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德勒這句話真是意味深長。
生活中很多的問題,就是因為一方不把另一方放在心上或者雙方互相不把對方放在心上引起的,種種仇視和敵意,也因此而生,並帶來數不清的麻煩。如果每個人都對別人多一分關注,多一分重視,這個世界將變得更加溫馨、和諧。
不要傷害別人的心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隨時都會遇到一些人,說了對不起自己的話或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這時,我們應當怎麼辦呢?是針鋒相對,以怨報怨,還是寬容為懷,原諒別人。
人生好比行路,總會遇到道路狹窄的地方。每當此時,最好停下來,讓別人先行一步。如果心中常有這種想法,人生就不會有那麼多抱怨了。即使終生讓步,也不過百步而已,能對人生造成多大影響呢?你經常讓人一步,別人心存感激,也會讓你一步,一條小路對你來說也將成為坦途通道。你事事不肯讓人,別人心懷怨恨,就會設法阻礙你,損傷你,即使一條大路,對你也充滿險阻。人與人之間往往是心與心的交往,誠心換來的是真情,壞心換來的是歹意。
在戰國時代,有一個叫中山的小國。一次,中山國國君設宴款待國內的名士。當時正巧羊肉湯不夠了,無法讓在場的人都喝上。沒有喝到羊肉湯的司馬子期感到很失麵子,便懷恨在心,到楚國勸楚王攻打中山國。中山國很快被攻破,國王逃到了國外。當他逃走時,發現有兩個人拿著戈跟在他的後麵,便問:“你們來幹什麼?”
兩人回答:“從前有一個人曾因得到您賜予的一點食物而免於餓死,我們就是他的兒子。我們的父親臨死前囑咐,不管中山國以後出什麼事,我們必須竭盡全力,甚至不惜以死報效國王。”
中山國君聽後,感歎地說:“仇怨不在乎深淺,而在於是否傷了別人的心。我因為一杯羊肉湯而亡國,卻由於一壺食物而得到兩位勇士。”
人的自尊比金錢還重要。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少許金錢,尚可忍受,一旦自尊心受到損害,就無法預測他將會幹出什麼事來。有時候,本無存心傷人之意,卻可能因為一句無意的話傷害別人,甚至為自己樹立一個敵人。言行的謹慎看來是很重要的。
從前有一位顯宦,喜歡下棋,自許國手。某甲是他門下的一名食客,有一天與某顯宦下棋,一入手便咄咄逼人。比賽到後來,竟逼得某顯宦心神失常,滿頭大汗。某甲見對方焦急的神情,格外高興,故意留了一個破綻。某顯宦滿以為可以轉敗為勝,誰知某甲突出妙手,局麵立時翻盤。某甲很得意地道:“你還想不死嗎?”
某顯宦遭此打擊,心中很不高興,起身就走。雖然某顯宦有很深的修養,胸襟寬大,但也受不了這種刺激,因此對某甲就有了成見。而某甲呢,他始終不懂為什麼某顯宦不再與他下棋。某顯宦也為了這件事,總是不肯提拔某甲。某甲隻好鬱鬱不得誌,以食客終其身。也許他會自認命薄,哪知是忽略了對方的自尊心,控製不住自己的好勝心,使小過失鑄成了終身的大錯。
如果遇到必須取勝,無法讓步的事,又該怎麼做呢?那也要給別人留一點餘地,就像下圍棋一樣,“贏一目是贏,贏一百目也是贏”。隻要能贏就行了,何必讓人家滿盤皆輸?比如與人爭辯,以嚴密的辯論將對方駁倒固然令人高興,但也沒必要將對方批駁得體無完膚。這樣做不但對自己毫無好處,甚至會自食其果,遭到對方的反擊。當我們和他人發生摩擦時,首先要了解他的想法,然後在顧及對方顏麵的前提之下,陳述自己的意見,給對方留有餘地。這一點在處理人際關係時非常重要。
責備別人不如責備自己
與人相處時,不再為任何事而輕易責備他人。
中國古人也懂得這個處世道理。申居鄖說:“過於嚴厲地責備他人,使對方產生怨恨,這就是自己的一大過錯。”
王永彬說:“隻責備自己,不責備他人,這是遠離怨恨的方法。隻相信自己,不相信別人,這樣做一定會把事情辦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