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會當擊水三千裏——自信(3 / 3)

伯爵夫人的預言,就像一把火炬重新點燃了皮爾·卡丹那快要熄滅的夢想之火,他又重新振作起來了,鼓足了生命的風帆。他決心離開這座小城,他要再次去巴黎闖蕩,為實現自己偉大的夢想而奮鬥。

信念是人類認識自己智慧的力量的結果,這種信仰能夠創造英雄。

羅傑·羅爾斯是紐約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他出生在紐約聲名狼藉的大沙頭貧民窟。在這兒出生的孩子,長大後很少有人獲得較體麵的職業。然而,羅傑·羅爾斯是個例外,他不僅考入了大學,而且成了州長。

1961年,皮爾·保羅被聘為諾必塔小學的董事兼校長。當時正值美國嬉皮士流行的時代。他走進大沙頭諾必塔小學的時候,發現這兒的窮孩子比“迷惘的一代”還要無所事事,他們曠課、鬥毆,甚至砸爛教室的黑板。於是,他想出了一個辦法給他們看手相。當羅爾斯從窗台上跳下,伸著小手走向講台時,皮爾·保羅說,“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是紐約州的州長。”

當時,羅爾斯大吃一驚,因為長這麼大,隻有他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說他可以成為5噸重的小船的船長。這一次皮爾·保羅先生竟說他可以成為紐約州州長,著實出乎他的意料,他記下了這句話,並且相信了它。

從那天起,紐約州州長就像羅爾斯生命中的一麵旗幟。他的衣服不再沾滿泥土,他說話時也不再夾汙言穢語,他開始挺直腰杆走路,他成了班號。

在以後的40多年間,他沒有一天不按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51歲那年,他真的成了州長。

你有許多能力,你也可以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正確的鼓勵能使一個人充分發揮出他的潛力。齊格是美國著名的推銷員。當他還是個小男孩時,他長得很小,即使在穿得最多時也沒超過120磅。他上學後,從5年級開始,放學後和周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運動方麵也不是很活躍。另外,他還很膽小,直到17歲才敢和女孩約會,而且還是別人指定給他的一個盲目性約會。一個從小鎮中出來的小人物,希望回到小鎮上一年賺上5000美元,他的人生目標當時僅限於此。

20歲那年,一個受他尊敬的老師對他說:“你有許多能力,你可以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這句話像一盞燈一樣照亮了齊格的整個生命。從此他開始像一個優勝者一樣思想、行動,而他也真的就像個優勝者了。

齊格說:“梅裏爾先生並未教很多推銷技巧,但那年年底,我在美國一家7000多名推銷員的公司中,推銷成績列第2位。我從用克萊斯勒車變成用豪華小汽車,而且有望獲得提升。第二年,我成為全州報酬最高的經理之一,後來我成為全國最年輕的地區主管人。”

齊格遇到梅裏爾先生後,並不是獲得了一係列全新的推銷技巧,也不是他的智商提高了50點,隻是梅裏爾先生讓他確信自己有獲得成功的能力,並給了他目標和發揮自己能力的信心。如果齊格不相信梅裏爾先生,梅裏爾先生的話對他就不會有什麼影響。

7.如何保持積極自信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說誇張一些,老人家們吃的鹽比小年輕們吃的飯都多。多聽取前輩在失敗中得出的教訓,同時也要知道他們以何種方法來克服失敗的。大部分的人都喜歡聽他人談成功的經驗,喜歡聽成功的案例,而卻忽視了失敗的經驗更加重要。大多數人都不願意談及自己的失敗,但老前輩不同,他們目前的成功是讓他們感到驕傲的,所以他們對自己的失敗更津津樂道,借此讓別人了解成功的不易。

在聽了他們的經曆之後,你會發現:他們是成功的,但他們也經曆了無數次的失敗。了解了這點,你便不會再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自卑感也會減輕。

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有時自己考慮了很多、很久,自以為設想周到,其實呢?“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誰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這時,不妨聽聽他人的意見。

鬆下電器創始者鬆下幸之助先生就是一位善於聽取別人意見的人。在新產品的發布會上,大家都一再地討論這項新產品是否會受歡迎,每一個人的意見都有可取之處。遇到這一情況,鬆下先生會暫時離開會場,到各門市部去巡視,看看顧客的反映及要求,詢問銷售員的想法,借此了解顧客的要求及改善的方向,再將所彙集的“情報”在開會時提出,供眾人參考。在鬆下幸之助卓越的領導之下,鬆下電器終於在世界電器行業打出一片廣闊的天地。

自我困擾與迷惑,是決策和成功的大敵。若一時之間無法下定決心,就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在詢問他人的意見之前,先要把自己的問題做概括性的說明,也許在你敘述的同時,也就發掘出了問題的解決之道。

把失敗的經曆當作茶餘飯後的笑談:“天知道,我那時候是進退兩難……”、“你根本無法想像當時的情形,我一個人像在舞台上演獨角戲……”能夠毫不避諱地調侃自己失敗經曆的人,必定是積極樂觀的人。在他們看來,失敗就像空氣中的濕氣,終有煙消霧散的時候。

