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對方認定,這是他自己的主張(1 / 2)

身為講師,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杠精”學員,我在糾正他們一些固有的錯誤觀點時,會遇到很大的阻力。畢竟很多觀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深入人們的內心,甚至會演變為行為準則,一旦有一天被宣布是錯誤的,人們潛意識中的自尊心就會強迫自己去否認,這種時候,老師想要去糾正就非常困難了。

後來,我漸漸總結出一套方法,那就是歸謬法。簡言之,就是姑且不否認對方的錯誤觀點,而是順著對方的意思去說,沿著對方錯誤的路線跟對方一起往前走,不僅要走,還要帶著他跑起來,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跑越遠,最終碰壁或者掉下懸崖。

往往在這個時候,固執己見的對方才會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時根本不用我再去糾正,他自己就會默默地改變觀點,承認自己的錯誤。

我之所以能夠總結出這樣的方法,其實並不是全靠自己,而是借用了先哲們的思辨。下麵我列舉其中的一個小故事,大家不妨一起思辨一番。

春秋時期,齊景公最喜歡馬。有一天,他最喜愛的一匹馬突然莫名其妙地就死了,齊景公認為是照顧不周,把一腔怒氣全發在養馬人身上。他命令手下人操刀,準備對養馬人施行肢解的酷刑。

這時,齊國大夫晏子正好在齊景公身邊,眼看著劊子手拿著刀就上來了,他覺得這樣殺掉養馬人肯定是不妥的,於是想要製止這件事。但是轉念一想,這時的景公正在氣頭上,未必能勸得住,於是話鋒一轉,對景公說道:“請問,古時候堯、舜肢解人的時候,是從身體的哪一個部位開始?”

我們知道,堯、舜可是大家公認的聖人,他們是不可能做出肢解人這種事的,景公當然也知道這一點,而且他也聽出了晏子話裏的意思,於是收回之前的話,不再肢解養馬人了。可是那匹馬畢竟是景公的最愛,他實在是心有不甘,又宣布要把養馬人處以死刑。

晏子聽了,知道景公不肯罷休,然而再要強行進諫,恐怕不會奏效。於是,晏子學著景公命令的口氣說道:“這個馬夫一看就不怎麼聰明,死到臨頭,恐怕都還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重罪。讓我來替君王把他的罪狀逐條宣布一下,讓他死得明明白白、心服口服!”

景公覺得晏子的話很有道理,就批準了。

於是,晏子開始宣布:“第一條,君王命你養馬,你不但沒養好,還把馬弄死了,這是第一條死罪。”其實,馬並不是養馬人弄死的,而是突然暴斃,大約就是得了急症什麼的,晏子故意這樣說,是說給景公聽的。

“第二條,你弄死的偏偏是君王最愛的馬,以後君王沒辦法騎著這匹馬外出遊玩打獵了,這是第二條死罪。”旁邊的景公聽到晏子這樣說,皺了皺眉,但沒有說什麼。

“第三條,因為你自己的疏忽,導致君王因為一匹馬而殺人,這件事傳出去的話,會被自己的百姓恥笑,也會被其他諸侯嘲諷,使得齊國的聲譽遭受損失,這是第三條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