會在這個時間打電話去擾人清夢的,但是那天我實在是很興奮,加之我早已將他劃入“好兄弟”的陣營,於是便將這個分享喜悅的電話毫不猶豫地撥了出去。
結果,我還沒來得及開口分享我的快樂,電話那頭就傳來陳輝略帶惱怒的聲音,冷硬地提醒我現在已經很晚了,而我的電話打擾了他的休息。
那件事發生之後,我幾乎沒有再主動聯係過陳輝,並逐漸養成睡前關閉手機的習慣。我想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大概都不會再心甘情願地讓誰打擾我的睡眠時間了吧。
我依然樂意為朋友付出,但相應地,我也希望能夠從我的朋友那裏獲得相應的反饋。人與人之間想要維係長久的關係,是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和共同付出的,隻有付出與收獲達成一個基本平衡,這段關係才可能長久地發展下去。一味地索取或一味地付出都不可能長久,畢竟人可能傻一時,卻不會一輩子都那麼傻。所以,不想做一個無趣的、毫無魅力的人,那就努力活出自我;不想成為人人避之不及的“討債鬼”,那就學會分享和付出。懂得活出自我是成長,而學會放下自己則是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