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應酬中也經常碰到各種各樣的對抗關係,那麼如何才能夠在與對手的對抗中占上風呢?這就需要我們運用自己的智慧,學會從全局入手,善於隱藏自己的意圖和目的,使對方作出錯誤的判斷,露出破綻,而由此我們則有了條件和時機來實現自己的計劃。
善謀事者謀全局
戰國時,齊國大將田忌,經常與齊王及王公貴族們押賭賽馬。每次比賽都押下黃金百兩的賭注。盡管他在戰場上叱吒風雲,戰功顯赫,但是在賭場上他卻屢遭失敗。
一天傍晚,田忌家來了位風塵塵仆仆的客人,此人雖著一身布衣,但氣度不凡。他名叫孫臏(《孫臏兵法》的作者),剛從魏國逃到此地。酒席上,兩人談起關於兩軍交戰的戰略戰術。一談到打仗,田忌就神采飛揚,特別是孫臏那睿智的談吐和驚人的韜略,更使他興致勃勃。不覺酒過三巡,田忌不由自主地想起賽馬的事,臉上愁雲密布。
孫臏覺得納悶,趕忙問道:“老兄,可有什麼煩惱之事?”田忌沉吟了半天,最後不好意思地吐露了一直鬱積在心頭的苦惱。孫臏聽他說完後,沉思片刻道:“此事並不難,下次你不妨把賭注下大三倍,我保證你能贏!”田忌半信半疑地問:“老兄有什麼妙計?”孫臏一副成竹在胸的神情:“是的,到時候你自會明白,老兄你就不必多慮啦!”
到了那天,田忌當眾押了1000兩黃金。齊王和那些王公貴族們以為他輸急了,笑道:“這次他會輸得更慘,看著吧!”
當時的賽馬方法是:參賽者都要將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而後依次輪賽,上等對上等,中等對中等,下等對下等。比賽完畢,隻要你的馬能兩次名列前茅,你就算贏了。
那天田忌雖然幹脆爽快地押上了賭,但心裏仍不免犯嘀咕:“這次要是再輸,那可……”這時,孫臏走近田忌,悄聲道:“老兄,別擔心了,來吧。先把你的下等馬對他們的上等馬,再用你的上等馬對他們的中等馬,你的中等馬最後才用,這樣,他們隻剩下等馬了。明白了嗎?”“哎呀!”田忌一聽,連連拍著大腿,“我怎麼從來沒想到這一著呢?”連忙吩咐手下的人,如此這般地做了安排。比賽結果,不出所料,田忌勝了兩場,頓時滿麵紅光,穩穩地從齊王手中拿走了1000兩黃金。
不久,田忌禁不住把他賽馬上取勝的秘密告訴了齊王。齊王趕忙叫他召來孫臏。從此,孫臏當上了齊國的軍師,在戰場上屢屢挫敗對手,聲名顯赫,成為中國曆史上傑出的軍事家之一。
善謀事者,謀全局。凡事從全局著手,使局部的戰術服從於整體的戰略,方可取勝。關鍵時候的丟卒保車並不是一種愚蠢的行為,而是一種智者的選擇。
犧牲局部保全大局
春秋末年,齊國大夫田成子獨攬了齊國大權。由於田成子上台的名分不正,所以國內怨氣很大,外部諸侯也不服。
終於有一天,越國借口田成子謀逆篡權,出兵攻打齊國。田成子一聽慌了手腳,急忙召集幕僚商量對策。幕僚們的意見分歧很大。有的說:“越國來犯,實屬欺人太甚。我國雖兵力尚弱,但可以全民動員,共同抗敵。”有的說:“時下國內人心浮動,如果傾城出動,恐怕難得民心,難以服眾。”有的說:“大王何不效仿他國,割讓幾個城池給越國,或可免動幹戈。”田成子覺得上述建議都非破敵良策,因此陷入苦惱之中。
正在這時,他的哥哥完子獻計說:“我請求大王準許我率領一批賢良之士出城迎敵,迎敵一定要真打,打一定要戰敗,不僅戰敗而且一定要全部戰死。唯有如此,才能退越兵,保齊國。”
此語一出,滿座皆驚。田成子也感到迷惑不解,問道:“你為什麼要帶一批賢良之士出城迎敵?”完子回答說:“王弟剛剛擁有齊國,老百姓還不知道你的治國本領,甚至有人說你是竊國大盜、無能之輩,所以老百姓不一定為你賣力氣。隻有那些認為齊國蒙受了恥辱的賢良之士,才願意冒死迎敵。”田成子又問:“為什麼要戰必敗,敗必死呢?”完子答道:“越國出兵無非是在諸侯麵前抖抖威風,撈個‘正義’的名聲。他們知道現在就吞並齊國是不可能的。我帶賢良之士出兵迎敵,戰而敗,敗而死,這叫‘以身殉國’。越國見殺死了大王的兄長,‘教訓’齊國的目的也就達到了。況且,越國知道齊國尚有這樣一批視死如歸的勇士,必然有畏懼之心。所以,越國軍隊在我們死後定會班師回國。”
田成子邊聽邊流淚,他為兄長的自我犧牲精神所感動。為挽救齊國,他隻好聽從了兄長的意見。果然不出完子所料,在越國軍隊殺死包括完子在內的一批賢良之士之後,立即撤走,齊國終於轉危為安。
在這個故事裏,完子在權衡利弊之後,果然作出了以身殉國的決定。完子用李代桃僵的辦法,使齊國避免了一場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