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人生”可以說是很有關係,也可以說是很沒有關係。所謂對於人生有沒有關係,是說對於我們的行為,有沒有影響;或者再確切點說,有沒有直接重大的影響。
所謂“哲學”是一個很寬泛的名詞,其中包有很多的部分,猶之科學中之包有物理、化學等。哲學裏邊有幾部分,可以說是對人生沒有直接重大的關係;有幾部分可以說是對人生有直接重大的關係。譬如邏輯(亦稱論理學)對於人生,可說是沒有直接重大的關係。其中有些道理,若專就實用觀點看,似乎是沒有什麼價值。如普通邏輯所講的同一律吧,“甲是甲”。如果甲是甲,甲就是甲。這話可以說是一定不錯,但由實用的觀點看,就無甚價值。再如說“桌子不能同時是桌子又是非桌子”這話在實用的觀點看,也並沒有什麼價值。所以,有幾派哲學,因特別注意人生方麵,就不注重邏輯。如中國前幾年流行的“實用主義”即是如此。實用主義所講試驗邏輯,實是一種試驗的方法,並非邏輯。又如中國哲學,向亦注重人生方麵。所以邏輯在中國哲學裏,可以說是沒有。從此看來,邏輯對於人生,即對我們的日常行為,是沒有直接重大的影響的。
“知識論”(亦稱認識論)對於人的日常行為,亦無多大影響。例如說現在這個桌子,究竟是不是真有等問題。有些人說,我們閉上眼睛,不看桌子,桌子就是無有了;有人說我們雖閉上眼睛,桌子總還是有。但無論哪一種說法,對於我們日常行為,可說是沒有什麼大的影響。有的哲學家以為太陽明天出來不出來,就不敢說一定。因為我們以為太陽明天一定出之說,無非靠過去經驗。但若隻靠經驗,則在過去是如此者,不敢必其在將來亦如此。但是這樣懷疑,對於日常行為,仍沒有直接的影響。雖從理論方麵我們不敢斷言太陽明天一定出來,但是我們今天該怎樣,仍是怎樣。信了某哲學家之說,生活上無甚變化;不信它,也沒甚變化。所以,有些哲學,對於認識論,即不注重。例如中國哲學,即隻注意人生方麵。其中邏輯,固然可以說是沒有。認識論,也可以說是沒有。
哲學中有一部分是對於人的日常生活,沒有什麼直接重大的影響,舉出了上邊兩個作例,別的自然還有。
可是,哲學中的另一部分,對於我們人生,即日常生活,是有很大的影響的。有些道理,我們不信它,我們的生活是一個樣子;信了它,就會立刻變了個生活的樣子。最顯明者為宗教。大概大的宗教中,都有一種哲學中的“形上學”作為根據。這形上學對於人生,就很有關係。每個大宗教裏邊,都講的有宇宙如何構成,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等問題;對於這些問題,都有一種討論、解決和答案。這許多答案,我們相信與否,對於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大的影響的。如佛教即有一很精深的形上學,也就是哲學上所謂“唯心論”。它說“萬法唯心”,一切皆本於心。人有那個真心,但他不覺有真心,這就是所謂“迷”。因為有“迷”,所以生出了我們的身體及山河大地。我們的身體及山河大地,都是心的表現。因此,人一生出,就有了許多問題。如“生、老、病、死”,四種苦,無論何人,都不能免。如欲免此人生諸苦,其方法可就很不簡單。舊的自殺方法如上吊、投河。新的方法,如喝安眠藥水等,均解決不了問題。照佛家說,我們死了,並不算完。我們原來之所以有這個身,乃因有個“迷”。今雖取消此身,如仍有這個“迷”,則仍然可以有個身。因此就有了出家、修行等辦法,以求根本解決這個“迷”。這些道理,你信它或不信它,在行為上就有了很大的區別。不信它,是一個方法生活。如果信了它,你就會根本改變一個生活的樣子,完全和先前不同的一個樣子。這對於人生,即日常行為,是很有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