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點,別又戳到別人隱藏的痛點(1 / 2)

我有一位做汽車銷售的朋友小何,起初我隻是在他手裏提了一台大眾車,然後覺得這個小夥子非常聰明,做事熱情周到,是個可靠的人,後來就推薦幾位朋友去找他買車,然後就成了朋友。

因為我和身邊的許多朋友都開大眾車,所以與這個小夥子打交道越來越多,私底下了解也越來越深。我曾跟他透露過想要換一台大一點的SUV來開,小何說:“放心,到時候我一定幫你參謀。”

2017年夏天的時候,我妹夫想要買一台大眾SUV,但是他這個人不怎麼懂車,於是我就打電話把基本要求告訴了小何,小何也沒多問,當即推薦了一款車型,說以他多年來對大眾車的了解,絕對可以滿足我說的那幾點要求。

後來提車的時候,妹夫有事情不能去,也是我帶著妹妹去提的,小何自然是把這事兒辦得相當圓滿,我和妹妹都非常滿意。

又過了兩個月,我又帶另一位朋友去小何店裏看車。讓我十分意外的是,他所在的4S店裏竟然擺著一台嶄新的奔馳SUV。我仔細一看,竟然跟我一個月前剛剛提的那台車一模一樣,連配置都相同!

我十分詫異,問小何:“怎麼你們這裏也賣奔馳嗎?”

小何說:“是呀,簽約半年了,隻是總部一直計劃盤下對麵的店來單獨展示奔馳,所以一直沒有放樣車,不過是一直在賣的。”

“唉!你早說啊,我不是跟你說過打算換台大點的SUV嘛!我想換的就是這台!”

“啊?我還以為上次你提的那台大眾就是你要換的……那現在……”小何十分意外和不好意思,有些局促起來。

“晚了,我在另一家奔馳4S店已經提車一個月了。當時因為沒有熟人,提車提得還不怎麼愉快。”我十分惋惜,畢竟跟小何合作久了,還是希望在熟人這裏買。

“唉,我就一門心思地認為上次你來提車是你要換車,連推薦型號都是根據你的愛好推薦的,唉,都怪我自作聰明了。”

我之所以提到這件事,主要是想說,平日裏我們在與他人溝通交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犯自作聰明的錯,否則就會給自己帶來這樣或者那樣的損失或遺憾。

人心最複雜,哪怕你與一個人朝夕相對數十年,也不意味著你就能完全看透這個人。因為人一直是在發展變化的,每天的所見所聞都會對我們的思想及行為造成影響。因此,不要試圖去給一個人下定論—很多時候,當你以為你“了解”了一切的時候,或許正在遠離真相。

每個人都希望別人眼裏的自己是聰明的、有能力的、優秀的,因此常常會為了塑造這樣的形象而特意做出一些事情來“表現”自己。但其實,很多人都不明白,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聰明,以致聰明反被聰明誤,做出不少適得其反的事情。

其實,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適當地表現出一點兒“愚鈍”,往往比一味地追求“聰明”更能給人留下好的印象。要知道,人天生就擁有表達欲,渴望得到表現的機會,獲得他人的認同和讚美。你有這樣的需求,別人同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