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YY
2002年,日本《朝日新聞》公布了一千年來最受歡迎的50名日本文學家,中國讀者喜愛的“小資代言人”村上春樹竟名落孫山,相反,正是那些看似已經out太久了的小說家夏目漱石和紫式部位列一、二!就連兩位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也隻名列第九和第十八,看來日本人很不買諾貝爾文學獎的賬。
說起川端和大江這兩個人,其實還算挺有緣的。川端1935年寫出代表作《雪國》的時候大江出生了。大江1972年混到如魚得水的時候川端自殺了。咳,沒有因果聯係。他們各自代表著日本矛盾的一麵,川端的YY美到不能再美,而大江的YY則醜到不能再醜。前者是陰鬱淒惻的決絕美,所以他自殺了,成為日本自殺大隊的一員;後者是頹廢墮落的人性醜,所以他讓一些喪氣的日本青年看清了現實,放棄了自殺。諾貝爾文學獎給這倆代表人物頒獎也算是對日本文學的一種全麵肯定。可這頒獎詞說來說去無非是用歐洲現實主義的技巧表現了日本人心靈的精髓,為架設東西方精神橋梁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日本人一聽,不高興了,就你們的各種“主義”厲害?我們還是覺著遵循自己的傳統最好,“立足民族、放眼世界”才是日本頂尖作家的宗旨!所以,川端和大江隻好乖乖排到了夏目漱石的後麵的後麵的後麵的後麵……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作品無時無刻不在沉思、在批判、在揭露。YY一詞對他最不貼切,在他的小說中,沒有天馬行空,一切貌似是YY的想象其實都存在最深刻的現實內涵,的確很符合日本人有事沒事愛自我反思的胃口。但更有意思的是,幾乎所有日本人都承認,隻有以描寫貴族生活為主的《源氏物語》才是日本後世難以超越的最高成就。
日本人不是最喜歡把民族向心力掛在嘴邊,最習慣動不動就思考一下當今社會和自我關係嗎?為什麼一部雋永纏綿的貴族生活畫卷就俘虜了千年曆代國民的心?
的確,《源氏物語》的地位很高,它作為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那些“百看不厭、百聽不煩的事”,那些“有動於衷、情不獲己的感受”都不是YY,而是提煉世上實有之人的行為與情感凝注而成的。但這並不是它最受歡迎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古典巨著竟出自女性之手!要知道,當時日本女性是極其沒地位的,男人歧視女人,似乎女性理所當然就應該這樣卑微,不僅有姓無名,更不可能在宗譜上記上一筆,也就是說家族根本不承認曾經還有你這麼一個人存在。但曆史證明,正是這樣一個最沒地位的女性寫出了日本最高地位的文學著作,日本又一次自相矛盾了。
《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本姓藤原,因小說中的女主角紫姬太討人喜歡了,所以後人又贈她“紫式部”的美稱表示對這位偉大的無名作者的紀念。
979年,紫式部出生在一個中等貴族家庭,雖然不是很有錢,但卻很有文化。受她父親影響,紫式部從小就熟讀中國典籍,會作漢詩、和歌,還會畫畫、彈琴,活脫脫一個“女博士”。可惜時代使然,這麼一個有文化的爹居然蠢到把自己22歲的妙齡女兒嫁給一個40多歲的老頭做了第四個小妾,結果結婚才三年丈夫就撒手歸西了。紫式部隻好過起淒涼的寡居生活。這期間,紫式部重又拾起筆墨開始作作詩歌、寫寫小說,也是機遇使然,她的手稿居然傳到了公卿藤原道長手裏,還很對這個高官的胃口。
紫式部生活的平安時代是日本曆史上較為特殊的一個時期。當時,天皇的權力幾經輾轉落到了大貴族藤原氏家族手中,出現了持續200多年的“攝政關白”時代,簡稱“攝關”。所謂“攝政”就是天皇還小的時候幫忙代管一下國家政治。同理,“關白”也就是天皇長大了日理萬機太過操勞,做臣子的也應輔助一下,有些類似於中國古代的宰相,但到了藤原氏手裏就變味了,他以此為借口掌控朝廷、架空天皇,“攝政關白”實際上成了外戚專政。這還不算完,為了進一步鞏固本家族的“攝關”地位,藤原氏非要與天皇聯姻才安心,讓自家女兒做皇後,一旦生下小皇子就逼老天皇退位,然後讓小皇子登基,以便扶持幼小天皇來獨攬朝綱,繼續下一輪的“攝關”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