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曆史畢竟已經過去了,並非我們親見,我們現在的人如果想了解曆史,隻能從流傳至今沒有散佚的正史、當代人或當年之後現在之前人的筆記小說、詩詞歌賦、流傳下來或考古發現的碑文壁畫殉葬用品中查找複原曆史的真相。
例如,我想找關於武則天的曆史,我可以翻查的正史有《唐會要》、《舊唐書》、《新唐書》、《隋書》、《資治通鑒》等等,詩詞歌賦有《全唐詩》等等,筆記有《大唐西域記》、《太平禦覽》、《太平廣記》等等,碑文有《攀龍台碑》、《望鳳台碑》、《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等等,小說有唐傳奇《霍小玉傳》等等,還有敦煌壁畫、乾陵陪葬陵墓的考古發現。反正這些書籍也好,碑文也好,看的越多,就能得到一個越近似的還原當年曆史真實的圖景。
不過,翻查這大量的文獻和考古資料,不僅乏味又毫無情景可言。真正想還原當年的情景,需要像高明法醫複原馬王堆女屍麵容一樣,以骨骼脈絡為依據,適當根據情況加些可行的構想,這樣才是一個豐滿靈動有血有肉的人物。
雖然對於古代的真實情節非常好奇向往,但是我還沒如現今著魔的年輕人一樣,一心想著穿越到古代去,或成就功名偉業,或邂逅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我隻想如看電視一樣,靜靜的看一看真實的古代生活到底是如何模樣,這樣也就足夠讓人心滿意足了。
中國一位著名的科幻小說家劉慈欣寫過一個經典的小說《鏡子》。鏡子的理論就是,將地球誕生之初的所有因素——如果用數學術語來說就是所有條件,包括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全部導入計算機,然後將地球的運行發展模式給創造一個十全十美沒有遺漏的程序出來,也就是將地球事無巨細給數學建模,做這樣一個程序出來,這樣,從地球誕生之初,人類曆史、自然界曆史的所有內容,全部可以在這樣一個超級計算機中計算出來,讓人看到。
這實在是一個很好很偉大的構想,這個構想並不難想到,隻是可惜的是,隻怕再等46億年,等到地球毀滅太陽爆炸,人類也沒有辦法把地球誕生初期的所有因素全部找齊,所以,鏡子的實現是不可能的,我隻能無比向往的想想。
我想看到古代的情況,也許不一定是在計算機上看到,我幻想著自己的靈魂能夠在睡夢中飄到千百年之前,來到古人的街市,看一看他們的生活情景,這是多麼有趣的事情啊!或許在這個地球上存在過的人和事物,真的會在地球上留下一個“場”——一種類似電波的物質,一旦我們的思維“電波”能夠捕獲到他們,我們就可以看到真的曆史。
不過,這個也許是可能的,但是迄今也沒人真的嚐試過,所以也不過是我的一個美好的向往而已。
既然這些容易的方法都不行,那最後唯一的方法,也隻有如同學究一樣去曆史的故紙堆中考證,然後憑著一己的幻想,將曆史還原成當年的豐富多彩。對於喜愛曆史的人來說,這是一個美妙而溫馨的過程。
我崇拜武則天,當然,這個崇拜僅僅是基於她完成了其他人所不能完成的事情的基礎上,崇拜的是她那種奮鬥精神,並非其他。而與她有同樣精神的人,例如為科學獻身的布魯諾,敢與奸黨做鬥爭的古代忠臣於謙、楊繼盛,我都是無比崇拜的。隻是,這些人往往不過是殺身成仁,艱難程度也許沒有武則天難。因此,在這個基礎上,武則天的殘忍,武則天的錯誤,也就瑕不掩瑜。因為我是將她作為一個凡人看待,是凡人,無論是秦皇漢武,還是所謂聖人賢人,都是有缺陷的,隻是看這缺陷占多少而已。
因為崇拜這個女人,因此對她的曆史了解的多些,而中國自建國以來,對於武則天生平的全部或者部分的評價書籍文稿多如牛毛,數不勝數。不過,我所了解的最好的兩本是台灣學者雷家驥先生著作的人民出版社帝王傳記係列的《武則天傳》和日本女作者原百代寫的高陽作序的五卷本《武則天》。前者注重於考證曆史,沒有什麼虛構的情節,而後者則是在實事的基礎上加入了一些情節的介於曆史和小說之間的文體。原百代的這本書我初看的時候就覺得寫的無比精妙現實,再看的時候,因為幾年間翻閱了不少純曆史評論傳記和學術書籍,不免覺得有些地方和史實有重大紕漏,例如關於武則天成女皇的預言問題,就是該書的一個重大瑕疵,不過瑕不掩瑜,總體這本書的內容比一般小說要好的多。我本來以為這本書在中國甚少有人問津,不過後來在網上瀏覽一下,竟然有不少對武則天感興趣的人或者對盛唐曆史感興趣的人都讀過這書,並且有所好評,我不禁感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