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講的題目是“青年的修養問題”。
在表麵上看,在這國勢垂危的時候,來講這個迂闊的問題,仿佛不大合適似的;其實,這個問題是一點也不迂闊。因為我們知道:一個國家的前途,以及一個民族的前途,其複興的重任,都是擔當在青年的身上。如果每一個青年,將來都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有作為的人,那麼,國家的前途,一定是很有希望的。反過來說:如果所有的青年將來都不能成為有用的人,有作為的人,那麼,就是現在的國家能夠馬虎地過下去,到將來也非糟不可。所以這問題不但不迂闊,並且還很重要。
關於“青年的修養問題”,我們現在可以分做五點來講:
第一,要感覺責任:在從前,中國的舊說法,說每一個人都有兩種責任,一種是對於家庭的,一種是對國家的。這也就是一般人所講的忠,孝二字。忠是對於國家,而孝是對於家庭。如果一個人對於忠,孝二字有虧,那麼,其他的方麵,也就不堪聞問了。不過,這是從前的說法,現在已經不同了。在現在的社會裏,一般人對於家庭的責任,似乎是減輕了一點,但這並不是像普通人所說的是什麼人心古不古的問題。而實在因為現在的社會製度,和從前的社會製度,已經完全不同。譬如:在從前,一個人做了官,不但全家可以享福,而且三代都受誥封。可是一個人犯了罪,全家也都隨著同受懲罰。因此,在從前的社會製度下麵,一般人對於家庭所負的責任是很重的。可是現在不同,現在是一人做事一人擔當,和家庭沒有關係,因而對於家庭所負的責任,也就比較減輕了。
並且在從前,有許多人都隻能算做家裏的人,而不能算做社會的人。譬如:在從前的社會製度下麵,婦女與兒童,都隻能算做家裏的人,而不能算做社會的人。換句話說:就是對於社會不負什麼責任。可是現在不同了,婦女和兒童,不能再看做是家裏的人,而也同樣的是社會的人。這樣,對於家庭所負的責任,雖然比較減輕,可是對於社會所負的責任,就要加重了。
要知道:社會越是進步,一切越是社會化。越是社會化,人也越是不能離開社會,譬如:在鄉下,喝水是自己去挑,吃飯是自己去做,每一個家庭,就是一個經濟單位。隻管自己,而可以不去管旁人。可是在城市裏就不同了,吃水是由自來水公司供給,吃飯是由麥粉公司供給。如果自來水公司和麥粉公司,一旦發生變化,那麼,一般人的飲食,立刻就要發生問題。這就是因為城市的社會進步,已經成為社會化,而大家也不能離開社會了。越是不能離開社會,對於社會所負的責任,也越是要重。同時,社會越進步,社會上應做的事越多,而需要的人才也越多。我們既然不能離開社會,而去索居,那麼,對於社會,就應該負起責任來。
第二,要立定誌向:每一個人都應該立定一個誌向,要做一個大人物。這裏所說的大人物,並不是一定非做主席不可。無論做一個什麼角色都是沒關係的,隻要所做的事,對於社會有益就成。譬如唱戲,每出戲裏都有一個主角,可是主角的地位,並不一定就重要。戲裏的皇帝、王後,往往都是配角。在曆史上,每一件事都有一個主角,但那主角並不一定都是皇帝。所以我們應該去做對社會有益的事;隻要對社會有益,那麼,什麼事都可以去做,不必非要做什麼主席不可。
在從前,中國的舊說法,說做人有三不朽:一是立德,二是立功,三是立言。在這三不朽中,立德是最要緊,而且也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至於立功,立言,都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必須要看自己的才學和所遇的機會如何而定。立德既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那麼,究竟應該怎樣去做呢?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做得極好,而這事對於社會確實有益,那就是達到了立德的地步。
第三,要注重興趣:有許多青年,因為不知道將來應該做些什麼事,常常去問人家。其實,這是沒用的。要想知道將來應該做些什麼事,必須先問一問自己的興趣,是在什麼地方。我們可以這樣說:一個人如果對於某一件事感到興趣,那麼那件事和他的性情一定是很相近的。
我們如果想把一件事做到極好的地步,必須要靠兩種東西:一種是才,一種是學。才是天生的根的,就是一般人所說的天才;學是後來加上去的努力。這兩種東西合起來,才能做到極好的地步。如果一個人沒有才,僅僅去學,結果也不能做到極好的地步。無論文學家,科學家,藝術家,發明家等,所以能夠成功的原因,除去是有過人的天才以外,還要靠努力的學。
說到這裏,有人聽了也許要覺得灰心。以為旁人能有天才,自己沒有天才,一定不會把事做好的。其實,這也不盡然。要知道:每一個人都有他的才,不過,這個才,大家都不一樣罷了。在從前科舉時代,是不問你的才是在哪一方麵,必須一律埋首在八股文裏,如果有人的才,不是在這一方麵,那就隻有吃虧了。可是現在不同了,社會一天比一天的進步,各方麵都需要人才。無論你才是在哪一方麵,都可以使它盡量的發展。