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一個稱讚,小心糖衣炮彈(1 / 1)

讚美的話語人人都愛聽,哪怕是世上最冷酷無情的人,也不會將真誠的讚美之詞拒之門外。然而,正因如此,讚美往往也是最危險的東西,一旦沉迷其中,就容易妄自尊大,失去對自我的準確定位。因此,在麵對別人的稱讚時,一定要懂得保持頭腦冷靜,小心被“糖衣炮彈”所攻陷。

心理學上有一種效應叫作皮格馬利翁效應,也稱期待效應,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提出來的。他們認為,人的情感與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信任、崇拜以及欽佩的人的影響及暗示。

簡單來說,如果你很重視的人,比如父母、戀人、摯友或者領導,他們認為你是個非常優秀的人,那麼對待你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流露出這種態度,而你在這種態度的對待之下,也會下意識地接受暗示,認為自己很優秀,並確實變得越來越優秀,成為他們期待中的樣子;相反,如果他們認為你一無是處,那麼同樣地,在對待你時就會流露出相應的態度,而你在接受這種消極的暗示之後,也容易變得越來越差,成為他們口中的“廢物”。

在發現這個有趣的效應之後,不少人開始改變自己的教育或引導方式,將批評變為稱讚,試圖用這樣的方法來影響對方,讓對方能夠變得更加優秀。父母不再批評孩子,而是將批評變成無盡的讚美,稱讚孩子的點點滴滴;妻子不再打擊丈夫,而是將奚落變成崇拜與肯定,想方設法地滿足丈夫的自尊心;領導也不再怒斥下屬,而是在臉上掛滿溫情與鼓勵,指望通過稱讚來激發下屬的最大潛力。

然而,許多人卻忽略了過猶不及的道理,將稱讚變得越來越“用力”。殊不知,甜言蜜語是糖也是毒,讓人沉醉不已,卻也能毀人於無形。孩子在父母的稱讚聲中變得不思進取,丈夫在妻子的崇拜聲中變得妄自尊大,下屬在領導的鼓勵聲中變得自視甚高。於是,糖果便成了炮彈,不僅沒能激勵對方勇敢前行,反而讓對方在虛幻的美麗與甜蜜中迷失自我,失去堅忍的心性。

所以,在麵對讚美的時候,一定要懂得控製心中膨脹的喜悅與自信,讚美可以是甘醇的酒,卻也可以變成催命的酒精,讓我們在腦子不清楚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地踏入萬丈深淵。

秦亮是我認識的一位小輩,人很聰明,從小被人誇到大,剛進公司沒多久就得到領導的看重,前途不可限量。

在公司裏,和秦亮關係最好的是一個叫王明的人,他和秦亮是大學同學兼舍友,兩人關係特別好,當初也是相約一起麵試,並一起進入公司,又分在同一個部門。王明是個心思活絡的人,從大學時代開始就是秦亮的“小跟班”,主動奉秦亮為“大哥”,對他崇拜得不行,和秦亮說話,三句不離吹捧,活脫脫一個“迷弟”的樣子。

王明其實也是個非常優秀的人,隻不過偏偏被秦亮壓著一頭,所以才顯得不是那麼出眾。有段時間,公司接了一個大項目,領導把其中一個環節的任務交代給秦亮負責,一副想要提拔他的樣子。原本秦亮挺緊張的,但王明知道後,卻對他一通猛誇,好像他閉著眼睛隨便動動小指頭就能把這件事做得天衣無縫似的。王明的稱讚和吹捧很快就幫秦亮重拾了信心,這點信心甚至還有點兒膨脹起來。

在王明的不停吹捧下,秦亮禁不住有些飄飄然起來,心裏真把自己當成天才,領導交代給的任務也完成得馬馬虎虎,錯漏百出而不自知。後來,由於準備不充分,秦亮負責的環節險些就捅了大婁子,幸好王明及時做出反應,這才挽回了錯誤。

經過那次事情之後,領導對秦亮感到很失望,反而注意到了一直看似表現平平的王明。不久,王明就接到總公司的調任書,而據說這份調任書之前本來是打算發給秦亮的。

秦亮之所以最終會失去這個寶貴的機會,就是因為中了“糖衣炮彈”。王明對他的過分追捧和誇獎,讓他逐漸迷失自己,飄飄然地把自己想成無所不能的英雄,以為一切成功與榮耀都是唾手可得的,從而鬆懈下來,白白把機會讓給了別人。

刀劍能傷人於有形,甜美的稱讚卻能傷人於無形。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再優秀的人必然都有缺點和不足,如果一個人把你誇得天上有、地上無,你就得提高警惕了,越是甜蜜的糖果裏頭,或許正包著可怕的炮彈。

人有自信是好事,但若自信膨脹為自大,則無異於自取滅亡。就像哲人說的:人貴有自知之明。隻有先知道自己站在哪裏,擁有多少能耐,我們才可能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向前方而行,站到更高更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