體驗失敗和失敗的經驗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它可以激發人們更大的精神與幹勁。這種精神的來源是“笑”,亦即將自己的失敗喜劇化,在玩笑之中釋懷。站在調侃自己的立場反芻失敗的經驗,博取眾人一笑,能調侃自己,“蔑視”失敗的人,一定是可以“東山再起”的人。

每天早晨計劃好今天想做些什麼事、該做些什麼事,設定自己的當天目標,激勵自發性的努力。給自己定一個小小的目標,無論如何一定要在今天完成,例如:“我今天一定要妝扮一新”、“下班後一定要和對麵辦公室的女孩打招呼”等。每天一定要把一件事成為自己的目標,不久後,你就會發覺自己已經是個積極的人了。

當我們閱讀任何成功者或偉人的生平時,可以發現他們有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除了比常人加倍努力以及擁有超人的智慧之外,他們還懂得“利用”本身的自卑感而埋頭苦幹。

“窮則思變。”他們常常被貧困的家庭、身體的缺陷和性格的乖僻等因素帶來的自卑感所困擾。但是,他們並沒有就此屈服,而是逐一克服各種困難。所以,當我們發覺自己失去自信時,不妨去閱讀這些成功者的傳記,這對於重樹自信、振奮精神很有幫助。即使我們不可能把成功者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事方法完全搬過來,但我們總能從中獲得許多寶貴的提示。

人生競爭分為兩種:一種叫做拳擊型,隻有擊倒對方之後,才能見勝負;另一種為馬拉鬆型,好像馬拉鬆賽跑,要跟自己最好的水平比個高下。以拳擊型的例子來說,如不將眼前的敵人打倒,就不能獲取勝利,因為目標很明確,所以才容易促使人使出實力。反之,馬拉鬆型是自己孤獨作戰,由於路途遙遠,目標不明顯,所以常常會使人忘記敵人的存在。因此,必須設法在自己的潛意識裏製造一個敵人。

我們的工作、讀書和生活,都類似馬拉鬆型的競爭。因此,在腦海中假想某人或某個事物是勁敵,然後盡全力去擊倒他。這樣一來,我們全身都會湧出一股不服輸的鬥誌。

窘迫的經曆恐怕人人都有,追趕公交車,穿反衣服,逗小孩卻把小孩逗哭了,到超市購物付款時發現沒帶錢,而更糟糕的是,發生這些情況時,有很多人在場,你因為有別人的注視而更加窘迫,恨不能立即隱身消失。

其實別人有沒有注意到你呢?恐怕根本就沒人在意你。而你自身的種種尷尬和不安,完全都是你的自我意識所造成的。越是內向的人,這種感覺越強烈。

要避免這種的情狀發生,最好的方法便是誇大自己出醜的事,或者當場說出來,說不定你自認為重大的失敗,在別人眼中卻是小事一樁。

自卑的人會將別人的看法“誇大化”,認為每個人都在嘲笑自己。如果能自我調侃、自我解嘲,便能很快地從自我束縛的狀態中解放出來。

如將人的一生跟悠久的自然史,以及漫長的人類社會史作一比較,人生簡直如夢幻閃電般地短促。

牛頓說過,如從浩瀚無邊的宇宙來觀看自己的事業時,簡直不如沙灘上的一粒細沙。與地球的曆史相比,人類的社會史也隻不過相當於高塔上一塊小銅板的厚度。而人生在人類史上,顯然還不如電影中瞬間即逝的畫麵。

所以,我們不妨想一想地球的形成或生物的存在,同時仰望夜空,並想一想浩瀚的宇宙,那麼人生將是何等的渺小,心中的煩惱也就微不足道。

8.自信過頭是自負

許多人事業上沒有獲得應有的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他沒有自信堅持下去,對於成功者來講,頑強的毅力和自信心比一個人的聰明和才氣顯得更為重要。自信型性格的人也不可避免具有性格的雙重性。自信的另一端就是自負,自信型性格特征的人,由於個性很堅強,所以具有這個性格的人,即使是畢其一生也很難改掉自信性格的負麵影響。

自信型性格弱點主要有以下表現:

具有一定的真本事,在自己的工作領域做出過一定的成績,因而自信到極點,自我感覺非常良好,是典型的自我崇拜狂。

自信型性格的弱點還具有守舊、頑固、偏執的特點。對於某件事情的專注是好事,但因循守舊卻自認是堅持真理,對新生事物持懷疑、否定的態度,不具有處世的靈活性,就是一種愚不可及的行為。

自信型性格特征的人還有愛麵子、從不認錯,好大喜功等弱點,這些弱點對人生的進步都非常不利。

古往今來,多少英雄豪傑雄才偉略,氣吞山河,終因性格自負、偏執而功虧一簣,令人扼腕不已,被世人稱為“西楚霸王”的項羽就是因為性格上的弱點,而飲恨終身,讓後人為之惋惜。

曆史上著名的鴻門宴是秦漢之際的一段小插曲,可是,它卻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當時曆史的走向。劉邦依靠他的知人善用和能屈能伸,終於擺脫了死神的威脅,項羽卻因自己性格的過於自信,錯失曆史賦予他的良機,最後自食苦果。

