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植物人”重生記(1 / 3)

那場改變比利時男子羅姆·霍本命運的慘痛車禍過去了整整23年,而他被診斷為處於植物人狀態也過去了整整23年,親屬們無奈做出痛苦決定:對其實施安樂死。多年來守候在兒子身邊,堅信兒子一定會醒來的母親菲納·尼克斯,無論如何都不忍拔掉他身上的儀器。被她的堅守所感動,比利時列日大學的神經專家史蒂文·洛雷斯教授運用新的植物人檢測法對羅姆再度進行檢測,發現其大腦和普通人幾無區別,隻是暫時失去了對身體的控製。而今,在母親菲納的鼓勵下,幸運擁有第二次生命的羅姆正在完成一部自傳。

帥小夥變身植物人

一個周末,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春意盎然。羅姆·霍本駕車行駛在城市街道上,心情蕩漾。半個小時後,他要和邦妮在城市公園入口處見麵。時年20歲的羅姆出生於比利時佐爾德市,是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工程係大二的學生。一周前的校際舞會上,他結識了同係一年級女生邦妮,她優美的舞姿,深深打動了他。這是兩人的第一次校外約會,同車的還有他順路搭載的4個同學。

“見到邦妮後我要告訴她我有多愛她,我要和她相伴一生!”想到邦妮明媚的笑臉,羅姆難抑激動的心跳,情不自禁加快了車速。然而,在距離城市公園不足3公裏的彎道處,突然迎麵駛來一輛大貨車,羅姆來不及避讓,“轟”的一聲巨響,兩車撞到了一起。羅姆眼前一黑,便什麼也不知道了。呼嘯而至的救護車,隨即將他和4個同學送到了伊拉斯謨醫院。

得知兒子遭遇車禍,羅姆的母親菲納·尼克斯心急如焚,和丈夫卡德·霍本一起從佐爾德市迅速趕到了醫院。透過急診監護室的玻璃,望著躺在病床上的兒子,菲納幾度哽咽:“上帝,請保佑我的羅姆,讓他盡快好起來!”丈夫卡德緊緊地摟著她說:“親愛的,我們的兒子愛運動,身體棒,一定不會有事。”

丈夫的寬慰讓菲納少許安心,但看過醫生的診斷報告後,她的心再次揪緊了。診斷報告顯示:羅姆胸部多處擦傷;右大腿、左手和右手前臂骨折;更致命的是,巨大撞擊導致他顱內大量出血。隨後,醫生告訴他們,傷者的外傷,在施行手術後,都能迅速恢複。但傷者顱內出血量大,大腦嚴重受損,能否醒來暫時不好判斷。

聽到醫生的話,菲納差點癱倒在地。卡德連忙扶住妻子說:親愛的,要相信我們的兒子!”丈夫的話頓時給了菲納無限信心,她和丈夫一起含淚默默祈禱:“羅姆,你一定要醒來,我們不能沒有你。”

此後,醫生給羅姆先後進行了幾次開顱手術,最大程度清除了他顱內的瘀血。和羅姆同車的4個男孩也陸續康複出院了,隻有羅姆始終沒有蘇醒。菲納非常焦急,但她始終堅信兒子一定會醒來,為了幫助兒子,她和丈夫每天輪流和兒子“說話”,每過去一天,就用筆將日曆上的日期劃掉。然而,一個月後,羅姆始終深度昏迷,沒有任何蘇醒的征兆。

隨後,主治醫生每隔半年定期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數”為羅姆檢測,結果顯示:每次的分值都極低,處於喪失意識狀態,隻能通過皮質下中樞維持呼吸運動和心跳。根據這些數據,羅姆最終被評定為植物人。

菲納不相信醫生的判斷,一再聲稱醫生搞錯了。醫生很理解她的痛苦,但由於“格拉斯哥昏迷指數”是當時醫學界普遍采用的一套神誌評估標準,它由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兩位醫生在1974年提出,主要從睜眼、說話、肌肉活動反應這3方麵來評估頭部受傷者的神經係統狀況,已經使用了十餘年,很少誤判,其權威不言而喻。這樣的結果讓菲納痛不欲生,根本無法接受,更無法說服自己:曾經的運動健將兒子,會成為一名植物人。她站在病床,呆望著兒子略顯慘白的臉,心像被掏空了。稍後,她俯下身緊握著羅姆的手,淚流滿麵地喃喃自語:“兒子,你能聽到媽媽的話嗎?媽媽相信你,你不是植物人,你一定會醒來的……”

突然,沉浸在呼喚中的羅姆,真切地感到從兒子手上傳來了一股熱流,她一愣之間,又跑到另一側握緊了兒子的另一隻手,似乎還是同樣的感覺。她又驚又喜,情不自禁大叫起來:羅姆有反應了!”聽到她的喊聲,醫生和護士蜂擁而至。然而,醫生經過又一次地細致檢測後,得出結論:菲納感覺到的,其實是她因對兒子想念過度,而產生的幻覺。

在人們同情、質疑的目光中,菲納感到很無助,她堅信兒子大腦並未喪失意識活動,卻拿不出確切證據說服別人,於是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丈夫卡德。作為父親,卡德和妻子一樣,何嚐不期望兒子醒來,但在科學的檢測麵前,他最終不得不承認兒子的確成了植物人。望著一臉殷切的妻子,他默默地走過去,擁住了她。丈夫的沉默讓菲納傷心得哭了,她掙脫了丈夫的懷抱,拉著兒子的手,喃喃地說:“羅姆,你醒著對嗎?是不是隻有你信媽媽說的話?”突然,她驚奇地瞪圓了眼睛,她分明感覺到自己的手在她說這句話前後有微妙的差距,她興奮地淚流滿麵,“羅姆,羅姆,你能聽到我的話,是不是?羅姆!”

聽了妻子近乎癡狂的話,卡德難過得掉下了眼淚。此後,菲納不再管別人怎麼想,每天都在床上給兒子“鼓勁”,並堅持給兒子用最好的藥治療。然而,一個嚴酷的現實擺在了菲納和丈夫麵前:由於羅姆始終處在深度昏迷狀態,住院治療費用昂貴,菲納和丈夫收入並不高,很難支付漫長無期的費用。這時,很多朋友向菲納和丈夫建議:放棄治療,帶羅姆回家。但菲納斬釘截鐵地說:“羅姆還活著,我絕不放棄治療。即便乞討,我也要讓他重煥生命活力!”

母愛不絕望

望著連接在羅姆身上的各種儀器,卡德早已經不抱希望了。但他不願看到妻子被瞬間失去兒子羅姆的痛苦所擊倒,便依從了她的意見,想讓她有一個緩衝時間,慢慢接受兒子羅姆變成了植物人的現實。

卡德沒想到,菲納這一緩衝的時間竟然長達13年。此後13年間,菲納讓卡德留在布魯塞爾工作,她自己則在醫院裏日複一日地守在兒子身邊,每天深情地講述著兒子小時的趣事。她知道兒子熱愛文學,尤其鍾愛詩歌。便找來泰戈爾、歌德等著名詩人的詩歌,不厭其煩地為羅姆朗誦。每天她念到泰戈爾那句:“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時,人們知道,菲納又會情不自禁地大喊:“羅姆又有反應了!”因為10多年來,她每天都說,隻要自己緊握兒子的手,朗讀這首詩,她都會感受到兒子傳遞給她的力量。醫護人員習慣了菲納的喊叫,除了按照醫院規定,定期對羅姆進行的檢測,沒有人再相信菲納的話。因為他們更相信半年一次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數”檢測結果,那些數據明確顯示羅姆10多年來的情況沒有任何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