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起因並不複雜。那天,劉斌在農村放羊時覺得很無聊,便將注意力落到了鄰居家的一個哥哥身上。那個哥哥正在吹笛子,悠揚的笛聲將他深深地迷住了。隨即,劉斌心裏有了一個抑製不住的夢想:“我也要吹笛子,而且要比他吹得更好。”想要吹笛子,首先得有笛子才行啊。劉斌去買笛子的地方打聽,知道一把笛子需要4元錢,這讓幾乎沒有零花錢的他隻能“望笛興歎”。
猶豫了好久,劉斌也沒有敢向二大娘提買笛子的要求。1992年的4元錢,對於這個家庭而言真的不是一個小數目。可是悠揚的笛聲,總是在他的夢裏響起,讓他輾轉難眠。他想:既然買不起,我就自己做唄。”如此想過後,劉斌磨破了嘴皮,將那位鄰家哥哥的笛子借來認真地觀察研究。
細心的二大娘發現,劉斌將比大拇指粗的竹子踞成一小段,並用鐵釘在上麵鑽孔。在她有些詫異的追問下,劉斌不抱希望地說出了要個笛子的想法。二大娘望著一臉期冀的劉斌,沒有說什麼,默默地站起來走了。望著二大娘逐漸遠去的背影,劉斌特別失望,他繼續埋頭鑽孔做自己的笛子。但兩天後,二大娘將皺巴巴的4元錢遞到了劉斌麵前。劉斌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含淚從二大娘手裏接過這助他打開音樂之門的4元錢,劉斌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堅持下去。”
買來一把渴望已久的笛子後,劉斌利用這把笛子不僅學會了吹奏,還開始了進一步的研究和自製樂器之路。他發現,笛子能發出聲音,是因為有個中空的管道,以及其他控製氣流的小孔。於是劉斌便想,是不是所有東西,隻要有個中空的管道和控製氣流的小孔,就能吹奏出笛子一樣的聲音來呢?如此想過後,劉斌開始利用生活中一切可以鑽管道打孔的東西,一塊磚、一段木方、一根黃瓜、廢棄的燈管等,隻要是管狀、塊狀、柱狀的物體,他都會拿來嚐試。
經過成千上萬次的試驗,劉斌成功了。在他手裏,隨手拿來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他打出管道鑽出孔變成樂器。也因此,劉斌被熟識他的人叫成了“管子哥”。而這時,他已經能用他自製的“笛子”吹出動聽的笛音。越來越多的人被劉斌奇形怪狀的“笛子”和美妙的笛音所吸引,認可了他,成了他的粉絲。但劉斌並未成為專業的音樂人,他更喜歡幹著一份普通的工作過樸實的生活,因為這樣才能沒有幹擾地繼續他的樂器研究發明。
而劉斌之所以要走上《向幸福出發》節目,隻是為了借這個舞台表達他對二大爺、二大娘的感激之情,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再造之情。在節目中,樸實的二大娘說出了一個讓人震撼的願望:“我希望斌……用他的這些樂器吹遍中國,有機會去外國,用外國的東西,吹出中國的聲音來!”
相信,心懷感恩和執著夢想的劉斌一定會實現二大娘言語中的願望。他的音樂人生路,一定會越走越寬,越走越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