在鴻門宴上,範增好幾次用眼睛示意項羽攻擊沛公,項羽卻毫無反應,範增隻好離席找到項莊,對他說:“君王為人優柔不決,你進去劍舞,尋找機會殺掉劉邦,不然,我們都會成為他的俘虜。”項莊於是入席敬酒,並借口“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隨即拔劍起舞。項伯心知項莊舞劍,其意在沛公,於是起身對舞,以自己的身體護著沛公。這時,在營外擔任警衛的樊噲急闖進來,他責備項羽聽信小人之言,與沛公為敵,這樣下去恐怕喪失天下人心,說得項羽啞口無言,後來,沛公借故離開,讓張良留下和項羽他們周旋。

範增老謀深算,但麵對性格固執、自負的項羽,他也無能為力,最後連自己也成了項羽的這一性格的殉葬品。

漢三年(前204年)初,楚、漢兩軍在滎陽、成皋一帶相持。項羽兵圍滎陽,截斷漢軍糧道,劉邦的形勢非常危急。

漢軍缺糧,時間一久,就難以固守,於是劉邦派出使臣向項羽議和,提出滎陽、成皋以東歸楚,以西歸漢,以鴻溝為界,兩國就此罷兵,分而治之。項羽聽了使者的話,自認為以誠待人,便能得天下,範增進言道:“劉邦即將兵敗,今日不取,日後必悔。當初在鴻門宴上,你已經失去了一次機會,此時再不滅掉劉邦,將來就必定要被劉邦所滅。”項羽聽了他的這一番話,覺得十分有道理。於是拒和,發兵猛攻滎陽。

議和之事沒有進展,劉邦進退兩難,他在滎陽城內整日憂仲仲。他對陳平說:“天下紛紛,究竟何時得了?”陳平說道:“大王所慮無非是那項王。我料項王手下隻有範增、鍾離昧等數位忠臣,他的能臣良將並不多。項羽生性多疑,想來剛愎自用,不能明察人事,大王若肯捐棄巨金,賄通楚人,流言反間,使項羽君臣相疑,然後乘機進入,破楚就容易了。”

劉邦認為此計甚妙,便讓陣子取四萬兩黃金到楚營中行事,陳平賄賂楚王左右,說鍾離昧恃功要求分封,並聯漢攻楚。此事正是項羽擔心的,生性多疑的項羽急於想知道此事的虛實,於是決定借議和為名,遣使入漢,順便探察城內虛實。陳平聽說楚使要來,正中下懷,便和劉邦布好圈套,專等楚使上鉤。

楚使入滎陽,直往漢王府,拜見劉邦。劉邦假裝酒醉,敷衍數語後,便令陳平將楚使帶出。

陳平把楚使引進官館,兩人靜坐片刻,一班仆役已將美酒佳肴擺好。陳平裝作自己隻是受了劉邦的托付,是替劉邦招待客人,並不認識來使,於是問道:“範亞父可好!足下是否帶有亞父手書?”楚使一愣,突然明白了是怎麼回事,正色道:“我是受楚王之命,前來議和的,並非由亞父所派遣。”

陳平趁機假戲真唱,故意裝作十分驚慌的樣子,立即掩飾說:“剛才所說的都是戲言,原來是項王使臣!”說完之後,便起身出去了,楚使回到項羽身邊,便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告訴了項羽。

這是個並不怎樣高明的反間計,如果項羽稍微理智一點,就會察覺其中的破綻,可是項羽,性格固執多疑,沒有多想這些。

項羽聽後,怒道:“前日我已聽到關於他的傳聞,今日看來,這老匹夫果然私通劉邦。”當即就想派人將範增拿來問罪,幸好還有左右替範增辯白,項羽這才暫時忍住,但對範增已不再信任。

範增對項羽一直忠心耿耿,對此事一無所知,一心協助項羽打敗劉邦。他見項羽為了議和,又放鬆了攻城,便找到項羽,勸他加緊攻城。項羽不禁怒道:“你叫我迅速攻破滎陽,恐怕滎陽未下,我的頭顱就要搬家了!”範增見項羽不聽自己的忠言,反而懷疑自己,十分痛心。他向項羽說道:“現在天下事已定,望大王好自為之。臣已年老體衰,望大王賜臣骸骨,歸葬故土。”說完,轉身離去。項羽也不加挽留,任他自去。

相對劉邦的“市井賴皮像”,項羽的確具有更多的英雄特征。他勇猛善戰、不畏艱難、性格直爽、恩怨分明、愛惜屬下、講究道義,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美譽,但他的最致使的弱點便是自負。他沒有劉邦的柔韌、冷靜、果斷和博大,更沒有劉邦手下的一幫能臣,所以他中了陳平的反間計,失去了一個得力的助手和忠臣。

劉邦與項羽的楚漢之爭,在一定意義上講是性格之爭,是劉邦的理想性格與項羽固執自負性格之間的較量,孰優孰劣,不難斷定。

英雄一世的項羽落得個悲慘結局。人倒黴往往就倒黴在倔強固執,自負狂妄不能不令人警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