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軍對峙時,在政治舞台上,在商業競爭中,獲得全勝往往很難,有時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或作出一定的犧牲。在這種情況下,要恪守“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原則,盡量犧牲局部以保全大局,犧牲眼前以圖長遠,犧牲他人以拯救自己,犧牲小的利益以換取更大的利益。
計謀深遠才能笑到最後
周瑜在赤壁大破曹操後,乘勝北進要攻取南郡,忽聞劉備派人送上賀禮。見過來人後,周瑜得知劉備、孔明屯兵油江口,也有奪取南郡的動向,心中大驚,便以回禮為名,與魯肅率3000名騎兵徑奔油江口而來。
周瑜到達油江口見劉備軍容整齊,陣勢雄壯,心中不安。劉備、孔明將周瑜接入帳中,設宴招待。談到軍情,劉備說:“聽說都督要攻取南郡,特來幫助。如果都督不要,我一定要占領。”
周瑜笑道:“我東吳一直想吞並漢江,南郡已在我手心之中,為什麼不要?”
劉備說:“勝敗可不一定。隻怕周都督拿不下吧。”
周瑜說:“我如果拿不下,那時由您去拿下。”
劉備說:“魯肅、孔明兩位先生在此作證,都督不要反悔。”
周瑜說:“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孔明笑道:“都督這話說得十分公正。先讓你們東吳去取,如拿不下,主公去取,有什麼不可以!”
周瑜、魯肅告辭後,劉備埋怨孔明道:“剛才先生教我這麼說了,可轉念一想,很是不對。目前我們沒有立足之地,急切要得到南郡,如果叫周瑜取了,我們豈非一場空?”
孔明說:“主公不必憂慮,盡管讓周瑜去廝殺,早晚我叫主公在南郡城中高坐。”劉備問他有什麼妙計?孔明附耳低語:“隻要如此……如此……”
劉備大喜,隻在油江口屯兵不動,以待時機。原來孔明對攻取南郡的整個戰局發展過程已了然在胸:料定曹操敗回許都前,必定對南郡有所安排,求勝心切的周瑜必然中計吃虧。同時也料定,周瑜畢竟不是等閑之輩,吃了敗仗一定會想辦法報複。好,讓他們雙方拚殺吧,我在旁邊可以乘虛取利。
果然,戰爭按照孔明的預見進行著。周瑜先是吃了曹仁的大虧,以後采用詐死之計,引誘曹仁劫寨用伏兵將曹軍殺得落花流水,得意揚揚地率部直取南郡。
不料,當他來到城下時,卻見城上布滿旌旗,劉備的大將趙雲威風凜凜地站立在南郡城頭,說:“周都督不要怪罪,我奉諸葛亮軍師之命,已占領了此城。”
周瑜大怒,命部下攻城。城上亂箭射下,周瑜隻得氣咻咻暫回營寨。誰知探子又來報告:“諸葛亮得了南郡,又拿住陳矯用兵符冒充曹仁專使調荊州曹軍來救南郡,卻叫張飛乘虛襲取了荊州。”
一會兒,又一探子來報告:“夏侯惇在襄陽,被諸葛亮派人拿了兵符,假稱曹仁求救,引誘夏侯惇率軍出城,卻叫關雲長乘虛偷取了襄陽。”
諸葛亮乘周瑜和曹仁往來廝殺損兵折將之際,略施小計,兵不血刃地連奪了南郡、荊州和襄陽。
周瑜直氣得大叫一聲,箭瘡迸裂。
笑到最後的人永遠是那些對事物的發展有深刻的分析並采取相應對策的人。可見,世上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勝利。
用假動作擾亂對方視線
公元前341年,魏國軍隊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派田忌、田嬰為將,孫臏為軍師,領兵救韓。孫臏重演“圍魏救趙”的故技,不去解韓國之圍,隻指揮齊軍直接攻打魏國。魏將龐涓得知消息,急忙從韓國撤軍回國。
這時齊軍已經越過齊境西進。孫臏對田忌說:“他們三晉的軍隊向來驃悍勇武而輕視齊國,齊國有怯弱之名,善於打仗的人就是要因勢利導。兵法上說,急行軍一百裏去爭利會損失上將;急行軍五十裏去爭利隻有一半人能趕到。我軍進入魏境後,第一天要造十萬人吃飯用的灶,第二天減為五萬,第三天減為三萬。”說完此話,孫臏已有計策。
龐涓趕回魏國後,就去察看齊軍紮過營的地方,發現齊軍的營地占地麵積很大。他叫人數了數做飯的爐灶,足夠十萬人吃飯用,龐涓心裏暗自驚奇。
第二天,龐涓帶領大軍追到齊軍第二次紮營的地方,數了數爐灶數目,已減少一半,隻能供五萬人用飯了。
第三天,魏軍追到齊軍第三次紮營的地方,再仔細數數齊軍的爐灶,僅夠三萬人用飯了。龐涓見此情況,冷笑兩聲,對周圍的將士說:“齊軍都是一些貪生怕死的家夥,十萬大軍到魏國,才三天工夫,逃跑了一大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