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機槍史話與劃時代變革(2)(3 / 3)

10.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伯明翰輕武器公司共生產路易斯機槍145397挺。

11.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英國、蘇聯以及巴爾幹國家都曾使用過路易斯機槍作戰。

路易斯曾把100萬美元的支票作為捐款送交美國財政部,這筆錢是美國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和大戰後購買路易斯機槍分給他的專利權收入。路易斯贈款時附帶一個便條,上麵書寫一則簡短聲明:

“對於我的祖國購買路易斯機槍所付給的酬金本人決意分文不收”。

美國軍界和技術界對路易斯這一舉動表示讚賞。但是軍械署克洛澤署長(與路氏為西點軍校同學,兩人長期不和)卻覺得此錢收下不妥,他電話告知財政部把支票退回去。美國財政部則認為路易斯的捐獻是愛國主義的表現,應當作為美國專家對祖國忠誠的紀念物長期保存在財政部的金庫裏。最後支票靜靜地躺在精致的玻璃展櫃內,迄今已經80多年了。人們見到或想到這一無價之寶,精神往往為之一振。

三、蓋特林的巨大成就

19世紀60年代初,已經研製出多種機械操作式機槍,其中最好的(當然是相對的)可能是埃傑槍或阿爾傑槍。1862年5月31日,正值美國內戰,聯軍首次在費爾奧克斯戰役中使用了該槍,取得了很好的作戰效果。聯軍總共購買了60多支埃傑槍,推銷員J.D.米爾斯將這些槍描述成一支占地六平方英尺的軍隊。這種槍是一種單管“左輪手槍”,子彈通過重力從一個垂直彈匣掉入一個圓柱體中,該圓柱體由多個槍膛組成,槍膛實際上就是一些圍繞中心軸的凹槽。把子彈(隻由彈藥和彈丸組成)裝入一個空鋼管中,鋼管的頭部鑽有孔,可以由此裝上火帽,這就是此種槍的彈膛,它可以從彈匣落入位於9點鍾位置的凹槽中,然後旋轉至12點鍾的位置,此位置正好與槍管成一線,然後射出。進一步的旋轉會把現在已經射空的彈膛逐出(更確切地說,是擠出),以後再給這些空的彈膛裝入子彈和火帽。

埃傑槍有自身的一些缺陷,其中主要的是很難精確地使攜帶子彈的彈膛對準槍膛,其他第一代機械操作式機槍與之相比更不可靠。這些槍很難連發,最好的也隻能連發幾顆,然後就卡住——這基本上是它們確定無疑的共同特征。直到最著名的機械操作式機槍的開創者理查德·喬丹·蓋特林轉而使用金屬聯體子彈,這些槍的性能才有了重大進展,這一進展使機槍在操作上有了很大的變化。

蓋特林是一個職業發明家,有一係列成功發明值得稱道,特別是在農業領域,後來還獲授醫學博士。他出生於卡羅來納州,後來卻長期定居於印第安納州。沒有跡象表明他曾從過醫,而且他的主要興趣是在機械設備上。1861年,南北戰爭的爆發使他將注意力轉向機槍的研究。那時,他已經因成功發明了馬拉播種機而發了一筆小財。他試圖研製的第一支槍在概念上非常類似於埃傑槍(采用彈膛輸送子彈的單管旋膛槍),與其同行一樣,蓋特林也因相同的原因遇到同樣的難題。經過反複思索,他認為隻有聯體金屬子彈才能解決這一問題。這種子彈與韋森及其他人研製的子彈一樣,都是通過槍栓的作用而裝入彈膛的。在槍中,子彈由底杆驅動到一個適當位置,然後被肘節卡住,而不是像以前那樣需要旋轉來與掛彈裝置接合。然而如何使這一過程運行得更快,使之明顯高於熟練槍手能達到的操作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