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戰略管理:提高競爭力,將企業做大做強(1 / 1)

戰略性錯誤不能犯

中國著名營銷專家何學林指出:“戰略性錯誤是不能犯的,一個戰略性錯誤可能導致整個企業全軍覆沒,整個人生一敗塗地,而且永無東山再起之日。”

20世紀80年代,日本製造是世界的旗幟,索尼、鬆下、豐田等企業成為世界級品牌,美國製造則節節敗退。就在這個時候,美國以IBM為首的公司開始生產個人計算機及各種配件。美國公司首先找到日本人,問是否願意給美國代工。日本的企業集體反對,隻有NEC做了規模不大的投入。於是美國又去韓國和中國台灣尋找,把輔助產品交給其代工。結果,韓國的三星、LG得以迅速崛起;中國台灣新竹工業園也大規模地生產電腦配件,成為世界最大的代工基地。日本的企業很後悔,在筆記本市場奮起直追,最後在整個電腦硬件領域隻有這塊市場有一席之地。

20世紀90年代,美國開始了互聯網的建設,美國企業再次找到了日本,日本人覺得互聯網隻適合於軍事應用,再次集體選擇了放棄。在如今的互聯網世界裏,韓國和中國遠遠走在了日本的前麵。

日本曾經是全球領先的遊戲產業大國,但曾獨領風騷出品了無數款風靡全球遊戲的日本遊戲業,在網絡遊戲時代來臨時卻反應遲鈍,堅守在以掌機、家用機為主的電子遊戲市場。韓國近些年抓住機遇,在網遊市場中獨樹一幟,不僅獨霸本國市場,還在亞洲各國不斷拓展市場。

中國網絡遊戲廠商們也憑借著多年來艱苦卓絕的努力獲得了立足之地。在人才儲備、遊戲策劃、程序開發等方麵有著強大實力的日本遊戲廠商則逐步落伍,雖然後來為進軍網絡遊戲做出過諸多的努力,無奈最後皆以失敗告終。

兩次戰略決策失誤使得日本在全球的IT潮流中遠遠落後,現在日本的優勢仍在工業製造,與處在知識經濟時代的美國相比,它已經落後了一個層次。

愛爾蘭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國民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目前,愛爾蘭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軟件出口國,在歐洲大陸出售的軟件產品中,有60%產自愛爾蘭。從昔日的“歐洲農村”一躍成為“歐洲軟件之都”,這主要得益於愛爾蘭從20世紀70年代起實施的“科教興國”戰略。現在,愛爾蘭已步入歐洲富裕國家的行列,這是正確戰略的威力。

◇戰略指引企業發展航向◇

企業發展戰略的最大使命就是保持企業行駛在正確的航道上。如何判斷戰略是否行駛在正確的航道上?

戰略航向的判定

我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企業?

要成為想象中的企業,我們的階段目標是什麼?

我們將如何發展?

要實現這樣的目標,我們需要采取什麼樣的步驟和行動措施?

柯達:戰略錯誤的慘痛教訓

柯達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產品的生產和供應商,但因滿足於傳統膠片產品的市場份額和壟斷地位,對數字技術和數字影像產品的衝擊反應遲鈍。

2012年1月19日,擁有131年曆史的相機製造商柯達公司(EK)正式向法院遞交破產保護申請。

所有企業製定戰略時都不能草率,都要對所處曆史時期的特有經濟規律有深刻把握,對宏觀環境和行業動態有透徹理解,對競爭對手和自身競爭能力有深入了解。

檢驗企業發展戰略是否出現偏頗的角度有:戰略與企業的長期目標是否一致;戰略與企業的競爭優勢是否一致;戰略是否突出了企業的目標市場和消費群體;戰略目標是否被更多的子目標所分解。一般而言,企業發展戰略會與企業的長期目標一致,能夠發揮出企業的競爭優勢,為企業確定出最容易獲得利潤的目標市場,並且被分解成階段性目標和眾多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