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己說話的積極性(1 / 2)

有個人去某家公司工作後,發現和自己同一天參加麵試的同事經常往經理辦公室跑,在會議上他也是那個發言最積極的員工。一開始他覺得這是對方在拍馬屁而已。他認為一個員工隻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隻要在崗位兢兢業業,然後出色地完成任務就行。他認真而執著地奉行這樣的原則,就像那些固守職業道德和自尊的人一樣,將這一切當成一個員工的自我修養,看成是自我形象維護的一部分,然後他渴望所有認識他的人尤其是老板,會在背後默默地說上一句:“他是一個認真負責的人。”但是一年之後,這個同事升到了主管的位置,而他仍舊是一名普通的員工。

由於他一直都將自己定位成一個兢兢業業的執行者,以至於忽視了一點:一個公司內兢兢業業的執行者並不少見,但是老板隻有有限的精力去認識為數不多的幾個人。這個時候,他才意識到“主動表達”是必須去做的事情,也是凸顯個人能力和價值的方法。

在職場上,“低頭苦幹”的確很重要,但很多時候更像是一個陷阱。這種陷阱主要來源於我們的思想和日常經驗,來源於他人的說教。初入職場的時候,無論是父母還是朋友,大都在告誡人們要少說多做,低頭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而這種說教無疑讓人們更加堅信自己的選擇沒有錯。

相比於宣揚或者表現自己,他們更加擔心自己會給他人留下“誇誇其談”“名不副實”“咄咄逼人”的不良印象。很多時候他們顯得非常內向而消極,盡管他們也非常喜歡那些隨著名氣而來的關注度,但卻始終都抱著這樣一個特殊想法:這樣的自我展示,實際上是巨大的精力消耗,或者是一次無意義的表現。對於那些不夠積極主動的人而言,或許被動接收信息是一種更為安全的狀態,他們可以不用耗費精力去想“我應該說點兒什麼”“我應該如何做出回應”“我應該把問題思考得更深入一些嗎”,也不用擔心自己主動說話和搭訕會不會讓別人感到不舒服。

然而事實是,如果一個人不善於自我表現,那麼他的才能可能就會被埋沒;如果一個人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想法,那麼沒有人會對他想些什麼感興趣;如果一個人沒有主動表明自己的立場,那麼大家可能就會覺得他沒有立場。那些放棄話語主動權,或者根本沒有任何主動表達意識的人,可能會在溝通中被人忽略。

人們可能會誤以為那些溝通不積極的人難以溝通或者缺乏良好的溝通技能和表達的欲望,因此沒有多少興趣進行交流;會覺得他們在為人處世方麵不夠配合,缺乏主動融入群體或者主動參與群體事務的願望。因此在一些事關群體利益的問題上會將那些平時不表態或者不積極表態的人排除在外。

那些不夠自信的人常常擔心與人溝通會導致“自我形象受到威脅”。按照心理學家的說法,每個人都有理性的、社會的、家庭的、職位的自我形象。當人們進行溝通時,自我形象可能會暴露在公眾麵前,這也就使得他們的形象存在被破壞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會變得更加消極,會失去溝通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