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呆望著這三個數字,張同金心頭像壓了一座大山,苦不堪言。因為在數字後添上“萬”字,就成了他的欠債總額。從批發小百貨生意坐擁數百萬身家,到欠債超過170萬,張同金隻經曆了短短兩年。
艱難走到這一步,並非他不善經營,也非他嗜賭成性,輸光家產,而是“貪吃”造成的。因為貪吃,張同金把戰友偶然的一句話當成了夢想去追求,不惜傾家蕩產。
十多年前,張同金是一名軍人。每次探親歸隊,他的隨身行李裏都少不了一個被他視若珍寶的包。一次,同座乘客指著那個包小聲說:“小夥子,隨身帶這麼多錢,你膽兒太大了吧!”
不知怎樣回答的張同金,在愣神片刻後,輕輕打開了那個包。看著被打開的包,乘客一臉驚訝:“這麼多煎餅!你賣煎餅的嗎?”
那人說對了一半,包裏裝的確實是厚厚一摞煎餅。但錯了另一半,張同金不是賣煎餅的。不賣煎餅,帶那麼多煎餅幹嗎?這得從張同金貪吃的嗜好說起。他是山東莒縣人,從小愛吃口感筋道的煎餅。但參軍後,這個喜好很難及時滿足,部隊可不是想吃煎餅就能吃到的。為彌補一年半載吃不到的遺憾,每次探親歸隊,張同金都會帶上一大包煎餅。
他帶去的煎餅,戰友們都搶著吃,稱讚有加。這讓他感到很自豪。但每次戰友們都意猶未盡,他們都覺得煎餅很好吃,但就是太少了,不過癮。張同金解釋說:“煎餅都是手工烙的,一張張烙,很是費時費力。”有戰友插嘴道:“有煎餅機就好了,肯定比人工快。”
戰友的異想天開,讓張同金心裏一動:“如果我能造出煎餅機,想吃煎餅按下開關就成了。”隨即他又覺得,“哪那麼容易啊!”
張同金造煎餅機的夢想還沒來得及細想,便退役並被分配到莒縣檸檬酸廠發酵車間上班。但這個班,他隻上了29天便成了下崗工人。張同金不甘接受生活擺布,從做熟食、大米等小生意開始,後發展為小百貨批發。但他並未滿足,接下來5年多,在誠信經營下,他成功代理國內10多個品牌,身家積累到了數百萬,成為莒縣聲名在外的百萬富翁。
一位戰友到莒縣出差,張同金以“地主”身份熱情招待了他。看著滿桌子豐盛的菜肴,戰友一臉懷念:“還是你當初帶的煎餅好吃!”
戰友的感歎,倏然間激活了張同金造煎餅機的夢想。這些年,他貪吃煎餅的喜好從未斷過。而且他發現,周圍很多人都喜歡吃。但而今城裏人很少有烙煎餅的,大家都覺得麻煩費事。而在農村地區,煎餅大都是老年人在做,產量低,衛生也得不到保障。“如果有仿手工智能煎餅機,一定會得到煎餅愛好者喜歡。”張同金越想越興奮,覺得煎餅機大有市場。
隨後,張同金走上了製造煎餅機的路。他和戰友合資開了一家工廠,專門研究製造煎餅機。對從未搞過發明的人來說,想要憑激情搞出靈光一現的發明,這就像讓剛出生的嬰兒去和博爾特比百米賽跑,結果可想而知。不管張同金有多大激情,製造煎餅機的道路都充滿艱難坎坷。因為張同金太專注煎餅機,他的小百貨批發生意便被擱置了,幾十萬積壓貨品在廠庫裏發黴爛掉。即便如此,想起煎餅那讓人令人垂誕欲滴的味道,張同金沒有任何止步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